一方想要生二孩,一方不想生,生不生孩子究竟聽誰的?
這樣的婚姻危機有辦法解決嗎?
女兒兩歲時,顧海林和劉燕就為生二孩的事爭吵不休。如今,女兒都快上小學了,事情還沒有定論。劉燕常說他們三觀不合,還說他愛得太少。確實,小到作息習慣、飲食口味,大到人生態度、生活規劃,兩人的想法經常不一樣,但其他方面都還過得去。
這些年,為了讓妻子同意生二孩,顧海林盡力滿足她的所有要求。劉燕說房子太小,生了二孩住不下,他努力換了一套三居室;劉燕說養兩個孩子經濟壓力太大,他就辭職創業,幾年下來收入可觀;劉燕說照顧兩個孩子會讓她吃不消,他就拿到父母“一定幫忙”的準話;劉燕說生二孩會影響工作發展,他主動提議請能干的住家保姆……可惜這些努力根本沒用。最近,當顧海林再次提到二孩話題時,劉燕當場發飆,說再提這事兒就離婚!顧海林覺得妻子不可理喻,也動了離婚的念頭。
深度交流,避免危機
為了讓妻子同意生二孩,顧海林確實非常努力,可是由于努力方向有偏差,非但沒有實現他的愿望,還在漫長爭吵中損傷了婚姻關系。他并未意識到,劉燕其實是借著拒絕生二孩這件事,來表達對他和婚姻關系的失望。只不過,人的內心非常復雜,可能劉燕也弄不清楚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只是本能地做出反應。
婚姻中,伴侶有很多差異并不是問題;有差異卻很少做深度交流、做了交流卻沒有帶著共情的態度,才是問題。因為,兩個人無法在差異部分達成理解,可能會損傷親密和信任感,最終以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呈現出來。比如劉燕可能會覺得,丈夫做的所有事都是為了讓她生二孩,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都被無視,她不再具有人的屬性,而是變成了一個生育載體……這可能會激起她本能的反抗。
應對危機,可三步走
我們都不是生來就懂得如何處理親密關系,所以顧海林無需過于自責,可以把眼前的婚姻危機當成生活修煉場,作為學習和自我成長的機會。要解決這場婚姻危機,他可以嘗試三步走:
第一步,先冷靜下來,思考當前狀態的核心問題,反思自己的責任。比如,回顧女兒出生以來,自己在承擔丈夫和父親的責任上做得怎么樣,是否照顧到妻子的需求;和妻子討論生二孩時,自己的語氣和狀態怎么樣,是否設身處地想過,她在這個家里的感受;對于妻子來說,生二孩到底意味著什么,她真正的擔憂和恐懼是什么,她最想要的是什么,等等。
第二步,等伴侶情緒狀態還算平穩時,和她深度交流。顧海林最好先以道歉作為開場白,真誠地告訴妻子,上次激烈爭吵后,自己已經做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他認識到在過去婚姻生活中自己的不足之處,對她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以至于沒有站到她的立場想過她可能會如何認識和感受這段婚姻。然后,再慢慢把自己的所有反思都講給她聽。
只要顧海林是發自真心地反思,并且真誠地向劉燕表達歉意,她一定會接收到他的用心,并開始反思和面對自己的問題。事實上,一段婚姻關系能走到危機的狀態,一定是夫妻雙方“齊心協力”的結果。
第三步,不再提生二孩的事,而是更多關注婚姻關系建設。夫妻進行過深度交流、達成更深的理解和共鳴之后,可以一起制定關系改進計劃。有些部分還可以邀請女兒參與其中,提升家庭的幸福感和凝聚力。只要顧海林和劉燕感情融洽,日常生活里充滿相濡以沫的幸福感,那么作為愛情的結晶,二孩的到來就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結果。
出軌、婆媳矛盾、無話可說、金錢紛爭、性生活不和諧……婚姻中危機四伏,讓夫妻束手無策。遇到棘手的婚姻危機,我們要如何處理?2022年,資深心理咨詢師肖雪萍老師繼續為您提供最實用的婚姻危機處理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