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邦軍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馬鞍山市當涂縣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積極推進“兩強一增”行動,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扎實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全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聚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當涂縣堅持把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首要任務,扎實開展“小田變大田”“閑田變忙田”“差田變良田”“蟹田變稻田”的“農田四變”行動,做深做實耕地規模化經營文章,持續穩定提高糧食生產綜合能力。
首先是依托項目把土地“連”起來。突出連片規模規劃,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通過改造加固水源工程、高標準路渠網絡系統等工程項目,實現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開發,整治后的高標準農田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實現田塊集中、耕作田面平整、耕地面積增加。2022年,實施1300 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全縣各類高標準農田達60.7 萬畝,占全部耕地比重達95.27%。
其次是加快流轉把土地“并”起來。聚焦土地經營分散化、碎片化問題,在保持土地承包關系不變、充分尊重農戶意愿前提下,在黃池等鄉鎮依托家庭農場、農業大戶開展“一戶一塊田”改革,引導農民民主協商,通過互換整合方式,將一家一戶分散多處的小塊田合并成一塊大田塊,實現“小田變大田”,再由村集體合作社將田塊收回對外發包流轉,通過統一土地經營權方式實現規?;洜I。截至目前,通過“小田變大田”推動全縣土地流轉率達55.6%。
三是選取試點把土地“整”起來。選取姑孰鎮連千村作為土地委托整村推進試點,將村民土地經營權委托給村集體,將農戶手中分散的田塊整合集中起來,通過集體直營、代耕代種、托管經營等方式實現規模經營,村民按照股份獲得流轉金或土地經營收入分紅。注重宜機化項目改造,按照因地制宜原則,精準實施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項目,進一步提升分散土地合并后的產出效益。截至目前,試點村已實施整村土地流轉3000 畝,全村田塊由36塊并為17 塊,田塊均面積2.2 畝并為5 畝,流轉大戶達10 戶。
堅持“優中選優”原則,遴選出一批懂農業、能生產、會經營的能人大戶把地種好,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強化農業科技化賦能,扎實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群眾深入荷塘直播助農,帶動農民增收。攝影/王玉實 圖/IC photo
首先是強化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推進農業“標準地”改革,明確“標準地”地塊投入產出、安全環保、設施裝備等6 項控制性指標,建立合作主體的資質審查、項目對接、履約認定等管理流程。截至目前,共與3 家農業經營主體合作集中連片農田項目9700 畝。通過“標準地”改革等多種方式,結合覆蓋耕、種、收等全環節全鏈條的社會化服務,推動全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
二是強化產學研用合作。搶抓入列國家油菜產業科技攻關示范縣政策機遇,突出本地特色,統籌創新資源,探索建立“科研機構+企業+基地+農戶”產學研用現代農業應用模式,擇優選擇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與農科院油料所、華中農業大學等創新載體開展全方位多領域合作。在全市率先、全省較早實現行政村科技特派員服務全覆蓋,選派科技特派員115 人,組建產業技術特派團4 個,推進農業“四新”科技成果轉化行動。
第三是強化數字科技賦能。扎實推進數字賦農行動,提高農產品生產基地資源優化整合力度,提升特色農產品產業附加值。探索建設數字化農業應用場景5 個,引導2家規?;滦娃r業經營主體建設并運用農產品產業互聯網平臺。堅持因地制宜原則,逐步提升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建成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1 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2 處。
堅持用市場的邏輯謀事、用資本的力量干事,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構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創建區域知名品牌,拓寬各類市場渠道,通過“三個聚焦”“三個鏈條”,推動優質農產品賣出“好價格”。
聚焦集群建設延伸產業鏈。緊盯綠色食品產業,搶抓河蟹、油菜等特色農產品入列省級全產業鏈政策機遇,發揮特色農產品產量大、品質好等優勢,聚焦綠色食品產業龍頭企業,創新方式持續開展“雙招雙引”,加快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僅2022年,新招引超5 億元以上項目5 個。目前,綠色食品產業集群培育規上企業27 家,建成省級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5個,產業集群年產值近30 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7.5%。
聚焦物流建設貫通供應鏈。持續發展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著力提升農村物流通行運輸能力,依托電子商務產業園等物流載體平臺,構建起1個倉儲中心、5條配送路線、10輛配送車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挖掘整合河蟹、豆制品等特色農副土特產品資源,打造電子商務集聚區3 個,培育各類特色農產品電商市場主體上千家。
聚焦品牌建設提升價值鏈。深入推進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堅持特色農產品品牌與文體旅節慶活動建設共統籌同推進,打造“當涂螃蟹”“當涂龍蝦”“當涂菜籽油”等區域公用品牌,培育綠色食品認證1 個,依托全國首批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加快培育一批“三品一標”。加大本地農產品品牌互大力傳承弘揚當涂優秀傳統文化,圖為當涂縣太平府文化園,市民觀看馬鞍山非遺“花山剪紙”。圖/IC photo動、優勢互補、渠道互用、產品互通,定期開展農產品跨地區展銷活動,積極推介本地特色農產品,打響當涂農產品的知名度。
堅持強農惠農富農初心,大力實施農民增收行動,精準服務農戶就業創業需要,依托產業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動農戶工資性、經營性、財產性等多種類型收入持續提升。
就業帶動促增收。聚焦農田規?;鬓D后的農戶群體,深入實施就業促進行動,打造“三公里”就業圈,健全就業幫扶工作機制,上線就業快聘小程序,創新“體驗式招聘”“情景式招聘”模式,持續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推動就近就地就業。近三年全縣每年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超6000 人。
聯農帶農促增收。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以綠色食品企業為龍頭,帶動規模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建產業化聯合體,采取“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訂單式農業生產模式,推進產銷一體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截至目前,以油料作物為先行試點,全縣農產品訂單式種植面積達5 萬畝,訂單式高品質農產品每畝增收近百元,推動各類深加工企業實現產值超1500 萬元。
集體經營促增收。發揮村集體統籌作用,對規?;恋亓鬓D方式的村民給予每畝土地最低500 元的保底收入,全力滿足農民群體“離地不丟地、不種有收益”的實際需要。持續提升村集體經營能力和水平,全縣115 個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0937 萬元,較上年增加13%,全面消除20 萬元以下村,村均收入95.1 萬元。
堅持鄉村“塑形”與“鑄魂”統籌推進,通過系統化安排,持續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鄉土文化有“活力”。堅持以文化人,構建城鄉一體“15 分鐘文化生活圈”,提升公共文化場館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水平。傳承弘揚當涂民歌等優秀傳統文化,注重保護古村落、古建筑、古名木等鄉村記憶載體,“送影下鄉”“送戲下鄉”實現行政村全覆蓋。
鄉村環境有“顏值”。堅持用“繡花”功夫建設美麗鄉村,健全農村人居環境建立美麗庭院星級標準體系。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全縣10 個鄉鎮政府駐地、92個美麗鄉村中心村均建設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率均100%,完成改廁56750 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4.2%。
鄉風文明有“示范”。開展破除陋習、樹立新風“十個一”活動,廣泛挖掘本村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事跡,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五星級文明生態家庭”等評選活動,涌現出基層先進模范近8000 人。加強移風易俗宣傳教育,推動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農民民主議事協調機構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