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
(長沙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217)
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是現代社會背景下需要重視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傳統文化與各個領域實踐的融合不僅是對其的有效傳承,也是引導人們更加深刻而全面地認識傳統文化的科學途徑。在藝術設計領域傳統文化的元素以多種形式被融合應用,不僅體現出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也體現出現代藝術設計工作對文化內涵和藝術性的追求。
基于傳統文化的內涵豐富性和內容多樣性,傳統文化元素本身在形式和表現狀態上具有豐富性的特征。不同區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傳統文化素材也具有較大的形式和內涵差異,為了更好地實現傳統文化元素與藝術設計的應用融合,需要研究者先要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基本表現形式和具體范圍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通過總結分析可知,傳統文化元素是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所沉淀和保留下來的,濃縮了廣大人民群眾勞動思維和日常生活中的多方面元素。不僅是文化發展歷史的集中反映,在現代社會也具有很高的文化傳播價值,能夠促使人們依托非遺傳統文化元素和相關的載體對具體的社會歷史發展時期和文化發展狀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1]。而傳統文化元素之所以在豐富性和深刻性上能夠達到一定的程度,主要是由于這部分文化元素基于不同的地域差異和文化背景都有相應的差別,另外,傳統文化的元素是傳統文化長期發展過程中濃縮出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因此,承載了長期的文化發展和變遷歷史相關元素的內涵深刻性必然會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水平。關于“非遺”傳統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依托不同的藝術領域可進行進一步的細分,以書法繪畫地方性器具為典型代表。從該文探討的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來講,由于藝術設計同樣追求內容的豐富性和內涵的深刻性,因此將“非遺”傳統文化元素與藝術設計實現融合也具有一定的契合性[2]。
基于傳統文化元素和內容的多樣性與深刻性,理解其基本狀態,對于后續將當代藝術設計與相關元素進行融合來講具有一定的基礎保障性作用。有利于幫助藝術設計工作者找準融合的切入點,并且更進一步體會到兩者融合應用的重要價值。具體來說,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藝術設計融合具有以下幾方面重要價值。
對于當代藝術設計工作的開展來講,很多作品的設計立意都是以現代社會為背景,并且融入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與科學思維的。這類藝術設計所透露出的智能感和科技感使得其與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和狀態具有較高的契合性,但作為一件藝術品其不僅應當具備實踐應用中的部分實踐應用功能,更應當從文化維度和思想精神的維度追求更深層次的傳播和傳承價值。因此,當傳統文化元素與藝術設計作品實現融合時,有利于通過部分元素的融合使得藝術設計作品實現當代與傳統的有機結合,豐富作品設計本身的文化內涵,這也是提升作品在現代社會藝術鑒賞價值的重要途徑[3]。
傳統文化的內容是豐富而多元的,且不同地區的傳統文化有著非常顯著的差異,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傳播,由于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在常規的教育領域或文化宣傳領域進行傳播和傳承時需要循序漸進地推進,且在實踐中有一定的難度。這主要是由于在上述兩個領域中進行傳播時,傳統文化的內容往往是以文字或語言等相對較為抽象的形式呈現出來的,若能夠以具體的藝術設計作品為載體,將傳統文化的部分元素用直觀的方式進行呈現,則有利于促使文化傳播工作在實施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上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從藝術設計作品的受眾群體方面來分析,當傳統文化的元素,用比較直觀的視覺呈現方式向受眾進行呈現時,也更有利于受眾對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更加順暢而有效地接受,真正發揮出利用藝術設計作品達到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的作用[4]。
設計工作本質上屬于依托個人的先進實踐思維,以多種不同類型的設計原理和基礎原材料開展的一項具有發散性和創新性的工作,因此對于藝術設計工作來說,從多個角度搜集不同類型的素材和資源是開展好設計工作、發揮出設計工作文化宣傳作用的有效方法。傳統文化元素和內容,本身就具有豐富性和深刻性兩方面優勢,因此若能夠將不同類型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行集中的分析和研究,找到科學的切入點,實現傳統文化與藝術作品設計的融合[5]。則對于藝術設計工作來講,會促使其在設計中獲得更加豐富的資源和素材做支持,從本質上提升藝術設計的動力,并且體現出藝術設計效果的豐富性。
圖案從本質上來講屬于視覺符號的一種,當其與現代藝術作品的設計實現融合時意味著傳統文化元素和相關內容可以通過一種直觀的視覺符號向受眾進行展現,這種直觀的視覺體驗能夠提升受眾對傳統文化認知的深刻性和有效性,從而促使傳統文化成為現代藝術設計中的一個亮點和文化宣傳點[6]。從實踐方面來講,一些國際品牌設計或服裝設計過程中興起的國風潮流及復古風潮流,就是我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相關藝術設計載體實現融合后碰撞出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文化代表性的火花的典型體現,可見只要在傳統文化元素的選擇上注重合理性和美觀性,就能夠實現相關圖案元素與傳統文化設計作品的有效融合,從傳統文化的圖案元素類型上來講,通常情況下祥云元素、旗袍元素等帶有吉祥如意寓意的傳統文化元素比較常見應用在現代藝術作品的設計過程中。
造型元素是相對來說比較宏觀的一種元素,是通過輪廓和外形的有效設計形成視覺上的美感。且在造型設計的過程中,現代作品的設計不僅要追求非常重要的裝飾性功能,更需要在作品設計中體現出一定的文化寓意[7]。尤其是在外交或文化宣傳活動中,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造型元素設計應用在常規的外交環境或文化宣傳環境中,能夠通過良好的氛圍營造發揮出造型元素在文化宣傳中的積極作用。對于具體的藝術設計作品而言,造型元素的應用也是對作品本身真內涵和形式的雙重豐富。找準良好的切入點,運用好造型設計元素是從各個方面滲透和體現傳統文化內涵的重要途徑。如一些外交場合中具有中國特色的餐具造型設計,本身就可以被視為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現代藝術設計作品,能夠幫助國際友人在點點滴滴中體會到傳統文化應用的豐富性和內涵的深刻性。
所謂的技術元素是濃縮在不同的傳統文化作品和素材中的,來源于廣大人民群眾手藝和技術。且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這種手藝和技術都是以人工為主且具有重要價值,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需要依托人民的精巧技藝和手法,完成的藝術作品,具有非常典型的多樣性。如陜北地區的剪紙,不同地區的刺繡都是非常講究藝術技巧性的傳統文化內容和形式。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在刺繡的技法和所應用的元素色彩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僅是技術應用有效性的重要體現,也是體現我國傳統文化豐富性的有效途徑。如在少數民族苗族的服飾設計中,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色彩和刺繡方式與圖案的應用就是典型的傳統文化特色代表,若在現代的部分地方性藝術作品設計中,能夠結合實際選擇少數民族地區的設計元素和內容進行創新融合應用,實際的作品設計效果必然能夠達到更高的層次水平,作品對于受眾的吸引力也會因此而有所加大。
傳統文化元素在表現形式和具體內涵上都是相對更加豐富而深刻的,因此要想實現傳統文化元素與藝術設計作品融合的設計者,先應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基本類型和典型特征有一個系統而全面地了解,以便在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中結合藝術設計作品的主題和風格選取合理的元素類型進行融合應用,這不僅是為了設計出更加具有美觀性和文化內涵的藝術作品,也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文化傳承和傳播效果[8]。對于設計人員而言,當其對傳統文化的元素與內容進行研究分析時,其自身對于相關的文化內涵及載體的了解也會更加深入,這也是對設計者藝術素養和文化素養進行提升的一種科學途徑。
改良創新是融合設計過程中需要把握的一個基本原則,傳統文化元素雖然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實踐應用價值。但當其與新的作品載體實現融合時,必然需要進行相互的協調與適應,若直接用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在當代作品的設計中容易造成兩者的協調性不足的問題,因此需要設計者結合具體作品的應用需求對基礎的傳統文化元素和素材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良,這不僅是為了使得傳統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在現代作品設計中發揮作用,更是為了在改良中體現出整個作品設計的實際效果。融合應用中的改良創新主要是指設計者應當結合現代藝術作品設計的整體風格及實際需求,在運用傳統文化元素和相關內容時,適當地對其進行創新性完善和改良,促使傳統文化元素能夠更加和諧地與現代藝術作品的呈現效果實現融合,避免兩者的融合在未經修飾和改良的情況下出現不協調的問題,防止阻礙傳統文化元素提升藝術設計內涵和美觀性的作用發揮。改良創新工作的具體實踐一方面要求設計人員對傳統文化元素和相關素材的內涵進行充分了解,避免由于改良創新中過于追求創新性和設計效果的豐富性,而對基礎的傳統文化內涵表現出現偏差和問題。另一方面,改良創新的過程中也要求設計人員結合現代作品設計的實際需求,積極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力求最大化地體現出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在現代設計作品載體中的良好效果。
基于傳統文化元素的豐富性,不同類型的元素在實踐中的應用也需要把握好有效的切入點,確保應用效果的協調性和穩定性。獨立應用或選取部分元素應用都是將現代藝術設計與“非遺”傳統文化元素實現融合應用的科學途徑。但不同的元素在具體的引入應用方法上有所差異,同時不同類型的元素在應用適宜性上也需要設計人員進行充分的把握,先了解不同類型元素的特征是進一步取得融合應用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條件。對于我國的藝術設計工作開展來講,“非遺”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以書畫作品、紋飾圖樣的應用為典型代表,因此在實踐應用中需要設計者,對不同書畫作品中的繪畫技法和所追求的意境內涵進行充分的分析,以便借鑒應用相關的元素和寓意,實現對傳統文化內涵的充分挖掘和有效應用。如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的設計過程中,漢字“世”就采用了具有濃厚傳統文化特色的藝術字呈現形式,通過將不同的筆畫轉換改良為人字形狀,將這一漢字的呈現視覺效果轉變為具有形象性的狀態,通過這一核心漢字的造型設計體現出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和豐富性。另外,對于紋飾圖樣的應用,也需要結合實際的作品設計要求進行合理選擇。如在我國祥云或中國結的圖案是代表著美好幸福寓意的典型傳統文化元素,在一些節令食品的包裝設計或中國風服裝的點綴設計中,這些元素的應用也是比較常見的。作為設計者,應當結合服裝設計的面料色彩等多方面因素選取適當的傳統文化紋飾圖樣進行融合應用。而對于節令食品的包裝設計而言,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應用應當追求簡潔明快和綠色環保,通過點綴式的外包裝設計,或者將整個的外包裝造型轉變為具有傳統文化寓意和內涵的形式來體現出節令食品本身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系。
綜合分析可知,在我國的悠久發展歷史中,“非遺”傳統文化元素具有多樣性和內涵深刻性的典型特征,作為現代藝術設計工作者對傳統文化和相關元素本身應該有初步而全面地了解,以便在后續的設計應用中能夠找到傳統文化的有效素材與現代作品的藝術設計實現融合。同時,作為設計人員,也應當不斷在工作實踐中研究兩者實現融合的科學方法和創新途徑,力求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實現藝術作品的設計與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應用,發揮出促進作品內涵、提升美觀作品設計效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