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輝 趙思琳
互聯網經濟及文娛產業的發展,催生出獨特的“飯圈文化”,而青少年作為我國網民中龐大的社會群體,自然也一定程度受到“飯圈文化”的影響并參與其中。由于青少年參與“飯圈文化”的時間和涉獵范圍較廣,其思想成長、人格養成、價值觀等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培養青少年發展的陣地,應積極探索“飯圈文化”的正面作用,摒棄“飯圈文化”所帶來的消極作用,積極地引領青少年正確對待“飯圈文化”,從而促進青少年的正確價值觀的養成。
崇拜某位明星,稱為某位明星的“粉絲”。研究者認為中國“粉絲文化”是由多種外來與本土文化產品共同培養而成。粉絲文化的起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20世紀80年代的港臺迷文化,到90年代的日本動漫文化,再到2000年大熱的“韓流”偶像的興起[1]。
1.商業化的資本運營模式
每一位明星背后都有演藝公司、傳媒公司和經紀公司的操作,偶像從開始培養到最終出道,都有著一套嚴密的推送機制,就像商品從生產加工到宣傳銷售的過程,公司對于要培養的偶像進行包裝,再到參與選秀節目,最后通過粉絲打投的方式出道。例如《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3》《創造營》等綜藝節目,這些綜藝背后都有著資本公司在進行運作。資本運作的目的就是為了追逐利益,在每一次偶像公演過后,都能吸納大量粉絲,為其偶像成功出道購買節目設定的產品進行助力,在助力成團之后,也會組織大型的團體偶像見面會,參與各類綜藝競技節目,實則也是資本公司吸納資金的一種方式。
2.組織化的粉絲群體分工
粉絲崇拜偶像是網絡快速發展時代下所催生出的產物,由于網絡不受時間與地域等條件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地分享偶像動態,可以與興趣相同的同齡人分享轉發,使崇拜明星的個人和小團體逐漸形成了組織化的“飯圈”。“粉絲”也進一步成為具有明確的人員角色分工、組織管理形態與運作快捷模式的“飯圈”[2]。不同于以往的追星,“飯圈文化”也意味著粉絲們自發性的構成一個圈子,組織化意味著“飯圈”內部并不是毫無紀律,而是有著明確的組織管理。例如,微博星飯團投票,“粉頭”等級別較高的人員對下面的“小粉絲”進行引導,參與微博話題等互動方式,提高其偶像的知名度,而在這些組織化分工中,資本作為偶像培養的基地,而“飯圈”則作為偶像的宣傳地,“飯圈”內的成員有著明確的組織化管理以及層級化劃分。
3.低齡化的粉絲成員群體
“飯圈文化”的覆蓋面廣,加之參與網絡的青少年數量多,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更為簡單,使得青少年參與“飯圈”的人數眾多。據中國報告網《2020年中國粉絲經濟市場發展規模現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中顯示出“90后”里追星群體占比僅26.78%,“95后”為50.82%,“00后”則接近70%[3]。通過這樣一個數據也可以看出 “飯圈文化”的具體成員呈現出低齡化的現象。而其背后的原因有多種,一方面可能是來自于情感價值的寄托,“飯圈女孩兒”就是個形象的例子,將偶像當成自己的另一半,在心中構建起一個完美的人設。另一方面則通過“養成系”,實則是為了增強共情力,青少年通過觀看同年齡段的偶像成長的過程,從練習生逐步進步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參與感,實則是滿足成為偶像幻想的一種方式,也就是所謂的“販賣夢想”。
1.激發愛國熱忱的“飯圈文化”向青少年傳遞精神凝聚力
追星并不意味著單純地崇拜偶像明星,而是透過他們所傳達給社會的正能量,激發新時代的青少年。例如,體育圈中的明星,他們為社會做出貢獻,也是青少年崇拜學習的偶像。東京奧運會上,中國的奧運健兒們屢創佳績,這些體育“明星”們一時成為了人們追逐崇拜的對象,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運精神也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發芽。奧運健兒們在賽場上頑強拼搏,賽場下刻苦訓練,為了能夠在奧運會上升國旗,奏國歌,他們不斷突破自我,這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培養著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著青少年刻苦學習,為國爭光。
決策階段,對水利工程建設進度及質量具有決定性影響。水利工程項目進度控制決策階段的風險,主要涉及外部風險因素中的自然風險因素及內部風險因素中的業主及設計方面。
2.適度娛樂性的“飯圈文化”緩解青少年課業壓力
青少年學生課業負擔重,學業壓力大,且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尋找自己的精神寄托。在“飯圈”中,青少年可以遇到與自己興趣相投的同齡人,有共同語言,在參與“飯圈”的活動中感受到獲得感、參與感。正確的、適度娛樂性的“飯圈文化”能夠緩解青少年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壓力,減輕過重的學習壓力帶來的煩惱。適度的娛樂可以培養青少年對于新興事物的理解,青少年通過網絡交流,也可以鍛煉自身的溝通交流能力,與同齡人溝通自己的想法,在網絡中尋找好的傾聽者,這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有一定程度的積極影響。
3.具有激勵性的“飯圈文化”有利于青少年技能的培養
青少年參與“飯圈”對自己所喜愛的偶像進行打投、運營、宣傳等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強了對于網絡新技術的學習,為了更好地宣傳自家idol而學習剪輯等技能。“飯圈”具有組織性,其成員分工從文案編輯到照片選材再到超話推送,都需要一定的能力,而“飯圈”中大部分是青少年群體,作為新興事物,他們都努力去學習,增強自己在“飯圈”中所能發揮的作用。互聯網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等新興模式的出現,自媒體工作也愈發重要,青少年培養自己的愛好,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對于日后的學習與工作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1.青少年網絡用語失范,網絡輿論的發酵
人的發展會受到一定環境的影響,青少年參與“飯圈”的活動必然受到不同團體形成的不同的“飯圈文化”的影響,屢見不鮮的就是因為自家偶像而引發的網絡罵戰,對青少年言論產生嚴重的影響[4]。
“飯圈文化”對青少年言論的影響主要存在兩個方面。一是網絡用語的隨意使用,青少年在與“飯圈”內部好友交流時會大量運用網絡用語,像“媽媽愛你”等用詞的出現,雖然在“飯圈”中表達的是對偶像的喜歡以及金錢上的支援,但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中國漢字以及對于“媽媽”這一詞語意義的使用。網絡用語多是相關詞語的縮寫或者是同音詞的改寫,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青少年缺失對詞語原本意義的理解。二是網絡言論不良容易催生網絡暴力,每一個“飯圈”都像是一個獨特的領地,“飯圈”成員們共同守護這片領地,成員們之間有一種與自己追崇的明星共進退的思想,一旦發生沖突,“飯圈”的成員就有可能催生網絡暴力,有時也會受到圈子里“大粉”的影響而導致沖突的發生。
2.影響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偏離主流價值觀
“飯圈”存在于虛擬的網絡世界,虛擬世界中每個人的身份都可隨意變換,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虛擬的價值觀,從而影響青少年主流價值觀的養成。青少年追崇自己喜愛的明星,認為明星就是自己的榜樣,向其學習,模仿,甚至盲目追求其價值取向,而忽略了自身理性的思考。某些明星出現不良行為后,“飯圈”成員也理解為有人惡意抹黑并非其偶像犯錯,出現第一時間為其極力辯護的行為,形成不正之風,扭曲主流的價值觀。青少年正處于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盲目“追星”導致其價值觀方向上扭曲化,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盲目受所在“飯圈”組織內部人員影響,需要理性地引導與培養[5]。
3.誘發青少年非理性消費行為,造成嚴重資源浪費
明星參加各種活動會產生排名榜,這也推動了粉絲進行互動投票,刷“禮物”打榜。“飯圈”內部青少年為了自己所追崇的明星能夠得到較高排名,盲目參與投票,甚至出現了盲目消費,在自己無法承受的范圍內為其刷禮物,產生一種獨特的亞文化現象。粉絲們通過購買明星同款的代言產品、明星周邊產品、明星應援燈、手牌等,催生出青少年之間相互攀比的心理,導致過度消費。在《青春有你3》中出現了為助偶像成團,粉絲為了給自家偶像打榜,購買牛奶并倒掉,其金額超兩億的惡劣事件,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對于“飯圈”成員來說,打榜花錢是對自己偶像喜愛度與忠誠度的表達方式[6]。資本控制下為偶像打投勢力榜等帶來的倒奶這種現象嚴重地違背了國家倡導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理念,誘發了青少年非理性消費。
為了緩解“飯圈文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善于用好學校的思政課堂,學校是青少年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思政課應積極利用優勢條件,通過學校以及教師傳授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識讓學生感受主流價值的魅力,自主探尋主流價值內涵,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引導青少年學生正確對待“飯圈文化”。其次,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重點傳播主流價值觀,發掘更多更優秀的主流價值事件和人物,引導青少年群體正確認識“飯圈文化”與主流價值的差異性。最后,網絡等新興媒體作為“飯圈文化”的主要載體和主要傳播媒介,網絡管理者和運營者應對“飯圈文化”的傳播做出相應的管理和限制,減輕或避免“飯圈文化”的消極影響。
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次最根本最永恒的部分,是每一位中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精神品質,青少年正處在價值觀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能夠使青少年正確對待“飯圈文化”。在思政課堂中融入紅色經典人物、優秀愛國人士、杰出貢獻人物以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堅守在一線的模范人物事跡,通過觀看視頻以及課后觀后感的形式向青少年學生講解英雄人物的生平和愛國事跡,增加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明辨是非能力。通過愛國主題教育,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青少年成為具有愛國主義精神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青少年正處在心理發展的重要時期,迷茫感普遍存在。他們需要一種精神寄托,這時出現一個偶像并起到模范作用,就能滿足青少年在精神上的寄托感。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引領青少年正確對待“飯圈文化”的作用,一方面要選擇具備優良的思想政治素養、富有感召力、能向粉絲傳遞正能量、熱衷于公益事業的偶像。另一方面要樹立良好社會風氣和家庭風氣,環境影響青少年的發展,良好的社會風氣能夠為榜樣的力量傳播提供廣闊的空間。樹立良好的家庭風氣,父母也是青少年學習的榜樣,大部分“飯圈文化”中的成員是由于家庭成員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而網絡能帶給他們快樂,因此,家庭內部也要養成良好的家庭氛圍,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青少年處在人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在關鍵時期采用正確的、良好的價值觀引導其成長顯得極為重要。作為青少年亞文化的“飯圈文化”不能成為青少年價值觀養成的媒介,其存在與發展時間短,背后資本運作成分高。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青少年價值觀養成的重要載體,必須發揮其積極作用,增強思政教育引導主流價值觀,消除“飯圈文化”在網絡中產生的不良言論、錯誤價值觀和非理性消費方面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對引導青少年“飯圈文化”的積極作用,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培養正確的價值觀,端正理想信念,提高青少年辨別是非的能力,以理性的心態追星,正確看待“飯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