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上海 201399)
隨著我國工業社會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遭到了破壞,嚴重影響了人類的居住環境和身體健康?!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以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都旨在倡導人們重視污染問題,樹立綠色理念,保護生態環境。近年來,我國在環保問題上極為重視,禁燒農作物秸稈、實施垃圾分類等具體措施在一定程度減輕了環境污染問題。但如今的污染,其根源是有毒化學物質排放過多。若想從源頭遏制環境污染,就必須解決有毒化學物質排放過多的問題。1991年,美國就已確立綠色化學的重要地位,表明利用化學來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普及綠色化學理念的道路是完全行得通的。高等學校每年為社會輸送大批學術型和技能型人才,這些人才是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是保護環境的中間力量,如果向他們滲透綠色化學概念,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環保之氣將蔚然成風。而且在高校中,化學是理工科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學生輻射面較廣,因此,教育工作者可結合工作實際在化學教育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1]。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或清潔化學,主要目的是通過優化化學反應過程來減少或消除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產生[2]。從綠色化學角度來看,最佳狀態就是實現“原子經濟性”原則和“5R“原則。簡單來說,化學反應是原子間分開并重新組合的過程,在化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反應物的各個原子,將其全部轉化為最終產物,使原子利用率達“100%”。如此既能充分利用資源,又能杜絕環境污染,這便是“原子經濟性”原則?!?R”原則的大致內容為:減少原料用量及實驗中有害物質的產生(Reduction);循環使用某些原料及催化劑(Reuse);回收資源再利用,減少成本(Recycling);變廢為寶,再生資源(Regeneration);拒絕使用有毒有害物質(Rejection)[3]。
滲透綠色化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環保意識,減輕環境污染,其在高?;瘜W教育中滲透的意義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談:
1)綠色化學理念有助于加強素質教育。
在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下,高校以培養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為目的,把學生的分數、排名等看得較重,因此造成了部分大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隨著教學改革,素質教育作為目前教學的根本指導思想被提出,素質教育以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為主要目標,培養合乎當前社會存在和發展所需要的公民[4]。剛邁入高校的大學生,他們作為單獨個體的思想意識和習慣正慢慢形成,如果在化學教學中普及綠色化學理念,可以讓學生接觸到課本之外的知識。比如,了解造成污染的因素、當前的污染程度、環境污染對社會造成的危害以及目前人們在環保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這些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責任感,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普及。
2)綠色化學理念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如今高校的化學教材編寫都是圍繞理論知識來進行,教師在課堂上也是為了講解而講解,把每節課的知識安排的滿滿當當,然而一節課下來,學生真正聽進去的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化學這門科目理論性和系統性都較強,如果實行“滿堂灌”策略,會造成學生學業任務繁重,逐漸喪失學習化學的興趣。此外,高校中還有些學生是高中未選修化學的,若在課堂上只給學生灌輸書本的知識,無疑會加深這些學生討厭化學的心理。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應當適當科普綠色化學相關知識,使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改變思維定勢,活躍思維方式,就算是基礎差的學生也能夠參與課堂教學的交流中,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改變對化學的認知,重新愛上化學 。
3)綠色化學理念有助于培養環保型人才。
環保型社會需要環保型人才的共同建設和維護,只有人人愿意主動自發成為環保踐行者,我們離實現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就更近一步[5]。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場所,如果在日常教育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注重觀察學習的重要性,學生便會潛移默化的將環保理念在心中內化并永久保持。這種內化的環保理念有助于環保型人才的生成并發揮作用,其作用不僅表現在校園生活,而且會持續到學生就業乃至一生。如此循環往復,學校每年可為社會輸送數以萬計的環保型人才。
4)綠色化學理念有助于消除大眾對化學的恐懼心理。
談及污染,大部分人會聯想到化學污染,尤其是化學廢棄物的不合理使用及排放等,加劇對化學的恐懼心理。其實則不然,化學學科本身目的是為了服務社會,如研發新材料、制備新藥品、探究材料新功能等,都在無形之中提升了我們的生活質量。人們之所以認為是化學造成了污染,便是在上述研究開發環節中未能進行精準控制設計,導致化學污染物外溢,危害環境。為此,作為化學教育者,必須要求學生時刻秉承綠色化學理念,將污染從源頭控制住,徹底消除大眾對化學的恐懼心理。
教師是課程的設計者與開發者、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同時教師行為具有主體性與示范性,因此在教育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方面可從加強化學教師培訓抓起。目前高校的教師隊伍中存在教學思想老化、教學過程固化、考核形式單一等缺點,課堂中以傳授傳統知識為主,并未涉及到綠色化學相關理念等知識的傳播。基于以上原因,對化學教師的培訓可主要圍繞信息化教學能力、當代化學工業發展趨勢、課程思政育人、校本設計課程等方面來展開,鼓勵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通過培訓,化學教師不僅可以理解綠色化學理念的內涵,而且可將其內化成一種育人思想,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更新優化教學過程及教學評價方式,從綠色化學角度出發來思考和解決教學問題。
教材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知識傳授的橋梁,在教材中適當優化并增設部分內容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研究發現,大部分高校所用的化學教材仍是傳統教材,其優點在于編寫時邏輯縝密、理論性強、知識框架完整,有助于學生學習完整的科學文化知識體系;不足之處則表現在教材的內容并未及時更新、與生活的關聯性小、有關綠色化學的知識更是很少提及,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更不利于教師在講課時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因此,化學工作者可從優化教材入手,在編寫教材時適當考慮貼近生活,增加知識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普及綠色化學知識。有條件的專業教師,尤其是環境保護專業,可以在教學之余進行校本課程的研究工作,將化學知識與學生日后的工作結合起來,這樣更有助于綠色化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的滲透[6]。
在高校的課程結構設計中,化學類專業學生學習的課程以四大化學為主,即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有些高校還設置了結構化學等課程。這些課程重在突出理論,對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作用甚微。筆者建議,有條件的高校可以增設綠色化學課程作為化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鑒于當前高考改革的新趨勢,在高中階段選擇化學的學生將會越來越少,高校必須補齊學生在化學理念上的短板,可以在全校范圍內設置綠色化學選修課,供其他專業有興趣的學生進行學習。
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這就需要化學教師創新當前教學與實驗模式。首先在教學方面,教師在演示部分有污染物生成的實驗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以視頻演示取代實物演示的形式來投放。對于在課堂上必須演示的實驗,教師也盡量以微實驗的方式來開展,將污染的范圍降到最?。涣硗?,在課堂中講述環境污染以及環境保護等案例時附帶相關的圖片也可使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綠色化學的重要性。其次是實驗部分,這是學生與化學離得最近的時候,教師應當在實驗中滲透綠色化學理念。如教師在制定實驗方案時應當摒除那些產生污染物的實驗,如果要做也盡量以其他同類型、少污染的物質代替;教師應優化實驗考核方案,鼓勵學生對實驗進行創新,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過程以減小污染;此外,教師還應當注重實驗教學的啟發性和引導性,將學生的實驗重心由注重過程轉變為在注重過程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結果,呼吁學生關注實驗尾氣以及如何合理處理實驗尾氣等。
前文主要論述了教師在課內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具體策略,學記有言,謂“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主張傳授知識時要注重課內外相結合,滲透綠色化學理念也不外乎于此,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社團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等途徑來滲透綠色化學理念。
社團活動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7],教師應當多鼓勵學生參與有意義的社團活動或者自行成立相關社團。比如,環保與健康協會、綠色環保協會等。通過社團活動的策劃與舉辦,既能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又能向人們傳遞綠色化學理念。此外,教師需要改進教學評價方法,可以試圖將社會實踐等納入平時成績的考核當中,每一學期可以為學生結合學科特點來設置一項社會實踐活動,諸如環境現狀調查、家鄉水污染程度分析等,通過實踐使學生認識到綠色化學的重要性。
筆者主要從解決環境污染角度入手,由此引申出在高校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解釋了綠色化學理念的含義以及綠色化學在高校滲透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在高校滲透綠色化學理念的相關策略。作為高校教師,應當時刻秉承環保理念,將綠色化學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