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美燕
(岑溪市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廣西 梧州 543200)
針對生產食品的過程、包裝以及生產區域,必須要予以細致檢查,保障食品的安全,避免由于漏報信息等問題而造成消費者食用到不合格的食品,影響到個人的健康,這是展開食品理化檢驗工作的首要目標。在執行現下的食品理化檢驗技術過程中,相關工作者能夠采取量化分析的形式,對食品中所含有的成分進行精準判斷,且合理、科學地改進食品加工、生產技術。保障食品理化檢驗及分析工作的充分落實,采取切實可行的質量控制對策,能夠實現食品安全保障體系的有效構建。同時,對食品生產廠家、企業起到有效的監督及約束作用。
針對于食品理化檢驗而言,化學及物理是其主要的理論基礎,實際采取的方式為采用各種相關的儀器設備來測定食品中所含有的化學性質以及物理性質,在此期間,需要開展大量的物理實驗與化學實驗,以此來準確了解食品中是否含有損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元素,并且充分了解食品的營養價值、營養成分及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1]。通常情況下,在實施食品理化檢驗工作的過程中,主要采取5個步驟。①對需要參與檢驗的樣品予以收集,且事先處理好樣品,以便后續能夠順利開展檢驗工作。②在檢驗的過程中,主要利用化學蒸餾、色譜分析、化學、濃縮以及提取等方法,從而保障處理后的樣品能夠達到直接檢驗的狀態。③采取各種化學測定方法或各類儀器設施測定食品中含有的營養物質含量、成分以及是否存在有害物質及添加劑。④整理并記錄好檢驗后所獲取的數據信息,展開分析工作,了解檢驗數據是否具備科學性、合理性。⑤圍繞檢驗所獲結果出具食品理化檢驗報告。
針對食品理化檢驗分析工作展開質量控制,其必要性主要包含兩個方面。①能夠對理化檢驗食品最終結果的精準度予以保障。在正式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質量控制普遍需要綜合測評各個評價指標,并且通過這些評價指標的運用,實現理化檢驗操作以及程序的規范,也確保檢驗所獲結果具備更高的精準度。②在實施食品理化檢驗分析質量控制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實現整體檢驗質量與效率的提高,通過質量控制措施的科學化、合理化運用,不僅可以確保檢驗所處的環境、應用的設施儀器同理化檢驗食品所提出的各項要求相符,還可以確保檢驗操作在安全、有效的環境下進行[2]。
3.1.1 優化實驗環境
實施食品理化檢驗工作期間,必須要擁有一個良好、適宜的檢驗環境,通過創設良好的檢驗環境,可以為高效率、高質量展開食品理化檢驗工作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在正式實施食品理化檢驗工作前,參與檢驗操作的工作者應對實驗室是否符合檢驗的各項要求予以細致勘察,并及時清理好檢驗室的內部環境,確保實驗室內擁有整潔且干凈的環境。除此之外,必須要將檢驗操作過程中所提出的濕度、溫度要求作為依據,對實驗室內部的溫度予以科學調控。
3.1.2 配備嚴謹且科學的檢驗儀器
實施食品理化檢驗工作過程中,所利用到的各種設施儀器,必須要同相關的檢驗要求相符,換言之,就是需要確保設施儀器在分辨率以及精確度方面能夠達成較高的水平,通過先進技術的運用,來實現設施儀器誤差的有效降低,也實現食品檢驗質量的有效提高。在正式展開食品理化檢驗工作前,必須要細致地核查量具、分光光度計、天平等檢測用具,確保其能夠同檢驗工作的各項規定、要求相符[3]。若需要應用到大型的設施儀器,就必須要派遣具備專業經驗的工作者負責此項工作,尤其是在運用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期間,應充分核查操作人員的個人資質。利用這些設施儀器的過程中,相關工作者應嚴格遵守我國所提出的規范標準來實施操作。理化檢驗時,對于檢驗所用試劑、水的純度予以嚴格管控,同實際的要求相結合,采取等級不同的檢驗用水,并且選取品質高、價格低的試劑。
3.1.3 做好樣品抽取與制備
在抽取樣品時,存在較為顯著的隨機性特點,實際展開操作的過程中,只有采取隨機的方式選取樣品,方可促使整體的檢驗工作擁有質量更高的產品。在抽取樣品期間,所采用的相關用具必須要保證潔凈度,避免由于外部環境的污染而干擾到檢驗的最終質量[4]。除此之外,抽取樣品應始終圍繞相應的檢驗標準展開操作。制備樣品期間,也同樣需要遵守相應的規定,確保樣品攪拌均勻。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于醬油、醋等液體樣品,需先振蕩均勻,且做好相應的過濾工作。若檢驗的樣品為豆類、五谷類等固體樣品,需將其磨碎、混勻,再進行取樣工作。
3.1.4 安排高素質的人員參與實驗
若要實現食品理化檢驗質量的切實提高,必須要安排具備高專業能力、高綜合素質的人員參與此項工作。①應對參與檢驗人員的資質、能力進行核查,組建起一支具備專業、經驗的檢驗團隊。②應組織所有參加檢驗工作的人員加入到崗前培訓活動中,促使其能夠對理化檢驗的最新、最先進方法以及流程有充分的了解,實現自身職業素養以及工作能力的雙提高。③應構建考核機制以及制定相應的考核表,以此來考察檢驗人員的工作情況,且根據考核表所記錄的信息,對檢驗人員給予相應的懲罰或獎勵,促使檢驗人員能夠具備更高的責任心,以認真、細心的態度對待食品理化檢驗工作。
3.2.1 科學配制標準溶液
檢驗過程中,相關工作者應將稱量誤差控制在1%以下。在完成稱量后,配制好相應的標準溶液,且根據提出的操作方案及流程,對其檢驗濃度予以準確標定。配制好的標準溶液若長時間放置,會影響到溶液的質量,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確保配制的溶液能夠得到有效應用。
3.2.2 做好樣品稱量
在檢驗樣品稱量過程中中,天平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用具。若要實現食品理化檢驗質量的提高,相關工作者需要同理化檢驗的各項基本要求相結合,從而選取最為適宜的稱量用具,科學明確其稱量范圍。同時,在實際展開檢測的過程中,必須要明確樣品性質和稱量要求,避免測量數據產生誤差。
3.2.3 選擇適宜的檢測方法
食品理化檢驗期間,應將檢驗對象的檢驗標準作為依據,從而科學選擇適宜的檢驗方法。如果檢驗分析工作不可使用大型設施儀器,則可以采取化學分析的方法來檢驗食品樣品。除此以外,由于食品不同,其中所含有的成分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所選取的檢驗方法同樣也有著較大的差別。若要確保選擇的理化檢驗方法更具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合理性,就必須要同檢驗的條件、檢驗的基本性質以及檢驗的實際目標相結合來予以確定。
3.2.4 做好食品常規檢驗
食品安全檢驗過程中,應實施精密度、檢驗加標回收率、空白實驗以及平行樣品等測定工作。在空白實驗測定期間,擇選的分析方法能夠對實驗操作的最終精密度以及該方法的檢出限起到直接影響。在某些方面,空白實驗數值可以對實驗室內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技能水平進行充分體現。在進行空白實驗值檢驗期間,應控制測定平行雙樣結果的數值差于50%以下,控制加標回收率在85%~115%,并且在常規分析下,控制數值在95%~105%。
3.2.5 加強對食品樣品的測定
針對食品樣品而言,在正式開展檢驗測定工作的過程中,利用相應的有效措施,避免由于不同的滴定速度對整體的檢驗操作造成不利影響,切實保障檢驗所獲信息數據具備更高的有效性以及穩定性。
3.2.6 繪制標準曲線
通常情況,應控制標準曲線的相關系數在0.998以上。在實際展開實驗過程中,若相關系數值接近于數值1,則能夠充分表明檢驗結果的精準度。在正式開展相關操作的過程中,需進行加標回收、平行測定、空白實驗等測定,進而對最后的信息數據予以明確。同時,對各自不同的濃度數值進行精準測定,并繪制出與其相關的回歸方程以及標準曲線[5]。
若要在食品理化檢驗之后,對其所獲取結果的有效性、真實性以及精確性作出保障,就必須要在完成樣品檢驗操作以后,對所有的檢驗信息、數據進行細致檢查。同時,于允許的誤差范圍內,對所獲取的結果信息數據完整度進行核算。在實際開展該項操作的過程中,應對三級審核檢驗信息數據工作予以強化,在保障信息數據以及檢驗標準無任何錯誤、問題存在的前提下,實施后續實驗工作。
綜上所述,若要確保消費者能夠食用到更加健康且安全的食品,就必須要針對各種類食品積極開展理化檢驗分析工作,而在此過程中,相關工作者需要樹立起認真、負責的態度,積極做好食品的檢驗工作,且通過質量控制措施的全面落實,保障檢驗工作更具專業性、全面性以及有效性,對理化檢驗分析中各種干擾因素予以消除,促使理化檢驗分析所獲結果更具真實性、精準性,也切實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從而確保后續可以有效規范食品生產企業的不合規行為,從而為廣大消費者創設出更為優質、安全的食品食用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