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梨里

“我決定踏上旅行的道路。”一小時前你對自己這樣說。
當然,我們先要解決許多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比如,半小時前,你的同學們在網絡課堂中整齊簽到,你的班主任,那位年紀輕輕就前額光明的男子,因距離攝像頭過近,只露出一個锃光瓦亮的大腦門。再比如,你暗戀了許久的班長在微信上給你發消息,你很想與她搭話,可她寒暄過后的第一句話是:“把昨天的核酸結果截圖發給我。”你恍惚想起上次見到她是寒假前的事了,她曾留著一頭颯爽的短發。而在你心中,她已變成了微信頭像上那個叼著蘿卜的小兔模樣。
不過,你才17 歲。你有充沛的精力和十足的能量,來應對這些細碎的煩惱。
你趿拉著人字拖,夢游般走出房間,在母親手底下精準地偷走了她剛做好的面包夾火腿。隨即,你回到自己那個只有十平方米的小屋,又鉆回床上。爸爸出差用的笨重的老式筆記本電腦,被你隨意攤在床頭柜上。在過去的三個月,你便用它來連接你的同學、老師和原本該有的校園青春。嗯,還差點什么。你找出一件T 恤,用衣架把它懸掛在床頭,偽裝成一副攝像頭剛好照到你脖子以下的樣子。完美!老師不會發現。
班主任下線了,接下來是數學課。太好了!由于沒人能把那些數學公式完整地呈現在公屏里,數學老師早就放棄了提問,這意味著接下來的90 分鐘你將完全自由,無人打擾,只屬于你。
你把被子蒙過頭頂,幸福地鉆了進去。有一位哲人說:“果殼中藏著一整個宇宙。”你深以為然。學校教你在無數微小的事上發掘意義,比如,操場上間隔一米的人影像山水畫,錯峰吃飯時肚子的咕咕聲像鳥叫。照這個說法,你應該生活在無數個細微的宇宙里。其中最大、最絢爛的那個肯定藏在你的被窩中,像星河閃爍,萬千世界蘊藏于此。
你決定,今天的旅行從這里開始。
碼頭上,一個少年站得筆直,他伸展雙臂,站在日頭下,迎著獵獵的海風。漫天的海鷗飛旋在青灰色的海面之上,浪頭順著你的笑聲一下、兩下地擊打著腳下的礁巖。沙灘上,遮陽傘下三三兩兩坐著、躺著許多熟悉的人,是你的同學;班主任穿著大芭蕉褲從你身后晃過,他的啤酒灑了一肚皮,但你沒有提醒他;有人要去喂海鷗,結果還沒來得及對天拋撒苞米粒,就被海鷗追著跑。
數學老師在話筒中說:“班長,你幫我把課堂練習傳到群里……”
這未能影響你旅行的心情,因為班長也在沙灘上。她穿了一條平時不可能穿的橙色碎花沙灘裙,短發被精巧地扎起,別著一個小蘿卜發卡。她仰頭看你的時候,皮膚在陽光下宛如透明,笑容熱烈又美好。你拉起她,在陽光下奔跑,把身后那些善意起哄的笑聲、喊聲全部扔下,唯獨感覺她微涼的手指在你的掌心。你們跑啊跑,海岸線已被遙遙拋在身后,鼻尖開始嗅到植物特有的草腥氣,地表開始蜿蜒著向上抬高,耳畔有瀑布聲。
你們站在山崖邊突兀地支出一截的蹦極臺邊,班長驚聲尖叫著,你能看見她額角的冷汗。你的腿在發顫,畢竟你從沒有過如此大膽的體驗,但許多人在笑嚷著鼓勵你。
“走!”他們喊道。
“走!”你喊道。
“啊啊啊啊!”這是班長。
不像水滴落入熔巖,瞬間蒸發,不留下一絲霧氣,不像你此前度過的十幾年平淡的人生,你們被安全繩綁著,肆意扎向一片青山懷抱中蜿蜒著碧水的峽谷,你們的尖叫聲、人群的大笑聲,化作無數碰撞的音符,回蕩在叢林之間。
“下課的時候把答案發到群里,注意寫上演算過程!”老師反復提醒。
話筒中的聲音停了下來,你的同學是在做題,還是他們跟你一樣,沉浸在無邊的未知旅行里?
你的17 歲旅行, 翻過山,跨過河流與海洋,沿著鐵軌一直向前,途經無數個平原與池塘,來到剛翻新的小吃街啃豆皮,吃熱干面,徒步走過大橋感受風聲,飛到過山車頂上再尖叫著沖入水池,在模型店外盯著櫥窗發呆,去軋馬路,頭戴發箍、手中拿著熒光棒,跟隨演唱會的聲浪一波一波舞動身體,去看話劇,去看漲潮,去經歷無數個日夜,陽光與夜風交替吻在你臉上。
而這些,都是你在十平方米的房間內,在黑漆漆的被窩里體驗到的人生。
“時間到了,沒發答案的同學抓緊時間發!”數學老師的聲音傳來。
壞了,老師布置了什么題來著?你慌慌張張地停止旅行,把被子掀開,喘著粗氣,臉頰發紅,真的像剛趕了遠路一樣。
手機屏幕上,有個叼著蘿卜的小兔頭像正在閃動。班長發過來一張照片,是課堂作業的答案。還有一句話,你瞇起眼,湊近屏幕:“畢業后……一起去旅行吧?”
(云游鳥摘自“睡前故事板”微信公眾號,豆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