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才二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10)
當前,中國正面臨著世界新一輪的技術革命和工業轉型的大背景,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十四五”期間,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勢不可擋,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將層出不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將進一步發揮,技術創新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將更為突出,對科技研發、技術服務業尤其是工程勘察設計產業產生的影響也將更為深遠。
目前,我國的住宅建筑設計規范對建筑間距、日照、通風、隔音等指標都有更高的要求。一些居民小區在室內布置了大量的園林景觀,如假山、噴泉、植物等,以滿足居民的回歸自然的需要。另外,將現代智能技術運用到室內家具中,可以實現對室內環境的自動控制,從而提高人們居住的舒適度。這些高級的住宅大樓更受居民歡迎,入住率高于其他大樓。因此,居民對居住地點的選擇將與居住環境的設計與智能水平密切相關[1]。
由于居民對居住空間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別,現有的住房空間結構未必能很好地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所以必須對其內部空間進行改造。提高室內空間的可變性,是確保居民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對室內的各個功能進行再配置,改變居住空間,使之更符合住戶的實際需要,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其功能。采用集中布置管線是一種常見的設計方式,它可以通過采用管束和裝置壁的方式,極大地提高了設計的靈活性[2]。大小兩種住宅的設計重點是:功能分區和空間資源利用,并盡可能地對各空間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師可選用大面積的剪力墻或大型立柱網架結構,以確保使用者在室內布置上更為靈活,從而進一步提高居住環境的適用性。
由于氣候、人文、社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各區域居民的居住習慣也各有差異,因此,對居住建筑的設計也有不同的需求。在住宅建筑的規劃與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到不同的市場需求,加強對本地市場狀況的調研,對調查的結果進行整理、分析,以正確掌握居住建筑所處地區的公眾喜好,確保設計與施工方案的合理、科學。另外,在房屋的正門處設置公用活動區,內側設置衛生間、臥室燈等私人空間,以確保住戶在臥室休息時不會被打擾。此外,對各過渡段進行隔離處理,可以降低各區域的影響,改善其使用舒適性。
由于經濟全球化,外來文化涌入導致國內許多城市已經徹底拋棄了自己的本土文化,轉而選擇了外國的建筑,這就造成了住宅建筑的風格越來越西化。雖然現在很多沿海城市都在將自己的建筑和外國的建筑文化結合起來,但畢竟是少數,所以我們必須要關注。而且,建筑本身就是一個可以滿足公眾需求的地方,是一個由多個因素組成的整體,這不僅需要建筑師和開發商的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在國內,很多地方都沒有這樣的能力,很多時候都會使用外國的建筑來吸引眼球。再加上我國傳統的居住建筑文化包含了“以人為本”等中國特色,尤其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體現了一種對稱的美感,并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因此,在當代住宅建筑的設計中,我們必須充分尊重當地的傳統文化,并借鑒國外的優秀建筑思想,對其進行合理的繼承和創新[3]。對稱建筑設計如圖1 所示。
我國傳統文化具有豐富的內容和悠久的歷史。現代建筑設計是一個時代文化的靈魂,它將這個時代的文化意蘊完美地表現出來。例如,北方四合院反映了佛教的儒家道德和道德觀念,提倡長幼有序、兄弟和諧、內外有別。“四合院的建造,向來講究風水,從選址到選址,再到確定建筑的大小,都要按照風水學的原理來建造。”通過中國的風水文化,我們可以看到“天人合一”的理念。傳統的古代建筑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的建筑設計要健康、快速的發展,不僅要將傳統的文化融入建筑中,更要將現代的審美、科技手段和價值觀融入建筑的設計之中,讓建筑的設計更加的有意義,更加的有創意,更加的有創意[4]。四合院設計如圖2 所示。
一個時代的文化發展程度是最集中的表現形式,所以,文化是建筑設計的基礎,而文化的表現則是建筑設計的核心和源泉。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各個時期的文化表達方式各不相同,其價值觀和美學理念也各不相同。基本上,這對于建筑設計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為地域的差異,即使是在同一時代,其所傳達的文化意蘊也不盡相同。建筑設計要充分重視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技手段完美地結合,以傳統文化為根基,使整個建筑設計的內涵與靈魂得到升華[5]。
錯層結構是高層住宅中常用的一種結構形式,合理的錯層結構可以有效地改善建筑的裝飾性。但錯層的設計方法也不能盲目地采用,比如,對于居住面積不大的房子來說,錯層設計是不合適的,因為錯層的設計要求有臺階,而如果房子的面積太小,就會占用更多的空間,而且很容易導致內部空間雜亂無章,不能區分主次。另外,在地震多發區的施工中,也要盡可能地避免錯層的設計,因為震源區的建筑物要求提高其抗震能力,因此,在結構設計中要盡可能的簡化和保留建筑物的完整性,錯層的設計會導致結構的剛性分配不均,而且會導致建筑物的形心和質心不在一個點上,從而影響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開發商將會加大建設的數量和高度。居民區的建筑物密度越大,其建筑的間隔越短,日照越少。此時住宅的采光和通風性能都很差,根本不能滿足使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
居住建筑是一種為人們的生命服務的體系,因此,在我國的建筑設計中,追求舒適是一項重要的原則。在中國,傳統的建筑通常是以一個中央空間為核心,被稱為院子、天井,然后是大門、走廊、大廳或者墻壁,這些建筑組成了一系列的房屋。
在中國傳統的住宅建筑設計中,建筑師受到了中國的風水思想的影響,這一影響表現在:一是特別注重布局、日照、通風等物質層面;另一方面,也被迷信的觀念所影響,追求一種可以讓自己安心的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居住建筑的布置常常受自然和社會兩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居住建筑的設計中,風水觀念對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追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住宅的裝修就是將原本光禿禿的房屋全部用不同的材料進行了裝飾,使得整棟房子看起來更加的精致和完美,充滿了藝術的味道,再加上這是一種全方位的裝修,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每一處都要精心的布置。因為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使得建筑裝飾所蘊含的文化、美學內涵也越來越豐富[6]。家裝藝術如圖3 所示。
伴隨著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許多老舊的房屋都被拆掉了,而新的房屋也在不斷的出現,所以管理人員要注意和處理好這些老房子的關系。在這一過程中,第一件事情就是堅決反對大拆大建。因為在大拆遷、大建設等行為中,部分房屋的使用壽命較短,缺乏濃厚的文化氛圍,造成了大量的財產浪費,同時也造成了我國僅有的土地資源的浪費。雖然老房子會被新的建筑取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是在這一新的進程中,我們要注意把傳統的文化融合到新的建筑中去。因此,作為一個有責任感的建筑師,首先要明確其發展的規律和發展趨勢,從最基本的細節開始,逐步的充實和更新。除此之外,設計師也不能一蹴而就,因為文化的更新和進化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需要時間來打磨和完善,如果一氣呵成的話,很有可能會失去現代文化的本質。
都市居住建筑的文化具有普適性,居住在都市中的人,無時無刻都與建筑有聯系,每天都能從建筑中汲取知識,所以,對于建筑的評價也各有不同,不過,不同的人對建筑的理解并不相同。城市建筑文化的發展與滲透不能單純地通過文化修養來反映,關鍵在于對城市規劃、建設的有關部門是否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所以,要促進一個城市的文化,必須要提升建筑設計師、工程師、管理人員和使用者的文化素質,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文化底蘊,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建筑的內涵和特性,讓每一座建筑都充滿了不同的文化。而我國的政府機構,則要從大局出發,建立一個整體的建筑理念,努力做好城市的總體布局和規劃,并在文化和內涵上發揮積極的作用。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無論是商品房或民用住房,我們都要從兩個角度來看,這既是一種商品,也是一種美麗的藝術。隨著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我們對居住環境的追求,也從單純的物質需求,發展到了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需求,人類在尋找理想的居住環境的同時,也在尋找著心靈的天堂。總之,要把文化理念與居住建筑結合起來,把它作為一種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們必須建立一種強烈的文化意識和觀念,通過這種文化影響人們,培養人們的情操,使大家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覺氛圍[7]。只有做到這些才可能防止那些因為不熟悉當地的文化而修建大量的沒有藝術與文化氣息的住宅建筑,對后代帶來極大麻煩。
為了更好的將我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建筑的規劃設計中,應在選址前期進行規劃設計,對所涉及的區域進行詳細、深入的調查,對周邊環境、綠化程度等進行詳細的調查,并對其進行全面的評價,并依據有關的數據,對其周邊綠化的影響進行全面的評價。其次,對所選施工場地進行地質、交通、氣候、人文景觀的調查。只有細致全面的前期勘察工作,才能使項目的編制更加合理。
總而言之,建筑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文化也是建筑精神內涵的表現,由于不同地區的文化內涵及文化特色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在建筑設計表達中也存在著差異,地域文化的精神內涵及表象都會對建筑設計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使我國的建筑設計工作更加多元化和多樣化,設計風格種類較多,同時也是對地域文化及傳統歷史文化的一種傳承和發揚,因此地域文化與建筑設計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在建筑設計中應用地域文化,就需要充分結合地區文化軟實力與地方特色,將時間與空間結構相結合,更好地體現出建筑情感,彰顯出民族文化特色,為人們帶來不一樣的城市風格特色。建筑設計者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地域文化進行充分把握,才能在設計中體現出地域文化的活力,彰顯地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