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

陶淵明的長子阿舒出生時,初為人父的幸福感,讓陶淵明整整熬了一個通宵。他寫了一首很長的詩,而且是用最隆重的《詩經(jīng)》雅頌體寫成的。他一邊向列祖列宗匯報,一邊對剛出生的兒子千叮嚀萬囑咐,總之,就一個愿望,希望你長大能夠成才。
在這首詩里,陶淵明歷數(shù)了陶這個姓氏的光榮家族史,你知道他從哪兒開始寫起的嗎?太可愛了!他從堯舜禹的堯開始寫,也就是說,他差不多往前追溯了三千年,從陶姓的始祖開始寫。他說,孩子啊,我們姓陶的很了不起啊!我們的始祖是偉大的堯帝,而且歷史上每一個時代,都有我們陶氏的杰出人物建立偉大的功業(yè),所以孩子,你身上的責(zé)任很重啊!
你看,為人父母者,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成鳳,陶淵明也不例外。
但是,陶淵明點(diǎn)燈熬油寫到最后,他轉(zhuǎn)念一想,如果兒子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那怎么辦呢?所以全詩的最后兩句,他竟然筆鋒一轉(zhuǎn):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
——如果你實(shí)在不能成才,那你就做你自己好了,就當(dāng)我前面的都沒說。
這樣的陶淵明,實(shí)在是太可愛了,絲毫不糾結(jié)。
每次讀到這里,我都會忍不住笑出來。前面的一大段是人之常情的陶淵明,但是最后幾句,才是那個獨(dú)特的、通達(dá)的陶淵明。
(摘自“得到App”,桃& 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