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艷,田雁飛,黨銘銘,楊 萍,謝 婷
(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6)
2019年,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上宣布,全國高等職業院校2019年招生計劃擴招100萬[1]。擴招計劃鼓勵更多的應屆高中畢業生、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工人和農民工報考高等職業學校[2],以提升他們的學歷和技能水平。這個擴招100萬的決定,對高職院校的改革和發展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高職院校應在高職擴招的號角下,大力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
根據百萬擴招計劃安排,湖南省在2019年9月進行了該年度第二次單招,招生對象為當年已經畢業但未被錄取的普通高中畢業生與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下崗職工、退役軍人和農民工[3],錄取專業為各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特色專業。學校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關于二次單招的相關文件要求,基于學校專業服務地方產業現實,學校在第二次單招中確定金屬材料類等地方特色專業為單招專業。
金屬材料專業二次單招錄取學生的結構:當年參加高考的普通高中畢業生 (占40%左右)、當年參加高考的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占30%左右)、未參加高考但已經工作過的普通高中學校學生和中等職業學校肄業生(占10%左右)、當年從部隊退伍回來的軍人(占20%左右)。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第二次單招錄取到金屬材料類特色專業的學生需要開設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基礎化學課程。為了做好化學課程教學,前期對該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將收回的學生化學基礎問卷調查進行了認真的統計和數據分析,發現金屬材料專業二次單招錄取學生大部分只有初中化學基礎。基于學生的現有化學基礎,為了將這批次學生的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課程開設好,需要加速推進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加強學生基礎文化知識學習,提升學生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
原有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標準均是針對具有高中化學基礎學生的學習需要而制定的,其已不適合二次單招錄取學生學習的需要。根據生源現狀,本著理論知識夠用、重點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素養的目標,基于金屬材料企業典型工作任務對化學課程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重新確定化學課程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養目標,并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進行剝離分層。在原有“過程新評價+終結性考試”考核評價的基礎上,優化為分層的過程性學習考核評價方式,能夠更有效的對學生實施評價。
1)改變現有教學模式。二次單招錄取學生基礎普遍薄弱,很多學生的化學基礎還停留在初三水平。如果仍然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授課,會使這些化學基礎薄弱的學生難以跟上老師上課節湊,會使學生徹底失去化學課程的學習興趣。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化學課程教學中老師應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化學課程教學活動中,充分凸顯學生主體地位。老師必須緊跟職業教育發展需要和規律,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手段。
2)靈活運用小組合作探究模式組織教學。教師在課程設計過程中要根據課題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當需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或者合作探究的時候,教師需要對班級進行分組,基于學生化學基礎和化學課程參與度將班級學生合理搭配分成若干小組,通過組員的內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某項學習任務。
3)適當運用情景導入式教學模式。對于與生產實踐或者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化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或授課過程中可以將生產實踐或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案例或者網絡上熱點問題有機的融入到化學課程教學中。將發生在學生身邊或熟悉并感興趣的案例通過情景再現的形式導入到化學課程教學中,能夠有效引起學生關注,并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這樣就更加便于學生掌握重點知識、突破難點問題。
4)充分運用網絡教學資源。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手機的普及,學生對外界信息接觸的機會非常多,我們在進行課程教學設計的時候,要與時俱進,充分運用學生這一特點,將網絡中的一些熱點話題運用到課程教學中。在教學課件制作過程中,可以將一些與課程教學密切相關的視屏和圖片加入進來,這樣讓學生感覺課程設計更有親切感。基于學校現有信息化教學平臺,將化學課程進行重構,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
5)緊密結合企業工作崗位對技能或者理論知識的需求。金屬材料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大部分會進入到有色金屬行業相關企業工作。教師在課程重構中需要將“1+X證書”制度中的證書的考核要點有機融入到課程教學設計中,同時要將企業工作崗位有機分解,將其開發成教學項目和學習任務。通過這種將“1+X證書”制度與企業工作任務有機融合的課程重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技術技能水平和未來工作崗位的適應能力。
1)教學對象分層。根據前期的學生來源分析統計,將二次單招學生來源分為兩大類:具有高中化學基礎的普高生(文科生和理科生),只有初中化學基礎的學生(中職畢業生、中職肄業生等)。
2)教學內容分層。根據學生來源的層次不同,結合化學課程的特殊性,對授課內容進行適當調整,主要講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礎操作。將化學課程中難理解的內容進行剝離,通過在線形式推送給學有余力的同學,并通過線上輔導+線下答疑的混合模式幫助這些學生提高化學學習能力。
3)教學環節分層。整個授課過程分為課前學習任務發布,課中重點和難點知識突破,課后知識點鞏固、答疑和個性化學習指導。課前通過在線教學平臺和在線交流平臺給學生發布學習任務、知識點,讓學生在課前有目的性的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并對學生課前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檢測。根據課前預習檢測結果反饋,老師總結歸納學生在課前預習中遇到的普遍性問題和個別問題,將普遍性問題作為課程講授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通過課程講授幫助學生突破。在授課過程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同學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小組討論法、情景再現法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在課程教學中都有事情可做,都有獲得感。課后通過作業和章節測評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通過線下答疑+線上單獨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突破作業、檢測中遇到的困難和在課程講授中仍然沒有掌握的重難點。
4)評價方式分層。基于二次單招生源質量,對二次單招學生的學習評價需要打破以往的評價方式和評價維度,建立分層的過程性學習評價制度。過程新性評價按照課前預習評價+課中評價+課后反饋評價方式進行。課前評價主要是根據課前自主學習情況,完成課前檢測情況和參與課前討論情況進行綜合評定[4]。課中評價主要根據出勤情況,課中小組討論、參與課程教學積極性,課堂紀律遵守、教師衛生打掃保持等素養養成情況,課程教學中老師安排的具體學習任務、項目的完成情況。課后評價主要考察課后任務完成,課后學習反饋和課后在線答疑等情況。在評價過程中基礎性評價都是統一的,同時會根據不同層次的同學設定一些個性評價項目,但評價結果必須保證公平性、一致性和客觀性,通過這種基于分層的過程性評價能有效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化學實踐能力。
1)深入進行學情分析。教師在課程設計前要對所教年級學生進行總體的學情分析,這樣便于老師在做課程整體計劃的時候能夠很好的確定課程的整體教學目標,提煉出重點和難點問題。在做單元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對每個班級學生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這樣能夠非常有針對性的做出適應不同班級學生學習需要的課程設計。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老師能夠根據學生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層次教學,學生能夠在課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使學生對課程更感興趣。通過這樣的措施能夠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教育都需要解決“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培養怎么樣的人”的問題。習近平在2016年12月份強調“所有課程都要與思想政治課程同向同行,發揮協同育人的新局面。自此,課程思政概念就產生了。課程思政理念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背景下的高校課程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繼任者。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個類型,因此在高職化學課程教學中要將中國文化、工匠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環保理念等課程思政理念和思政元素有機融入到課程教學中[5]。通過在化學課程教學中有機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和元素能夠更好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愛國情懷、職業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融合藝術修養內容。在化學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打破常規設計格局,合理的將部分藝術知識有機的融合到對應課程教學設計中,這樣即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又能夠更加廣泛的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夠更有利于學生視野的開闊和身心健康發展。
4)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為各企業培養合格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國家正在實施的“1+X證書”制度也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在化學課程教學中要更多的通過實踐教學帶動理論學習,通過實踐課程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升學生技術技能水平,以便學生畢業后能更好的適應未來工作崗位對實踐技能的需要,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在化學教學改革過程中認真研究企業生產工作過程,將企業生產工作任務分解開發成化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項目,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在高職百萬擴招政策的推動下,各高職院校帶來了很多快速發展機會,但由于生源層次問題[6],給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也帶了新的挑戰。因此在高職百萬擴招政策下,各高職院校教師應通過課程教學改革不斷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學校內涵建設的發展,促進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為湖南“三高四新”戰略實施提供技術技能型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