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意見的通知》[2020]116號文和《整體推進三大區域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建設專題會議紀要》[2020]913號文,打造“軌道上的粵港澳大灣區”,需要加快推進城際鐵路和市域(郊)建設,打造內通外聯、高效便捷的軌道交通服務體系,高起點、高質量推動大灣區形成多層次軌道交通融合發展體系。
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城軌交通圈”建設,應適應建筑裝配化的國家產業政策,建立裝配式軌道技術標準體系,有效節省能源和成本、提高施工質量,實現綠色、智能軌道系統技術保證。同時可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軌道交通產業綠色、安全、高效發展,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一級土地整理及開發收益最大化,減少振動對線路沿線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影響,改善工作生活品質,減少振動對線路周邊建筑物結構安全的影響。
中鐵設計集團在充分吸取、總結國內外城市軌道交通技術基礎上,針對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城軌交通圈”新一輪線網建設規劃的技術難點開展了專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并可成功應用于新一輪線網建設。
裝配式軌道技術方面,首次提出涵蓋80~120 km/h、120~160 km/h、160~250 km/h三個速度等級的高平順、高絕緣、環保型的裝配式軌道成套技術;首次提出微彈性絕緣分層軌道結構,提升軌道結構耐久性、絕緣性的同時,具備一定的減振效果,實現軌道基礎功能和減振性能兼顧的理念;首次提出適用于城市軌道交通的高性能自填充混凝土配合比調控技術,提高自填充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同時降低經濟指標;首次提出裝配式軌道智能一體化技術,研發出一套智能型、高精度的裝配式軌道設計、制造和施工控制技術。
輪軌綜合減振降噪方面,首次建立了80~250 km/h粵港澳大灣區新時代軌道交通減振降噪技術體系,編制了軌道交通減振降噪技術指導書,彌補了國內120~250 km/h大跨度速度區間軌道交通振動噪聲預測評價、減振降噪設計和控制技術的空白;首次提出適用于80~250 km/h速度級振動噪聲數値解析定量化預測方法,并研發了可視化預測軟件,提供了新的120~250 km/h速度區間線路環境振動噪聲預測、評價、后評估技術手段;首次提出了適用于粵港澳大灣區120~250 km/h速度級的振動噪聲源強值、減振措施分級控制與應用建議,繪制了沿線地表敏感點環境振動噪聲不超標的“臨界線”;創新性地提出了面向振源的車輛段上蓋開發減振降噪分級分區控制成套技術,首次提出了道岔區面向振源控制的可動心軌轍叉和岔區無縫化減振降噪技術,研制了城市軌道交通7號可動心軌轍叉道岔,填補了道岔區基于振源的減振降噪技術空白。
這些創新成果豐富了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創新理論和實踐,對我國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將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為了全面總結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科研創新成果和建設經驗,中鐵設計集團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總結,遴選出有代表性的優秀論文23篇,并在《鐵道勘察》以專刊形式集中發表,很多成果屬于原創,并首次發布。
希望中鐵設計集團的工程師們在軌道交通創新成果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提升,完善軌道交通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創造出更多的優質工程,為乘客出行提供舒適、快捷服務,為城市沿線居民增添靚麗的風景,為建設交通強國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