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婷崔丹堯吉茂資
(1.西安工業大學基礎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21;2.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體育產業包括了體育物質產品和體育服務產品,體育產業現如今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體育產業最發達的是美國。而中國的體育市場產業化始于20世紀80年代,直到90年代中期中國體育產業的形態才初具規模。我國體育產業雖起步較為緩慢,但發展很快,一方面由于國家為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出臺一系列的政策推動體育產業不斷前進;另一方面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滿足自身的一些需求后便開始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使得體育產業進入大眾的生活。西安作為新一線城市,直至2022年體育產業的規模已然突破了200億元,占據了全市生產總值的2%,體育人口約有50%,體育消費占據總人口的80%。體育產業從業者突破了5萬人。體育產業已然成為了西安經濟支柱的一部分。此次西安十四運會的成功舉辦使得西安體育產業迎來新的機遇,為使西安的體育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提供了基礎。現如今西安體育產業囊括了經營型體育產業,半經營型體育產業和非經營性體育產業。且以經營型體育產業與半經營型體育產業為主要。
精品體育賽事對于體育產業的推進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可持續的。陜西省體育產業發展建立在精品體育賽事發展的基礎上,將精品體育賽事的發展與體育產業的各個方面有機結合,形成精品體育賽事與體育產業發展的新格局。精品體育賽事的發展和體育產業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在全運會之前西安便有部分精品賽事,尤其在馬拉松賽事上。這些國際賽事的成功舉辦不僅為西安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而且有效地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發展。例如,西安國際馬拉松賽,西安城墻國際馬拉松賽,西安國際女子半程馬拉松賽。在比賽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的衣,食,住,行等都需要借助于賽事中心的周邊,極大地增加了周邊經濟在短時間內飛速的增長。但顯然西安現如今精品體育賽事的規模并沒有達到遍地開花的狀態,只是在眾多賽事中有個別賽事因其鮮明的特點較為突出。這就需要引進和開創新的體育精品賽事,使得精品體育賽事的發展成西安另一個代名詞。同時精品體育賽事為體育產業的各個方面發展帶來新的契機和結合點。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可以推動精品體育賽事的構建和可持續發展。
自全運會的成功舉辦后,西安的體育設施得到全面的提升,從交通到運營再到城市保障,可以說十四運給西安的運動熱潮留下了非常可觀的紅利,光十四運期間改造與新建的體育場館達到26個之多,這些設施的投入使得體育場地不會存在短缺,體育人口會進一步的擴大,體育人口的增加意味著體育經濟會進一步增長,此時的西安如若合理地進行宣傳加之好的規劃,必定會使西安體育產業邁入發展彎道超車的騰飛基地。此外西安是大學聚集的城市,不少學校擁有體育專業的人才,這是體育產業中一個無形的財富,每一屆學生的畢業都會給西安的體育產業創造出無限的可能,在體育各個領域里發展自己的才能用自己微薄的能力合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推動西安體育產業的不斷前行。同理西安體育產業的飛速發展使得更多的從業者參與其中,體育有關的人才,培養管理行業、知識技術等方面的人才,為體育產業發展注入有力催化劑。
體育產業作為第三產業,是在滿足居民群眾基本生存需求后而產生的進一步提高自我生活質量的需求。經濟基礎作為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石,西安市2019年體育財政投入29069.01萬元,相較于2018年同比增長25.4%。西安市當前體育財政投入與增速雖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相較于我國其他一線城市,仍有待發展。就西安市本市而言,各城區縣經濟發展差異過大導致體育產業發展不均衡。鄉鎮農村體育產業發展遠低于城六區以及各發展新區,促進全面經濟發展可進一步優化體育產業發展結構。因此經濟基礎限制了體育產業發展的規模與速度。
當前西安市關于專業體育人士儲備仍有巨大缺口,如,體育賽事運營人員、賽事主播、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加快對相關體育專業人士的培養與吸收可加快當地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體育賽事作為彰顯體育魅力的最直觀方式,可加快推進體育人口規模的吸收,形成濃厚的體育氛圍,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
根據相對落后地區體育設施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依托體育專業人士利用自身輻射各基層地區體育發展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為促進體育產業發展,應加快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養,以點帶面投入到各社區、鄉村基層,當前對體育專業人士缺乏重視度,一方面反映了大眾群體消費理念的滯后,同時也反映我國健身專業人士的數量上存在巨大缺口在質量上有待提高。我國應加強對體育專業人士的培養,實施監管機制提升其專業水準,既能引領消費者健康高效健身又能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增長。
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是作為體育產業發展的最根本保障,后疫情時代,全民健身意識的快速提升,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應健全相關政策發揮的健全與實施。在財政政策上,政府應加大對體育財政的投入,健身體育基礎設施與人才培養,構建體育賽事促進全民參與。在相關管理規章制度上,近期“雙減”政策與“新課標(2022)”的頒布,使得青少年體育培訓產業快速發展,但由于增速過快導致目前各培訓企業林立,當前管理混亂缺乏統一的管理制度。應出臺相關體育產業管理政策,出臺統一的體育培訓產業的管理辦法。既有利于體育培訓產業的規范化管理同時也更進一步優化體育產業發展結構。
西安市各區縣經濟發展不均衡,體育產業的發展受到限制,各地區體育市場主體數量不多,但近幾年來政府對于體育財政支出有明顯提高,要發展鄉村經濟,必須激發體育產業市場的活力,深入挖掘鄉村地區的體育市場,加快產業融合,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欲望越來越強烈,體育產業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體育強國戰略的提出,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發展契機,一方面,加大鄉村地區體育財政投入,修建場館,舉辦賽事,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加快產業融合,將體育產業與當地其他產業相融合,共同發展,例如體育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對鄉村地區的資源進行開發,融合地方特色,吸引更多的企業家在鄉村地區進行投資,形成自身特色品牌,增加廣告宣傳,吸引更多的人群前來旅游觀光,挖掘發展潛力,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從而更好的帶動當地居民進行體育消費,帶動鄉村經濟的增長,實現鄉村振興。
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參與,如:體育賽事運營人員、賽事主播、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在鄉村發展體育產業,還需要培養相關的人才,包括學術人才、實踐人才、管理人才和當地居民等。鄉村地區的人文素養、體育素養低,要注重提高當地的人文素養、體育素養,營造良好的體育人文氛圍。要加強基層組織人員對體育活動方式、方法的引導,加強對體育活動相關技術的教授以及遇到緊急情況時的施救的培訓等,并積極整改。既能引領消費者健康高效健身,又能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增長。而引進體育專業人才,要具備完善的的獎勵、激勵政策和制度,這樣才能留住人才,以點帶面拉動群體投身體育事業,形成濃厚的體育氛圍,推動體育群體規模的擴大,從而使體育專業人才得到重視,在發展體育產業的同時,可以帶動全民健身計劃的推行,提高居民體質健康。
體育產業的發展需要相關政策的支持,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旨在發展鄉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因此,各區縣要健全相關政策法規,在財政上,加大體育財政投入,推出相關的體育產業發展的獎勵與鼓勵機制,鼓勵一些投資人在鄉村地區投資體育項目,帶動鄉村地區居民就業,提高就業率,從而帶動鄉村地區脫貧攻堅,在引進投資的基礎上,也要給予各地區充分的創新空間,一定要重視創新、鼓勵創新。要使得體育產業的項目、管理更加現代化,要用適合的管理體系,加快體育產業的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融合、不斷發展,構建高層次、細層次、重落實、求發展的管理體系。通過不斷完善政策法規,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廣闊的空間,同時也要加強政策法規的落實,鄉村地區由于經濟發展落后,人才外流,人民體育鍛煉意識不強烈,體育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制定一套適合農村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同時要將政策監督落實到實處,為體育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拉動農村地區經濟增長,帶動鄉村振興。
由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大,導致居民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不強烈,體育產業的發展受到限制,在后疫情時代下,居民對于健康的重視度得到提高,“健康、運動”這些詞語逐漸在網絡上備受關注,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投身于體育活動中,以此來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因此,改變居民對于體育鍛煉的認知,可以帶動相關體育產業的發展,例如:根據居民的健身需要可以建造一些體育場館,既可以供居民進行體育活動,同時也可以承辦一些體育賽事,帶動當地經濟增長,隨著經濟的增長,可以開發當地的一些旅游資源,以及一些傳統的體育民俗項目,吸引人們前來旅游觀光,將當地的體育文化傳播給大眾,加大鄉鎮的影響力,從而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帶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