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璞
(奉賢區博物館,上海 201400)
博物館是公共文化資源,通常來說資源集中放置。曾經的博物館主要是以實物形式巡展,現如今博物館與群眾的關系更加親密,科技拉近了文物與游客的距離,同時也給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護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適應數字化博物館建設與展示的發展變化,實現陳列保護與科技的有效結合,呈現不同視覺效果的同時保護好文物。面對博物館文物管理新形勢,加大陳列與文物保護的創新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文物保護歷來都是博物館管理的重點,也是各項工作的重要主線,涉及文物保護管理和文物陳列等內容。經過多年發展,文物陳列成為博物館服務大眾的有效方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大眾文化需求。博物館陳列指的是以文物標本為基礎,通過適當輔助展品,根據主題和序列以及藝術形式實現,支持直觀教育和傳播文化科學信息等工作開展,具備社會功能。從博物館現狀分析,常進行臨時展覽,按照相應的主題和內容等進行,滿足公眾的科學知識與文化藝術享受需求。文物保護貫穿博物館工作的方方方面,無論是陳列展覽,還是日常管理都必須要高度重視,做好全面嚴格把控,切實保障文物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從文物陳列業務分析,參與業務的人員很多,除博物館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及保管人員外,清潔人員與運輸人員也都參與進來。博物館文物交流活動很多,促使文物包裝與運輸及展示等業務更加頻繁,對操作要求更加嚴謹,然而常見文物破損的情況。究其原因,與工作人員業務能力不強有關,部分人員缺少耐心與責任心,未能做好觀察與分析,對文物細節變化未能及時感知。除此之外,對文物包裝與展示等標準把握不到位,影響著文物保護的效果。隨著博物館業務的不斷創新,改變了文物展覽的方式。曾經,博物館是有圍墻的,文物展覽主要是以實物形式進行巡展。基于數字化技術的現代化博物館,使得邊界更加模糊,“云端”觀展也成了常態。博物館文物展覽與圖像及文字等相互結合,使得展現的形式產生變化,提出了“云展”,實現超高強交互,增強了視覺體驗。這對線上線下的完美結合要求較高,需業務人員能夠掌握數字化展覽模式下的陳列方法與措施,做好嚴格把控。從文物保護的角度分析,要求工作人員具備基本的業務能力,同時也有很強的責任意識。當前很多博物館的人員責任意識淡薄,甚至存在工作懶散的情況,使得文物陳列與保護出現嚴重問題,例如文物損毀或者文物丟失等問題。
首先,文保設施不完善。無論是出土的文物,或者征集的文物,按照博物館文物管理的程序,均需先進入庫房,當要陳列展覽時再從庫房移出來,轉移到展柜。當溫度與濕度等環境因素產生變化時,將會造成保存環境產生改變,給文物保護帶來很大的挑戰與難題。從當前大型博物館的文保設施條件來看,廣泛利用科技手段,配置高水平的軟硬件,為文物營造較好的保存環境。很多中小型博物館的文保設施水平尚未達到標準,例如使用透明的文物展覽柜,若被紫外線照射,產生氧化還原反應,長時間會給文物造成損害。由于缺少高水平的文保設施,使得很多文物處于“暴露”狀態,面臨很多挑戰與風險。
其次,文保制度落實不到位。目前,博物館文物管理制度日益完善,與時代發展的貼合度也很高,但制度的規范化作用發揮度不足,很多制度措施未能有效落實到位,文物處于不安全狀態。從制度落實的角度分析,存在著責任不明確和負責人不清楚的問題,而文物數量很多增加了文物管理的難度。
最后,文保管理存在漏洞。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護工作高質量落實,可達到規范文物管理的效果,增強對文物的保護力度,具有重要意義。若想有效發揮文物保護的作用,必須要做好文保管理,通過對文物陳列與保護工作標準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文保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與管理的措施,保障陳列與保護到位。
博物館的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了博物館服務的有效延伸?,F代化博物館建設了線上綜合展廳,可以生動豐富的全面展覽,深入表達區域文化內涵。利用圖像和文字或者模型等,豐富文物的陳列與展出,增強與觀眾的互動,促使線上與線下更好的結合,甚至會比線下瀏覽更加清晰。將科技應用到文化展覽中,使得冰冷冷的文物活起來?;?G 技術博物館的公眾服務與文物展覽形式更加豐富,能夠增強教育與科普等功能。采用數字化技術手段,依托互聯網,可為遙遠的人們瀏覽博物館提供支持,搭配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夠享受音頻講解和實景模擬以及立體化展現等服務。數字科技技術的應用,打造了“全景展館”,結合利用文物數字化保護技術,能夠使得文物陳列和保護得到創新。例如,對發現的地下文化遺存,采用數字建模手段1:1 復刻存檔,能夠為研究地域文化提供基礎支持。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也有了新的任務,即做好文物數字化保護,既需要強化文化遺產實體的保存與保護,全面提升博物館的現場服務水平,也要促進實物導向朝向信息導向轉變,實現對博物館現場服務的有效延伸,提供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信息服務?;谖奈镔Y源數字化,結合運用感知技術以及新型數字化采集技術等,促使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護水平得到提高。目前來說,很多博物館的業務與科技化對接水平不高,還存在著部分問題,未能有效發揮科技在陳列與文物保護等方面的價值[1]。
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護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做好安全風險的有效防范與應對。從文物的危險因素類型分析,包括環境和火災以及人為因素等。若文物存在的環境惡劣,無法達到文物陳列的要求,出現溫度與濕度等的變化,威脅著文物的安全。如果博物館發生火災,所造成的損失將會是巨大的,因此消防安全管理也是博物館管理的重點。除此之外,人為因素造成的文物丟失或者損壞等會帶來很大損失。目前來說,很多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還存在不足與缺陷,難以實現對文物的有效保護,還需不斷提高安全風險防范水平,規避各類風險與問題,保障博物館的價值得以實現[2]。
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護工作的開展,人員發揮著重要作用與力量,起到關鍵影響力。對于當前文物陳列業務的新形勢以及文物保護的工作問題,需不斷提高人員的業務能力水平。首先,增強責任意識。利用陳列與保護制度加以規范,細化分解工作職責與任務落實到博物館管理部門與人員頭上。其次,提升業務能力。數字化博物館的建設,使得科技手段被應用到陳列展覽與保護等方面,轉變了業務模式與方法,對陳列組與文物保護組業務提出較高要求。根據業務要求對崗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圍繞理論知識與技能等方面進行業務提升,促使文物陳列與保護業務得到優化。最后,加強人員管理。對陳列與文物保護工作小組必須要做好有效管理,規范日常工作,認真落實文物進庫、出庫、陳列、展覽等方面的保護工作,提高文物管理的標準化與規范化水平,避免文物受到損毀。
首先,完善文保設施。對博物館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可增強文物陳列的效果,給公眾帶來更好的體驗,同時也能夠達到保護文物的目的。使用高等級鋼化玻璃,利用特殊材料,保證意外情況發生時不會給陳列文物與觀眾帶來傷害。嚴格控制文物陳列的環境,將溫度與濕度調控在適宜的范圍內,保持恒溫的狀態。與此同時,配置專用的溫度與濕度監測設備,做好環境條件的調節。日常管理中使用消毒殺菌劑與防霉劑等進行環境處理,減少發霉與變質給文物帶來的影響。采用科技技術手段,凈化空氣保護文物。其次,認真落實陳列與保護的制度。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護任務的執行,必須要按照標準與規范操作,避免出現不合理操作,給文物帶來極大的損傷。組建專門的陳列小組與文物救援小組等,負責專項工作。根據崗位工作的特點,制定工作標準和辦法,進一步規范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護工作,全面提高文物管理的水平。最后,做好文保管理工作。根據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護工作職責、內容,設置業務考核指標,采取定量與定性的方法,評估文物陳列和保護的工作質量,分析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優化陳列與保護措施。將考核結果與崗位工作人員的績效掛鉤,增強人員的責任意識,調動陳列與文物保護人員的積極性,高質量落實博物館各項工作。以北京故宮為例,為了更好地呵護文物,建設了文物醫院和地下庫房等,組建專門的工作小組,負責文物修復與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護文物[3]。
文物保護利用主要包括資源數據、保護管理、安全監管以及活化利用。采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優化文物陳列與保護,能夠創造很多的效益與價值。基于現代化技術手段,實現對文物的綜合管理,對于不可以移動文物與可移動文物,采取智慧化管理以及數字化安全監管的方式,實現全面化管理。與此同時,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能夠為場館管理、文物陳列與展示以及教育拓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與保障,達到文物管理和價值傳播的數字化[4]。對于當前博物館數字化水平不高的問題,比如安全監管手段落后和監控設施不完備等,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同時構建統一的文物監管平臺,實現對巡檢數據信息的快速上傳和統一化管理,做到長期保存,形成文物長效安全監管機制;構建文物安全信息感知網絡,利用視頻監控系統和衛星遙感等技術,實現對文物安全信息資源的全面感知與利用。構建智慧化數字管理平臺,實現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有效集成,協助文物監管工作的高質量開展與落實[5]。
文物安全風險的防控工作開展,必須要注重風險識別與控制,有效避免安全隱患出現。首先,結合博物館的陳列與管理情況,進行潛在安全風險的識別與分析,明確威脅博物館文物安全的主要因素,確定安全因素的權重,提出有效的保護措施。根據安全隱患分析,編制應急預案以備不時之需。其次,根據風險識別的結果,制定文物陳列與保護措施。認真落實陳列規范與保護制度的同時,還必須要做好細節的把控,做好人為因素與環境因素等的風險控制,避免產生不良影響與問題。最后,落實安全風險防范措施。結合安全風險隱患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應對辦法,全面提高保護水平[6]。例如,火災風險。日常管理實踐中要注重消防演練,不斷提高火災應對能力。以某博物館為例,聯合消防中心進行博物館消防演練,模擬博物館火情,立即啟動消防應急預案,并且通知博物館應急分隊戰斗滅火組,快速整合滅火裝備前往現場撲救,積極組織人員疏散,并且撥打救援電話,上報火災現場情況。與此同時,文物搶救組的成員立即開展文物搶救。結合博物館的特點,使用專業滅火設備,并且使用消防坦克與無人機等開展作業。通過組織消防救援演練,增強博物館工作人員的消防安全意識,讓其掌握逃生路線與方法,提高防火防災以及自救的能力,有序組織安全疏散,保障人員的生命安全[7]。
綜上所述,博物館文物陳列與保護工作的優化,重點圍繞基礎設施與管理等方面,結合存在的實際問題,采取針對性的保護措施,保護好文物資源。從文物保護的實施層面分析,積極引入科技化手段和現代化管理理念,構筑牢固的保護“城墻”,為文物營造安全的存在環境,避免出現損毀與其他問題。通過有效陳列與保護,促使文物的價值得到有效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