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春平
(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廣東客家菜是客家人將中原飲食與廣東飲食融合而成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客家精神的重要載體[1]。文化的傳承是具有內在規律性的,客家菜文化的傳承也是如此。研究客家菜文化傳承的創新路徑,正是從客家菜文化演繹的內在邏輯規律中尋找其傳承的路徑,這對于客家菜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傳承不是因循守舊,創新不是標新立異,二者密不可分。餐飲消費結構加快向多樣化、特色化、品質化方向發展,成為當今餐飲消費的主流。與時俱進的改革過程,才是推動中餐行業發展的力量源泉。
經濟、政治、文化是社會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化是其中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的統稱,包括衣、冠、文、物、食、住和行等。其中的“食”即飲食文化,是所有文化體系中有機的組成部分。客家菜文化則是飲食文化中重要的分支,是客家地區客家人在飲食領域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的統稱。客家菜主要流行廣東的梅州、惠州、河源、韶關、深圳,江西的贛州,福建的龍巖、三明,廣西的賀州、玉林、防城港,臺灣的新竹、苗栗、桃園等地。
文化的表現形式既有物質財富又有精神財富,因此文化傳承就是指文化財富在不同年代人之間的傳遞和承接過程。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化的傳承任務重,既需要言傳身教,更需要腳踏實地術業專攻。客家菜文化的傳承,就是要把客家地區客家菜在悠久的歷史沉淀中積累的飲食經驗和寶貴財富挖掘出來,并將這些關于客家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傳授給后人、傳授給更多的人,使他們掌握客家菜文化的真諦、享受客家菜美食的紅利。
客家菜文化傳承的意義不僅限于菜系傳承本身,從飲食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傳承而言都是必須且重要的。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過程中,文化復興必不可少,而且文化復興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多元文化充斥社會的當今,青少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嚴重不足,客家菜文化的傳承能從生活本質上改變青少年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意識淡薄的現狀,有利于增進青少年對中國文化、飲食文化和客家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建設的步伐必須跟上,如此才能讓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生生不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又發揮著對民族、對社會、對國家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需要優秀文化底蘊來推動,文化繼承的意義就在于推動國家進步、社會進步和民族發展。客家菜文化傳承從小的層面而言有利于推動客家地區的進步,而從大的范疇來說也有利于國家進步和社會進步。
傳承客家菜文化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內在要求,客家菜文化的傳承將極大豐富我國飲食文化的內涵體系,同時也有利于客家菜文化本身發揚光大,有利于全面深入地挖掘客家菜文化中更多的精髓,尤其是民間很多優秀的客家菜文化的挖掘將極大地豐富客家菜文化的內容,真正構建客家菜文化完整的科學體系,推動客家菜文化的傳承。
通過客家菜文化傳承的研究,將有利于探索客家菜傳承和推廣的路徑,推動客家菜在社會中的認知和消費,使客家菜在更大的領域中被人們所了解、接受和宣傳推廣,同時促進客家菜的發展和進步,形成良性的發展機制,助推客家菜形成健康的發展規律。
我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由于各地生產條件和生活條件的不同,因而造成很多文化差異。不同地域的人們為了適應當地的氣候、自然物產等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飲食文化[2]。每一種菜系之所以得到認可和傳承,關鍵在于其具有自身獨特的文化內涵,客家菜就是依靠客家文化內涵得以維系和發展的。客家菜文化傳承必須堅持獨特性原則,唯有堅持客家菜的獨特性才能保持客家菜文化特有的內涵,脫離了這一點,客家菜文化就會走樣、變樣,就不再是歷史傳承下來的客家菜文化,就不再是傳承,而是新創和發明。因此,客家菜文化傳承必須毫不猶疑地堅持獨特性和保持客家菜文化的本質屬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便利化、人群流動不斷增強,這大大促進了不同菜系文化之間的融合發展。堅持客家菜文化的獨特性不是要客家菜文化與其他菜系文化完全割裂,恰恰相反,客家菜文化傳承需要堅持包容性,在堅持自身獨特性的同時包容和借鑒其他菜系文化,通過揚長補短和相互借鑒促進客家菜文化的傳承和推廣。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與要求也發生了變化,飲食文化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大眾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社會的進步,大眾生活節奏加快、生活理念變更,應運而生的快餐經濟對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產生了巨大沖擊[3]。客家菜文化傳承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在客家菜發展及客家菜文化傳承的各項工作上順應時代要求,順應時代特點推動客家菜弘揚及客家菜文化的傳承。
客家菜文化傳承是系統性的工程,客家菜文化傳承必須堅持整體性原則,不能顧此失彼,不能只重視局部而忽視了整體發展,要從客家菜文化傳承的各領域、全過程、所有細節著手推動客家菜文化傳承,要從菜品自身、文化內涵、區域發展等全方面構建客家菜文化傳承體系。
客家菜文化傳承必須創新路徑,要從選料、技藝、菜品、運營、展示、文化研究、宣傳推廣及人才培養等全方位、立體化構建傳承的新路徑。
客家菜文化的傳承要從源頭抓起,要從原料選料著手做好質量管理工作。①要加強原料的種植、養殖工作,確保選料上乘,要針對客家菜常用的原來加強與種養殖戶合作,暢通原料供應渠道,條件許可的還可以實現原料的自給自足以降低原料成本的同時保證原料品質。②要做好原料的篩選工作,確保選料的等級檔次,通過精挑細選使每一份選料都是最佳的。③要做好原料的保管工作,確保用于加工的材料品質,避免過期或腐敗的原料被錯誤使用。總之,要構建原料選料的標準化,確保從源頭上為客家菜制作及客家菜文化傳承提供有力的保障。
客家菜制作的技藝多,尤其是民間的技藝,而且這些技藝往往是更加正宗的,但很多都沒有得到發現和傳承,久而久之就有民間技藝隨著上一代人的離去而消失。因此,客家菜技藝的傳承要注重民間技藝的挖掘和傳承,要創新尋找客家菜民間技藝的傳承路徑,把這些寶貴的財富傳承下來。客家菜技藝傳承尤其要發揚傳幫帶的模式,通過手把手教、一步一步學確保技藝傳承不走樣。
在飲食文化交融發展的今天,客家菜文化傳承中必須創新菜品的開發,既要做好原有菜品的保留、傳承和改進工作,又要做好新菜品的開發工作。客家菜菜品開發中要結合不同菜系的特點,取長補短,科學借鑒,有機融合,不斷推陳出新,不斷豐富客家菜的菜品類別,使客家菜廣受大眾的喜歡。要從色、香、味、形及組合模式等多個維度創新菜品類別,使客家菜菜品更加豐富,受不同類型群體歡迎。
客家菜餐館的運營是一門管理技巧,更是一門藝術。當前,客家菜餐館運營基本上是各自為政,運營模式比較松散,缺少統籌規范和整體運作,內部惡性競爭嚴重,協同發展機制不健全,不利于客家菜文化傳承整體實力的提升。實踐證明,松散的菜系運營模式很難從整體上提升該菜系的文化傳承,沙縣小吃、蘭州拉面等整體運營的成功也證明了統籌運營模式對飲食行業運營發展的重要性。因此,要創新客家菜餐館運營模式,通過客家菜餐飲協會等組織指導、引導客家菜餐館的運營,構建標準化的運營模式,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益。
客家菜有很多的美食,但如果沒有做好展示工作,或是過于簡單化的展示則難以顯現美食之美,只有創新客家菜展示的模式才能更好地展現各式客家美食的優點和特點。創新客家菜展示模式要從以下方面做起。①要從餐館布局、裝飾著手,使顧客一進門就為之吸引、耳目一新,從視角、聽覺上提高食欲。②要從菜品色澤、味道、擺設等著手,更加直接地展示好菜品,使菜品傳上來后顧客的食欲再次提高。③要注重設立專門的擺樣窗口和宣傳畫,使顧客更全面地了解餐館各式菜品,提高就餐回頭率。
當前,我國也有一些學者開展關于客家菜文化的研究,但從總體上而言研究還是不足的,主要表現為研究的群體不夠廣、成果不夠豐。實踐中,必須創新客家菜文化研究。①要凝聚力量全面開展研究,要整合高校、行業協會、民間藝人等力量共同參與客家菜文化研究,提升研究的檔次。②要加大關于客家菜文化方面的課題研究,各地社科聯、餐飲行業協會、教育部門等應重視開展該領域的課題立項研究,使更多的人專注于客家菜文化研究。③要注重客家菜文化研究的體系構建,既擴大研究的面,又深化研究的深度,推動研究縱深發展,提升研究成果質量。
客家菜文化的傳承要創新客家菜宣傳推廣,既要重視客家菜餐館經營本身的宣傳推廣,又要重視客家菜文化整體的宣傳推廣,促使宣傳從產品面走向文化層面,提升宣傳推廣價值;既要利用報紙、電視、橫幅等傳統的宣傳模式,又要利用好微信朋友圈等現代通信終端和微博等現代數字平臺,提高宣傳的效率;既要重視菜品本身的宣傳,又要重視客家菜文化內涵的宣講,豐富宣傳推廣的內容體系;既要應用好價格優惠這一最為直接的促銷宣傳模式,又要利用好其他綜合促銷手段,提升促銷宣傳的品位和影響力;既要重視開展針對本地區客戶群體的宣傳,又要重視跨區域的宣傳,推動客家菜影響面的擴大。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蘊含著人生豐富的哲理,是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文化資源,對大學生自身修養、人文關懷有著深遠影響[4]。客家菜文化傳承工作做得好不好,關鍵在人,客家菜傳承人才培養工作是核心。要創新客家菜人才培養的模式,要從基礎教育抓起,尤其是客家地區,基礎教育過程中要把客家菜文化灌輸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使廣大學子自覺接受客家菜文化熏陶;職業教育要加強客家菜人才培養,要通過開設烹飪專業(客家菜方向)培養專業技術人才;要利用好粵菜師傅工程項目推動客家菜師傅工程,全面培養客家菜文化傳承人[5]。總之,客家菜人才培養既要做好教育工作,又要做好培訓工作;既要從學校抓起,又要從家庭抓起,還要從社會抓起,構建全民學習、全民傳承的客家菜文化傳承機制。
每一個傳統中餐的成長歷史,也是區域飲食文化發展的斷代歷史,由此共同組成了中國飲食文化發展的歷史篇章,客家菜文化是中華飲食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要重視創新客家菜文化傳承路徑,推動客家菜文化走出客家地區、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