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日本開戰無勝算”論"/>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太平洋戰爭前日本對戰爭的勝算預估*
——駁“日本開戰無勝算”論

2022-12-07 05:13:30徐傳博
人文雜志 2022年11期

◎ 徐傳博

內容提要 戰后多名日本學者稱,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并無勝算,僅是美國強硬政策“逼迫”所致。事實上,戰前日本高層確實在對美戰爭問題上有擔憂:一是日本國力較弱,恐無法支撐長期作戰消耗;二是蘇聯或發起對日偷襲,致日本陷于兩線作戰。但到1941年下半年,日本高層接受并確立島嶼“要塞化”作戰方案,認定可以此發揮內線作戰之利,并蓄養長期戰爭下的國力,維持“不敗態勢”。同時,德蘇戰爭爆發,蘇聯無暇東顧,南進后方“威脅”解除。日本認為,可聯合德國牽制并擊敗英蘇,并伴隨世界形勢發展,尋機與美國媾和。日本高層正是在確認以上勝算預估的基礎上,發動了太平洋戰爭。

戰后70多年間,學界對日本戰爭責任問題的討論不息,部分日本學者以多種理由開脫日本戰爭罪責。在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問題上,有觀點稱,戰前日本因美國對日經濟制裁、石油禁運而陷于空前困境,遂“無奈”發起“毫無勝算”的戰爭。上述觀點在日本學界與社會影響極大,很多程度上掩蓋了日本發動戰爭的蓄意性,甚至使日本呈現戰爭受害者的鏡像。事實上,戰前日本對戰爭勝算有細致分析,并預估日本將至少維持“不敗態勢”。在此基本判斷下,日本高層方作出開戰決策。本文希望闡述日本對戰爭勝算預估的發展過程,駁斥日本學者的“日本開戰無勝算”觀點的謬誤,揭示日本帝國主義加害者、侵略者的真實面目。

一、問題的提出

二戰后,岸信介、吉田茂等日本舊官僚在回憶錄中鼓吹,日本“并無贏得太平洋戰爭的信心”,而是“武斷地發動沒有把握和勝算的戰爭”。(1)原彬久:《岸信介証言録》,毎日新聞社,2003年,第38頁;[日]小原雅博:《日本走向何方》,加藤嘉一譯,中信出版社,2009年,第2頁。日本學者也釋放同樣論調,有的稱日本對戰爭“完全沒有勝算”,僅懷著“萬一的僥幸”而開戰,開戰決策實屬“自殺的決定”。(2)小林俊二:『対米開戦の原因 何が日本を対米戦爭に追い込んだのか』,南窓社,2002年,第21頁;井上壽一:「戦爭回避の可能性をめぐる歴史的想像力」,『専修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月報』No.677,2019年11月,第23頁。此外,指稱日本開戰缺乏勝算的著述還有,三宅正樹:『ユーラシア外交史研究』,河出書房新社,2000年,第135頁;NHKスペシャル取材班編:『日本海軍400時間の証言:軍令部·參謀たちが語った敗戦』,新潮社,2014年,第155頁;高木惣吉:『自伝的日本海軍始末記:帝國海軍の內に秘められたる栄光と悲劇の事情』,光人社,1971年,第202頁;半藤一利:『「昭和天皇実録」にみる開戦と終戦』,巖波書店,2015年,第23頁。有的學者引述戰前陸相東條英機對首相近衛文麿的進言——“人生有時好比清水樓臺縱身一躍,兩眼一閉就行了”,將此作為日本缺乏戰爭勝算的論據。(3)細谷千博:『日米関係の破局一九三九—一九四一:抑止政策とその誤算』,『一橋論叢』第54卷第1號,日本評論社,1965年,第79頁。還有學者稱,日本開戰實為“不得已而為之”。日本雖知戰爭“必敗無疑”,但因“痛感國家生存根本受到威脅”,“國家衰亡無可避免”,故只可選擇戰爭一途。(4)川田稔:『12倍の國力差があるのに、日米開戦やむなしとなった戦前の空気:米國に勝てないは常識だったが…』,『PRESIDENT Online』,2020-04-23;大杉一雄:『日米開戦への道:避戦への九つの選択肢 下』,講談社,2008年,第188頁;野口和彥:『パワーシフト理論と日米開戦:システム要因と戦爭の因果分析』,『アジア研究』vol.53, no.4, 2007-10;野口和彥:『パワーシフトと戦爭:東アジアにおける事例を用いた因果分析』,早稲田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

上述觀點影響極大,使日本學界與社會對日本開戰問題形成了較為普遍的認知,即日本缺乏勝算,日本對美開戰是美國逼迫下的無奈而悲壯之舉。這一觀點的盛行也使日本戰后的戰爭反省流于實用主義,制造了日本的“悲慘的受害者”鏡像,為部分右翼分子否定甚至美化日本侵略罪行提供了材料,故有必要進行糾正。事實上,早在美國制裁禁運措施出臺前,日本就已決意南進,故日本開戰決策并非美國逼迫之果,學界對此已有論述。(5)徐傳博:《軍備競賽與太平洋戰爭的起源》,《歷史教學》2019年第10期;徐傳博:《太平洋戰爭起源再研究:德國擴張對日本“南進”決策的推動》,《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2021年第3期。本文集中探討戰前日本高層的勝算預估問題。

總的來說,圍繞對美戰爭勝算問題,日本高層始終存在悲觀與樂觀意見的分歧。持悲觀意見的有海軍的吉田善吾、及川古志郎、山本五十六,文官的東鄉茂德、賀屋興宣等;持樂觀意見有陸軍的杉山元、田中新一、東條英機,海軍的永野修身、石川信吾等。故本文暫且以“悲觀派”“樂觀派”指代二者。兩派對戰爭的勝算預估取決于各自的戰略規劃與形勢判斷。伴隨形勢推移,悲觀派式微,樂觀派意見漸居主導地位。這一過程中,日本高層對戰爭前景趨于樂觀,從而推動開戰決策的出臺。

二、對長期作戰的擔憂

日俄戰爭后,日本海軍制定對美“邀擊”作戰方案,計劃對美戰爭爆發后,誘使美海軍主力艦隊來航日本近海,進而集中優勢兵力一舉予以殲滅,該方案意在以速決戰取得戰爭勝利。陸海軍1923年發布《帝國軍隊用兵綱領》稱,海軍“在敵艦隊主力東洋來航途中,逐次消減其勢力,努力找尋時機,以我主力艦隊予以殲滅”。(6)「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061003500、帝國軍の用兵綱領 大12(防衛省防衛研究所)」1936年陸海軍改訂該綱領,將作戰方案細化為兩步,“作戰初期迅速殲滅敵在東洋艦隊”,進而“在敵艦隊主力東洋來航途中,見機予以殲滅”。(7)「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4121166700、帝國軍の用兵綱領 昭:11.6.3御親裁(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20世紀30年代后,日本愈發面臨與美國一戰的風險,作戰計劃也進一步完善。日本高層認識到,即使在初戰中殲滅美軍主力艦隊,但因日本無力攻擊美國本土,故此后戰爭多半將進入長期的拉鋸戰。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高層基本認定,對美作戰需經歷進攻的殲滅戰與防御的持久戰兩個階段。軍令部長永野修身1941年11月2日與參謀總長杉山元聯合上奏天皇時稱,戰爭第一階段目標是“消滅敵在遠東兵力,并攻取西南太平洋重要地域”,第二階段目標是“確保在西南太平洋戰略要地,確立長期作戰態勢”。(8)「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05500、帝國國策遂行要領中國防用兵に関する件 軍事參議院參議會議事録 昭和16年11月4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日本高層多對第一階段作戰抱有信心,認定日本海軍必將取得初戰勝利。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日本經長期軍備擴充后擁有對美軍備優勢。30年代后,日本大力實施海軍軍備擴充,到1941年日美海軍艦艇噸位比例已達7.5:10。但美國需“兩洋防衛”,無法集中兵力對付日本。日本海軍堅信借此可在西太平洋與美海軍決戰中贏得勝利。1940年夏德軍西線速勝后,日本預感戰爭臨近,遂加緊備戰工作。到1941年4月備戰基本完成,增強了海軍對美戰爭的信心。軍令部長永野修身11月3日向天皇上奏《海軍作戰計劃大要》稱,海軍擁有對美七成五實力,且日美航母數對比亦是10:7,況美海軍四成艦艇需部署大西洋,防御德國海軍,故決戰時兵力對比對日本有利。(9)「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71064200、兵棋ニ依ル作戦計畫御説明ニ関スル件 昭和16年11月8日上奏関係綴(寫)其の1 自昭和16年10月~至昭和16年12月(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二是日本可趁美英兵力分散之隙集中兵力偷襲殲之。參謀本部10月20日發布《對美英荷戰爭初期及數年間作戰預測》稱,美英荷蘇勢力“分散”,又與南洋地域“距離長遠”,況其“精力全然灌注于歐洲方面情勢”,“將大兵團調往此方面(作戰)有巨大困難”,故可將其“各個擊破”。(10)⑥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71024700、対米英蘭戦爭ニ於ケル初期及數年ニ亙ル作戦的見透シ如何(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陸海軍11月2日聯合上奏天皇《對美英荷作戰預測》稱,“敵方戰力大范圍分散,協同聯系困難,難以充分期待其本國增援”,“然我可集結戰力以急襲將敵各個擊破”,“故堅信(作戰)必勝”。(11)「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06000、帝國國策遂行要領中國防用兵に関する件 軍事參議院參議會議事録 昭和16年11月4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軍備擴充與地利優勢提升了日本在初戰中與美海軍對決的信心。即使在開戰問題上持悲觀意見的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1940年9月也與首相近衛文麿稱,戰爭“最初的半年到一年間將任由日本橫行”。(12)近衛文麿:『平和への努力:近衛文麿手記』,日本電報通信社,1946年,第32頁。樂觀派更期待盡早與美海軍決戰。永野修身1941年9月3日在大本營政府聯絡會議上稱,“如敵人希圖速戰速決,則可在我近海與其決戰,(我)有相當勝算”。(13)「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52300、9月3日第50回連絡會議 「帝國國策遂行要領」に関する件(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參謀本部10月20日發布《對美英荷戰爭初期及數年內作戰預測》稱,預計初戰會付出“相當犧牲”,但“確信作戰之成功”。陸海軍估計,第一階段作戰約可在半年內完成。第一階段中可“以四周攻占香港,百日攻占新加坡,四五十日攻占菲律賓”,“大體可在五個月內”攻取“南方要域”。⑥

不過,在第二階段作戰前景上,悲觀派與樂觀派卻有較大分歧。悲觀派認為,日本工業與國家實力遠遜于美國,無力像美國一樣支撐長期消耗戰。軍令部1940年5月15—21日,就日美戰爭問題進行沙盤推演,結果顯示,日本國力只可維持戰爭1年半,最多不到2年。(14)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部編:『大本営海軍部大東亜戦爭開戦経緯』(2),朝雲新聞社,1979年,第25頁。山本五十六9月也對近衛文麿表示,“(戰爭開始)兩三年后就完全沒有信心了”。(15)近衛文麿:『平和への努力:近衛文麿手記』,日本電報通信社,1946年,第32頁。悲觀派認為,美國了解日本的軟肋,多半會實施持久戰以拖垮日本。軍令部次長近藤信竹1941年7月29日上奏天皇時稱,美軍或采取持久戰策略,“待我國力疲敝之際發起攻擊”。(16)沢田茂著,森松俊夫編:『參謀次長沢田茂回想録』,芙蓉書房,1982年,第73頁。悲觀派尤其擔心,一旦美國全力實施軍備擴充,日本造艦速度終難以匹敵,幾年后恐陷于對美軍備劣勢。鑒于此,悲觀派認為,一旦開戰,日本須憑借初期軍力優勢,發起主動連續進攻,迫使美國屈服。山本五十六鼓吹擴大第一階段決戰規模,以避免與美國陷于第二階段消耗戰。為此,他制定了以航母長途奔襲夏威夷的作戰計劃,企圖將美太平洋艦隊一網打盡。但問題在于,日本終無力攻擊美國本土。在此情況下,日本根本無法對美國實施致命打擊,很難迅速迫使美國屈服。此外,持續實施大規模外線作戰,亦使日本海軍面臨更多困難與風險。

悲觀派更擔憂長期作戰下的資源供應難題。如初戰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則必然消耗大量資源,尤其是石油。即使日本奪占南洋島嶼,但自南洋到日本的資源運輸線卻易遭美潛艇襲擊,石油運輸將受阻,導致日本石油供應短缺。海軍1940年5月11—21日間舉行的“對美持久作戰”兵棋推演顯示,戰爭中資源供應的最大難題是石油不足。海相吉田善吾5月24日據此稱,“即使占領荷印(指荷屬東印度),但難以確保海上交通線,無法將資源運輸到日本”。(17)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大本營陸軍部大東亞戦爭開戦経緯』(1),朝雲新聞社,1973年,第367、369頁。內大臣木戶幸一8月7日日記中稱,陸海軍儲油各為一二年,一旦開戰僅可支持1年半。如欲奪取荷印石油,必先控制新加坡、菲律賓,而這極為困難。況油井一旦遭破壞,“恐1年半內難以獲得必要之油量”。即使出油,但“在英美潛艇飛機威脅下,長距離運輸也非常危險”,“終究無法實現對美必勝之戰”。(18)木戸幸一:『木戸幸一日記』下卷,東京大學出版會,1980年,第899頁。

悲觀派始終對德意抱有極大不信任,對聯合德國共同對抗打擊美國的提議并不熱心。事實上,悲觀派多是此前政府中的親英美反德派。20世紀30年代中后期,仍受親英美派控制的海軍即對陸軍鼓吹的與德國結盟計劃嗤之以鼻。即使德軍西線速勝后,悲觀派依然對聯德計劃深懷疑慮。山本五十六制定的對美作戰計劃中也很少考慮與德國聯合作戰。其他悲觀派,如東條內閣的外相東鄉茂德、藏相賀屋興宣等也對德國持不信任態度。在悲觀派看來,太平洋戰爭幾乎是日本與英美戰爭。日本別無外援,只可憑一己之力,孤軍奮戰。

不過,悲觀派與樂觀派有一點共識,即均視蘇聯為對美作戰中的“后方威脅”。陸軍長期以蘇聯為假想敵,蘇聯工業與軍事實力20世紀30年代后急速提升,使陸軍倍感“威脅”。尤其30年代末,蘇聯大有與英美建立反德陣線之勢,更使陸軍擔心蘇聯會趁日本南進之際發起突然襲擊,致日本陷于兩面受敵的窘境。故1938年前后,陸軍謀劃聯合德國牽制蘇聯。但德國意圖聯日反英美,且當時德美、日蘇的關系緊張,德日同盟極易使日本同時陷于南北戰爭危機中,故海軍堅決予以反對。1938年8月8日五相會議上,藏相石渡莊太郎詢問海相米內光政,如日本與德意結盟,則或引發與英法美蘇四國戰爭,德意日三國海軍是否有戰勝四國海軍勝算?米內光正回答稱,“毫無勝算”。(19)阿川弘之:『井上成美』,新潮社,1992年,第174~175頁。鑒于此,悲觀派力主北和蘇聯,南拒英美。但日蘇交惡已久,關系改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蘇聯“威脅”成為懸在日本高層頭頂的利劍,使日本始終不敢貿然發起南進。

總之,悲觀派有感日本國力遜于美國,難以支撐長期作戰,況有蘇聯后方“威脅”,故對美作戰風險極大,勝算堪憂。直到1941年11月日本高層議決對美開戰前夕,少數悲觀派代表人物仍對戰爭前景缺乏信心。

三、島嶼“要塞化”方案的成熟

為支撐對美長期作戰,海軍一部分人經研究提出島嶼“要塞化”作戰方案。這實際是邀擊作戰方案的升級版,其主旨是將太平洋島嶼建成防御基地,待美軍來襲時,以逸待勞,相互策應,發揮內線作戰之利。

早在20世紀20—30年代,日美兩國軍界專家即指出,跨太平洋作戰需面臨修理、補給、前進基地建設等多重難題,且攻擊方需具相對防守方的絕對優勢兵力,這使攻擊方面臨更多戰敗風險。(20)秦郁彥:『明治期以降における日米太平洋戦略の変遷:日本外交史の諸問題 III』,日本國際政治學會編:『國際政治』第37號,1968年,第113頁。日本海軍專家平田晉策則著重論述稱,不論國力大小,實施對遠距離敵人的長期作戰都將面臨極大困難與風險,故如“陷于持久戰,美國亦將明顯陷于困境”。(21)平田晉策:『軍縮の不安と太平洋戦爭』,天人社,1930年,第180頁。鑒于此,日本陸海軍樂觀派認為,美國雖國力雄厚,但若陷于持久戰,也依然將付出極高的戰爭代價。故日本應盡一切辦法,提高美國遂行持久戰的代價,迫使美國放棄戰爭意志。具體是,開戰初迅速奪取西太平洋上美英島嶼屬地,并轉入防御態勢。預計美國反攻當在開戰2年后,日本可趁此間隙,在其中有重要戰略價值的島嶼上建設防御工事,實現島嶼“要塞化”,阻擊美軍來襲。伴隨空戰技術發展,1934年后該方案還被融入空中打擊戰術,海軍計劃同時在島上部署航空與潛艇戰隊,建成海空防御基地。

到太平洋戰爭前夕,該方案日臻成熟。海軍航空本部長井上成美1940年1月向海相及川古志郎提交的《新軍備計劃論》是其代表性文件。井上認識到島嶼的可用價值,他在文件中指出,因日美間距離遙遠,故“美國對日作戰也將極為困難”。日本宜奪占太平洋島嶼,并以其為基地,廣泛應用飛機與潛艇。美海軍一旦進入日本飛機的活動區域,就將陷于“自我毀滅”,故對太平洋島嶼的爭奪將“決定戰爭發展趨勢”,掌握島嶼的日本定會成為“西太平洋事實上的王者”。(22)新名丈夫:『海軍戦爭検討會議記録:太平洋戦爭開戦の経緯』,毎日新聞社,1976年,第233、236、239頁。他認為,太平洋島嶼既是“退可守”的穩固要塞,美軍如想進攻日本本土,必須投入大量軍力用以奪島作戰,日本則可以此“迫使其陷入一場血腥的、一個島一個島的艱難跋涉,最終耗盡他們爭取徹底勝利的政治意愿”。(23)Jeffrey Record, A War It Was Always Going to Lose: Why Japan Attacked America in 1941, Potomac Books, 2010, p.65.同時,島嶼又是“進可攻”的“不沉航母”,可作為飛機與潛艇的穩固基地,有效防御和打擊來襲艦隊,遏制美海軍對日本進攻。

《新軍備計劃論》發布后,立刻引起陸海軍的極大關注。到1941年下半年,陸海軍多數人認定,此方案有利于支撐日本長期戰爭,故以其指導作戰勝算極大。海軍中多數參謀們視此方案為“戰略指南”之一,更在日后將其作為指導第二階段長期作戰的“唯一解決方案”。(24)⑧ 別宮暖朗:『太平洋戦爭はなぜ負けたか:日本海軍の戦略的失敗』,並木書房,2009年,第20、37,16頁。這使陸海軍多數人在對美戰爭勝算問題上由悲觀轉向樂觀。1941年9月后,陸海軍圍繞這一方案的實施重點與勝算把握進行了多次研討,形成了較為一致的看法。

海軍樂觀派認為,該方案可誘敵深入,以逸待勞,發揮內線作戰之利,尋機殲滅敵軍。永野修身1941年11月3日在《海軍作戰計劃大要》中稱,如決戰地點選定為南洋基地飛機行動半徑之內,則日本可獲航空兵力上的“絕對優勢”。(25)「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71064200、兵棋ニ依ル作戦計畫御説明ニ関スル件 昭和16年11月8日上奏関係綴(寫)其の1 自昭和16年10月~至昭和16年12月(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陸軍也持相同看法。陸軍省軍務局長佐藤賢了稱,依進攻方需具一倍以上兵力的通則,除非美國糾集兩倍于日本以上的兵力,否則無法取勝,處于防御的日本則可維持戰爭進行。(26)佐藤賢了:『軍務局長の賭け:佐藤賢了の証言』,芙蓉書房,1985年,第285頁。陸海軍中層將校1941年7月29日合議后認為,“如(日本)拿下菲律賓……則美飛機便無法飛躍”,縱然美航母來襲,“一旦穿越日本警戒線,則將陷于險境”。(27)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大本營陸軍部大東亞戦爭開戦経緯』(4),朝雲新聞社,1974年,第465頁。島嶼要塞化方案高度重視島嶼在作戰中的作用,較為輕視航母的價值。《新軍備計劃論》稱,航母實則極為“脆弱”,陸上航空基地才是“不沉航母”,故對美作戰中,陸上基地當為“國防之主力”,而太平洋上島嶼是“天賜之寶”。⑧“對美戰備的關鍵在內南洋”,對島嶼上航空基地的爭奪戰將是決勝之本,不應過度花費預算建造軍艦。(28)阿川弘之:『井上成美』,新潮社,1992年,第234頁。上述觀點得到海軍內部多數人的支持,甚至有人提出“廢止戰艦,航空主兵”論。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長期作戰條件下因日本造艦速度慢而易陷于對美軍力劣勢的擔憂。

與海軍謀求“內線之利”相比,陸軍更看重要塞化島嶼可發揮的“地理隔絕”作用。陸軍認為,要塞化島嶼可切斷美國對英中兩國援助通道和英國與其亞洲殖民地間物資運輸線,逼迫英中首先投降,促使反法西斯陣營瓦解并崩潰,迫使美國放棄戰爭意志。陸軍1941年7月發布《英美合作經濟抗戰力調查》稱,“將戰線擴大至英國屬領、殖民地……切斷英本國抗戰力之供給源,推動英國戰爭經濟崩潰”。(29)「東京大學(経済學図書館·経済學部資料室 デジタルアーカイブ)、秋丸機関関係資料(『英米合作経済抗戦力調査』其1 昭和16年7月5日」陸軍部戰爭指導班9月6日發布《御前會議帝國國策遂行要領質疑回答資料》稱,如英國敗降,則可引起“美國輿論的大轉向”,并結束戰爭。(30)「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185600、帝國國策遂行要領 御前會議議事録 昭和16年9月6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海軍也持同樣看法。永野修身11月4日在軍事參議會上指出,“英美聯軍的弱點是英國”,開戰可切斷英國與遠東殖民地間海上交通線,必將使其“衰弱而難以維持戰爭”。(31)「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05700、帝國國策遂行要領中國防用兵に関する件 軍事參議院參議會議事録 昭和16年11月4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此外,要塞化島嶼還可發揮防衛后方資源運輸線的作用。針對悲觀派對開戰后日本后方資源運輸線或遭美潛艇襲擊問題的擔憂,海軍樂觀派認為,在依托要塞化島嶼可阻擋美海軍來襲的情況下,日本可維持對南洋腹地大部的控制,將西太平洋變為日本“內湖”。日本可依南洋外沿島鏈構筑海上封鎖線,這與以南中國海為中心的后方資源運輸線相距約6000公里,可有效阻隔美國潛艇西來襲擾。軍令部1941年11月3日上奏《海軍作戰計劃大要》稱,即使美國建造大量潛艇,但其基地與日本沿岸及南中國海“距離甚遠”,預計“可到達者僅為四分之一”,故“帝國可確保自存必須之海上交通線”。(32)「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71064200、兵棋ニ依ル作戦計畫御説明ニ関スル件 昭和16年11月8日上奏関係綴(寫)其の1 自昭和16年10月~至昭和16年12月(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永野修身也在11月5日的御前會議上表示,日本海運每年均或遭遇“相當損失”,但防護措施亦逐年增強,故影響不大。(33)「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186900、帝國國策遂行要領 御前會議議事録 昭和16年11月5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海軍估計,美國需1—2年時間才可建立一支可實施大規模反攻的軍事力量。日本可趁此間隙,強化海上護航體制,最大程度保衛后方資源運輸線的安全。

當然,海軍樂觀派并不否認初期大規模軍事行動或致日本資源供給陷于不足。但從初期軍事行動結束到美國反攻間有約1—2年間隙,這一時期戰爭強度不大,資源消耗也小。日本可借此強化海上護航體制,并加快對南洋資源開發,預計資源供應可在兩年后迅速轉好。上述觀點也得到陸軍的支持,佐藤賢了指出,日本應利用這一時間間隙,盡快攻占戰略要地與資源地域,在確保南洋物資運輸的基礎上,盡快提升用以防御的必要戰爭實力。(34)佐藤賢了:『軍務局長の賭け:佐藤賢了の証言』,芙蓉書房,1985年,第281、284頁。

1941年后,陸海軍圍繞島嶼要塞化作戰體制下的資源供給問題進行了細致研究,船舶損耗與建造量、原油運輸量是研究重點。陸軍參謀本部作戰課8月23日發布南方作戰兵棋推演結果,稱開戰前3年內船舶損耗量遞減,建造量遞增,戰爭情況將逐漸轉好。(35)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大本営陸軍部』(2),昭和十六年十二月まご,朝雲新聞社,1968年,第418、472頁。

參謀本部作戰課預計開戰后船舶損耗與建造量(萬噸)

海軍船政本部總務部長細谷信三郎10月25日則發布了經海軍大學多次圖上兵棋推演后形成的對戰爭中船舶損耗與建造量的一般性估測,當時被視為“海軍的定論”,如下表所示:(36)原四郎:『大戦略なき開戦:舊大本営陸軍部一幕僚の回想』,原書房,1987年,第262頁。

海軍大學預計開戰后船舶損耗與建造量(萬噸)

原油運入量上,陸軍省戰備課長岡田菊三郎8月初則在向參謀本部匯報時稱,如果在1942年對美開戰,則當年日本油輪損耗量約為20%,1943年則降至10%。開戰初原油供應緊張,但此后將逐步提升,預計原油供應將在1943年后逐次上升,汽油、重油供應則將分別于1944、1945年明顯回升。(37)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大本營陸軍部大東亞戦爭開戦経緯』(4),朝雲新聞社,1974年,第476~479頁。

陸軍省預計開戰后荷印原油運入量(萬噸)

海軍稱,預計開戰(假定1941年9月開戰)后,日本可從荷屬東印度獲取充足石油供應,且運入量逐年遞增。(38)稲葉正夫:『太平洋戦爭への道 開戦外交史 別巻:資料編』,朝日新聞社,1988年,第428頁。

海軍預計開戰后原油保有量(萬噸)

企劃院11月5日則在御前會議上公布預測結果稱,開戰后,荷印原油運入量、原油生產合計均遞增,日本可“保持自給態勢”。(39)「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186500、御前會議における企畫院総裁御説明事項 昭和16年11月5日 (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企劃院預計開戰后原油保有量(萬噸)

除原油外,其他資源運入也將逐年遞增。參謀本部10月20日發布《對美英荷戰爭初期及數年間作戰預測》稱,預計開戰后,日本飛機、坦克保有量均逐年上升,炸彈、彈藥、液體燃料生產量先下降,后于1943、1944年回升,“大概可維持軍需生產及國民生活最低限”。“預計戰爭初期物資供應雖或困難,但確信事態可逐次恢復,在對結局毫無任何不安擔憂的情況下,培育自身實力。”(40)「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71064000、対米英蘭戦爭ニ於ケル初期及數年ニ亙ル作戦的見透シ如何(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日本高層據此認定,進入第二期持久作戰后,日本有望實現資源的“自給自足”。11月5日御前會議分析稱,戰爭開始后第二三年,南方資源運入,日本物資供應將獲得“相當好轉”。(41)「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187200、海上輸送力を吻合せしめたる17年度物動主要物資の供給力 帝國國策遂行要領 御前會議議事録 昭和16年11月5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企劃院11月10日發布《戰爭經濟基本方略》也指出,到1943年可實現戰爭基本物資,特別是石油、煤、鋼、造船的“自給生產”。(42)「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39400、戦爭経済基本方略 昭和16年11月10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海軍樂觀派還認為,如第一階段作戰可順利奪占南洋資源產地,并實現西太平洋外沿島嶼要塞化,則可對美國實施資源封鎖。海軍國防政策委員會1941年6月通過《現形勢下帝國海軍應采取之態度》指出,南洋出產的橡膠、錫、鎳是“必需資材”,如日本掌握上述資源,則必會給英美的軍備擴充添加“一大障礙”,故占領南洋可“粉碎英美持久戰企圖”。(43)稲葉正夫:『太平洋戦爭への道 開戦外交史 別巻:資料編』,朝日新聞社,1988年,第431頁。另軍事參議會11月4日研究稱,美國上述物資儲備僅夠約1年到1年半之用。(44)「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05700、昭和16年11月4日 軍事參議會に於ける質問要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故樂觀派認定,戰爭長期化將使美國面臨資源供應不足難題,有助于遲滯其軍備擴充速度,甚至迫使其退出戰爭。企劃院11月10日發布《戰爭經濟基本方略》指出,“完全封鎖對敵國戰略物資供給,以此延緩其國防計劃發展”。(45)「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39400、昭和16年11月10日 戦爭経済基本方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陸軍也同意上述觀點。東條英機更在11月4日軍事參議會上稱,日本將“阻斷美國主要軍需資源(供應)”,或使戰爭短期內結束。(46)「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05700、帝國國策遂行要領中國防用兵に関する件 軍事參議院參議會議事録 昭和16年11月4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據此,在海軍樂觀派看來,島嶼要塞化既可獲取內線作戰之利,亦可實現資源自給,是彌補日本國力不足、對抗美國軍力膨脹的利器。故若第一階段成功奪占南洋島嶼,則可為第二階段持久作戰奠定堅實基礎。永野修身9月3日在聯絡會議上稱,如戰爭長期化,“可利用(初期)戰勝成果加以應對”。(47)「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52300、9月3日第50回連絡會議 「帝國國策遂行要領」に関する件(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他又于9月6日在御前會議上表示,日本維持長期作戰的“唯一要件”是在開戰初迅速占領太平洋上“軍事要地與資源產地”,在構筑作戰“堅固態勢”的同時,獲得“必要資材”。“假使美國如期實現軍備擴充,帝國確保西南太平洋戰略要地,可保持不受侵犯態勢,確立長期作戰基礎。”(48)「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092500、4、開戦への移行/A、戦爭を辭せざる決意の確定 右決意に基く外交及戦爭準備 日本の戦爭決意(第1章) 昭和16年7月(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陸軍也持同樣看法。東條英機在11月1日的聯絡會議上表示:“全部奪取南太平洋上戰略要地,即使(將來)兵力陷于劣勢,也可實施各種作戰計劃。”(49)參謀本部編:『杉山メモ:大本営政府連絡會議等筆記』(上),原書房,1977年,第383頁。在樂觀派看來,第一期作戰勝利與否關乎整個對美戰爭的成敗,而第一階段勝算極大,故對第二階段作戰也抱有信心。永野修身11月2日在軍事參議會上稱,“第一階段作戰成敗與此戰成敗有巨大關系”。(50)「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05500、軍事參議會議に於ける軍令部総長説明(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時任東條英機秘書的赤松貞雄也總結稱,將南洋島嶼“武裝成不沉航母的航空基地”,并“連接使之可相互救援”,“以逸待勞”,迎擊“長距離來航之美艦隊”,“逐次消耗敵戰力”,并持續輸送南方資源到日本,充實“我方”戰力,只要“初戰勝利”,則“必定前景光明”。(51)東條英機刊行會、上法快男編:『東條英機』,芙蓉書房,1974年,第337頁。

值得注意的是,與悲觀派的持續進攻方案不同,島嶼要塞化方案不追求短期擊敗美國,而是不被美國擊敗,即“不敗態勢”。樂觀派自信地認為,該方案可在長期作戰中磨耗美國,以便在國際形勢變化中捕捉有利于日本的良機,適時結束戰爭。軍令部情報部長前田稔對此論述稱,“(日美戰爭)并非有如日俄戰爭一般的明顯勝敗結果”,“只要確保長期不敗態勢即可”。(52)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部編:『大本営海軍部大東亜戦爭開戦経緯』(2),朝雲新聞社,1979年,第332頁。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田中新一回憶稱,海軍確實對第3年后戰爭缺乏勝算,但僅是“缺乏迫使美國屈服的勝算”,其在“制霸西太平洋,確立長期戰爭態勢,在不敗中謀取和平”上是有把握的。(53)田中新一著,松下芳男編:『作戦部長、東條ヲ罵倒ス:勝算なき戦爭の舞臺裏』,芙蓉書房,1986年,第315頁。而內線作戰與資源自給是戰術層次不敗態勢的基礎。陸海軍樂觀派在這一點上看法高度一致。永野修身9月3日在聯絡會議上稱,“戰爭長期化下,依靠獲取之物資與戰略要地,完善不敗(態勢)極為重要”。(54)「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52300、9月3日第50回連絡會議 「帝國國策遂行要領」に関する件(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參謀本部也在10月20日發布的《對美英荷戰爭初期及數年間作戰預測》中稱,戰備物資上,“開發運用各種資源”,實現“自給自足”,確立“經濟不敗態勢”,并占領軍事據點,阻斷敵方相互間航運聯系,即可“確立戰略不敗態勢”,借此構筑“實施大持久戰的基本態勢”。(55)「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71024700、対米英蘭戦爭ニ於ケル初期及數年ニ亙ル作戦的見透シ如何(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總之,在樂觀派看來,島嶼要塞化方案解決了長期戰爭下的國力不足問題,取勝可能性更大。到戰爭前夕,日本高層大體接受了這一方案,提升了其對戰爭勝算的信心。

四、蘇聯“威脅”的解除

島嶼要塞化作戰方案之所以在1941年下半年后迅速被陸海軍接受,究其原因之一,在于德國影響下蘇聯“威脅”的解除。事實上,島嶼要塞化方案實施的前提是德國可有力牽制蘇聯,使其無暇東顧“威脅”日本。包括樂觀派在內的多數日本高層均認為,德國勢力的強弱是影響甚至決定島嶼要塞化作戰方案可行性大小的重要因素。伴隨德國勢力的膨脹與德日同盟的鞏固,島嶼要塞化方案開始受到更多人的重視與認可,這提升了日本高層對美戰爭的信心。

陸軍向來有親德傾向,20世紀30年代后納粹德國崛起促使陸軍嘗試聯德制蘇。陸軍希望“先北進后南進”,意圖在解除蘇聯“后患”后,南下擊敗美國。1940年德軍西線速勝后,陸軍重提結盟倡議,并計劃以德國居間調節日蘇關系,緩解蘇聯“威脅”。陸軍甚至希望建立“日德意蘇四國同盟”,迫使美國在日本南進中保持中立。這可在不對美開戰情況下,達到攫取南洋資源的目標,即使爆發對美戰爭,四國實力也遠超美國,可保戰爭勝算。

此議獲得海軍軍令部的支持。伴隨德國勢力的膨脹,海軍樂觀派已開始對德國實力與軍力抱有期望,認為可借德國之力牽制蘇聯,制衡美國,但悲觀派仍舊對此持有懷疑。針對德英戰爭前景,軍令部部分人1940年5月21日稱,歐洲戰況正朝向德國有利方向發展。但同期海相吉田善吾卻表示,德國損失較大,戰局對英國有利。(56)原田熊雄述:『西園寺公と政局』第8卷,自昭和十四年七月至昭和十五年十一月,巖波書店,1952年,第226頁。而以海軍省軍務局第二課長石川信吾為代表的中層將校也支持結盟,認定結盟可加強日本國力,提升日后對美戰爭勝算。在對美關系問題上,他們素來持激進立場。在中層將校的影響下,海軍省9月人事調整,竭力反對結盟的吉田與山本五十六相繼離開海軍中央,海軍省態度因而大變。新任海相及川古志郎于9月3日表示支持結盟。(57)沢田茂著,森松俊夫編:『參謀次長沢田茂回想録』,芙蓉書房,1982年,第90頁。9月19日聯絡會議通過《日德意軸心強化案》,要求“如一方與美國進入戰爭狀態……另一方盡所有方法給予援助”。(58)「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2032959400、大東亜戦爭関係一件/開戦ニ直接関係アル重要國策決定書(第二次近衛內閣ヨリ開戦マデ) 第一巻(A-7-0-0-9_49_001)(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樂觀派認為,這將避免日本陷于孤軍奮戰,提升對美戰爭勝算。

但海軍擔心德國難以促成日蘇和解,無法有效緩解蘇聯“威脅”,況德美關系日益惡化,仍不能排除日本因同盟關系卷入對美戰爭,進而陷于對美對蘇兩面作戰的風險,故力主保持日本在德美沖突中的行動自由。在海軍堅持下,9月4日五相會議通過《強化日德意軸心文件》稱,日本將在對英美行使武力上“自主決策”,決策依據之一是“歐洲形勢,特別是對蘇外交調整狀況”。(59)「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358600、別冊第3 昭和15年9月4日総理、陸、海、外4相會議決定 昭和15年9月19日連絡會議決定 日獨伊樞軸強化に関する件(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陸海軍認為,對美戰爭仍缺乏勝算,故將南進目標鎖定英荷。聯絡會議7月通過《伴隨世界形勢推移的時局處理要綱》稱,“要將戰爭對手極力限制于英國”,“避免對美開戰”。(60)「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00800、世界情勢の推移に伴う時局処理要綱 連絡會議議事録 昭和15年7月27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1940年秋到1941年春,日蘇關系逐漸改善,1941年4月雙方訂立中立條約,提高了日本在日美談判中的主動權,一定程度上迫使美國讓步。但因德蘇、日蘇矛盾依舊尖銳,日德意蘇四國同盟談判未獲進展。陸軍認為,蘇聯的潛在威脅仍未解除,如對美開戰則兵力不足。日本始終顧及蘇聯“后患”,故缺乏對美戰爭信心,但6月德國突襲蘇聯則帶來轉機。陸軍多數人認為,德國將迅速擊敗蘇聯,故重提北進。杉山元7月3日對天皇表示,蘇聯崩潰概率極大,即非如此,也將遭遇極大削弱。待遠東蘇軍西調,現有兵力減半時,即可采取對蘇開戰。(61)中尾裕次編集:『昭和天皇発言記録集成』下卷,芙蓉書房,2003年,第37~38頁。在陸軍看來,一旦蘇聯崩潰,日本只需北上收割勝利果實,一本萬利地解決北方“威脅”,為對美戰爭掃清道路。德國在德蘇戰爭中的戰略優勢已使日本陸軍開始在對美戰爭勝算問題上持樂觀態度。

但海軍對此強烈反對。海軍不相信德國會迅速擊敗蘇聯,仍擔心由對蘇戰爭演變為對蘇對美兩面作戰的風險。海相吉田善吾6月25日在聯絡懇談會上稱,“海軍雖對英美戰爭有信心,但對英美蘇戰爭沒有信心”,“不能喊著攻擊蘇聯,又嚷著進攻南方,海軍對刺激蘇聯的行為感到為難”。(62)「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249300、大本営政府連絡會議議事録 其1 昭和15年11月28日~16年7月29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永野修身也在聯絡會議上稱:“確有對美戰爭的自信,但如加入蘇聯,陷于南北作戰則缺乏信心。”(63)近衛文麿:『平和への努力:近衛文麿手記』,日本電報通信社,1946年,第32頁。故海軍強烈要求陸軍保持克制。海軍8月3日明確表示,“在南方采取斷然行動之時,不可在北方滋事”。(64)⑥⑦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318900、機密戦爭日誌 其3 昭和16年4月18日~16年12月7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而7月中下旬后,德軍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遭遇蘇軍頑強阻擊,戰場一度陷于膠著,使陸軍開始對德國是否可迅速擊敗蘇聯一事抱有懷疑。8月4日《機密戰爭日志》寫到,“不可認定德國將輕易擊敗蘇聯”。⑥在此情況下,8月9日陸軍議定暫時放棄北進攻蘇計劃。與此同時,美國廢除《日美通商航海條約》,并對日本實施航空汽油禁運,日美關系驟然惡化,日美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迫使陸軍開始轉向支持南進。陸軍轉向加速了海軍的戰爭步伐。海軍認為,德軍雖短時期內難以擊敗蘇聯,但長期來看勝算極大,蘇聯自顧不暇,故無法再對日本構成“威脅”,南進“后患”正在解除。海軍中層將校更是對戰爭躍躍欲試。在他們的影響下,海軍多數人開始對開戰持積極態度。8月1日《機密戰爭日志》記述,“對英美必戰氣氛逐次濃烈”。8月3日又記述,“海軍大體認可在南方采取斷然行動”。⑦

10月后,德軍在德蘇戰場接連取得突破,令日本高層大為振奮。10月11日《機密戰爭日志》稱,“德蘇戰爭進入最高潮,德軍莫斯科攻勢推進,勝利突然向軸心國招手”。10月22日稱,“德軍莫斯科作戰正如預想一樣獲得進展”。(65)「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319100、機密戦爭日誌 其3 昭和16年4月18日~16年12月7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2120319200、機密戦爭日誌 其3 昭和16年4月18日~16年12月7日(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日本又注意到,遠東蘇軍不斷西調,致使其兵力日漸萎縮,與本年3月相比,其“兵力已減少二成三,坦克減少三成七,戰機減少三成六”,“現已喪失對滿洲進攻實力”。(66)「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2032961200、大東亜戦爭関係一件/戦爭準備資料(A-7-0-0-9_50)(外務省外交史料館)」日本高層認定,蘇聯已再無“威脅”日本之力,關東軍兵力雖進攻不足,但防守有余。參謀本部10月20日發布《對美英荷戰爭初期及數年間作戰預測》稱,預計蘇聯“對帝國采取挑釁(行為)概率會減少”,“萬一美蘇合作對我(攻擊)”,可“調集南方使用兵團與在支那部隊,另新編或使用未動員部隊”加以應對。(67)「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3071024700、対米英蘭戦爭ニ於ケル初期及數年ニ亙ル作戦的見透シ如何(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也就是說,現有兵力完全可應付蘇聯可能發起的襲擊,這進一步增強了日本高層對戰爭的信心。10月23日聯絡會議決議稱,預計蘇聯或持續“消極抵抗策略”,而德國期待“徹底打倒共產主義”,故“以寬容條件實現講和之可能性渺茫”。(68)③ 「JACAR(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C16120629400、昭和6~14 開戦迄の政略戦略 其の4(國策指導重點の移行と開戦指導)(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德蘇戰爭必成膠著態勢,蘇聯不敢貿然發起對日襲擊,南進“后患”已徹底解除。

日本高層也認定,德國至少可維持在對英對蘇戰爭中的“不敗態勢”,并最終取得戰爭勝利。10月30日聯絡會議議決《帝國國策遂行要領之具體研究》稱,“德國已確保烏克蘭寶庫,今后將掌握高加索油田,進而攻略近東、蘇伊士,制霸歐陸,確立不敗態勢”。③這使德國可在持久戰中牽制蘇聯,并與日本一道迫使英中兩國首先屈服。參謀次長塚田攻11月1日稱,結束戰爭的關鍵與其說是日本的南進行動,莫如說是“德意(壓迫下)英國的屈服”。中國投降的可能性也將比現在更大,蘇聯也會屈服,可將“亞洲敵國集團各個擊破”。(69)參謀本部編:『杉山メモ 大本営政府連絡會議等筆記』(上),原書房,1977年,第378頁。此外,德國還可制衡美國,使其無法傾盡其力進攻日本。德日陣營的實力亦與英美旗鼓相當,可一定程度上彌補日本的國力弱勢。事實上,德日同盟與島嶼要塞化作戰方案,一內一外,一個是作戰領域,一個是政治領域,共同構成了戰略層次“不敗”態勢的有機整體。這樣,在確認了不論戰術,亦或戰略層次,日本均可至少維持“不敗態勢”后,陸海軍及內閣多數人愈發對對美戰爭抱有信心。到11月1日,除外相東鄉茂德、藏相賀屋興宣外,閣員均已表示支持開戰。海相島田繁太郎與軍令部總長永野修身則于11月30日公開表示,對戰爭“有相當的信心”。(70)木戸幸一:『木戸幸一日記』下卷,東京大學出版會,1980年,第928頁。御前會議遂最終通過開戰決議,12月7日日本悍然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

五、結論

戰爭勝負取決于諸多因素,而國力僅是其中之一,很多情況下亦非決定因素。據伊萬·奧瑞根塔夫脫研究,過去200年間,國力間對比存在10比1巨大差距的國家間戰爭中,強國戰勝弱國次數是弱國戰勝強國的2倍。戰爭最終勝負結果與交戰雙方力量的強弱并無必然關系。如雙方采取同種戰略,則往往強國獲勝;但如采取不同戰略,則弱國獲勝可能性較大。即使國力較弱亦可以采取更優戰略取得勝利,至少可避免失敗,并拖延時日,以待有利時機,實現利于自己的媾和。(71)戸部良一:『日本の戦爭指導:3つの視點から』,『戦爭史研究國際フォーラム報告書』第6回,2008年,第27~28頁。可見,除國力外,戰略亦是制勝的關鍵。日本的戰爭戰略是:奪占南洋島嶼,利用美國整軍來襲的時間差,沿西太平洋島鏈建成海空防御要塞;發揮內線作戰之利,迫使美國陷于外線的勞師遠征,加大美國的戰爭代價;同時,實現資源的自給自足,蓄養自身國力;并聯合德國,迫使蘇英中三國率先投降,致美國陷于孤軍奮戰,最終放棄戰爭意志。該戰略的重點有二,即“內線之利”與德國“不敗態勢”。日本相信,以此戰略,即使不勝,亦可保戰爭“不敗局面”。

事實上,上述戰略設想當時也是美國擔憂的問題。美國軍方有感外線對日作戰困難,戰前曾向總統羅斯福匯報稱,日美開戰下,因補給與通信等因素,美艦隊馳援菲律賓航行中,戰力將下降約30%。美海軍總司令約瑟·李維實施的模擬日美海戰演習結果則顯示,美海軍將在日軍潛艇、驅逐艦、主力艦依次攻擊下被全殲。(72)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部編:『大本営海軍部大東亜戦爭開戦経緯1』,朝雲新聞社,1979年,第106頁。轉引自Lois A. Pelz, Kurt S. Pelz, Race to Pearl Harbo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p.75、198.當時的美國軍事理論家荷馬李也稱,海軍實力與其基地數量和戰略意義成正比。日本在太平洋島嶼基地可形成數個“戰略三角形”,構成“對外的防衛圈”。外國入侵艦隊將“受到2—8個日本不同基地的攻擊”。不論美國海軍實力未來發展如何,上述島嶼對美國而言都是“堅不可摧”的。(73)[美]荷馬李:《無知之勇:日美必戰論》,李世詳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109、118、141頁。而面對德國擴張淫威,美國內部也有失敗主義情緒,很多人推測英蘇勢將速亡。1940年6—7月間,美國國內風傳英國很快就會像一只小雞一樣被扭斷脖子。羅斯福悲觀地表示,英國僅有“三分之一”劫后余生的機會。美國軍事專家也預測,蘇聯在德國攻勢下不出三個月即將垮臺。(74)[美]羅伯特·達萊克:《羅斯福與美國對外政策1932—1945》,陳啟迪譯,商務印書館,第352~353、406頁。陸軍部長史汀生稱,德國擊敗蘇聯少則1個月,多則3個月。海軍部長諾克斯也認為,希特勒“收拾”蘇聯只需6個星期到2個月。(75)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部編:『大本営海軍部大東亜戦爭開戦経緯』(2),朝雲新聞社,1979年,第364頁。

可見,日本高層的勝算考量并非主觀想象,而是兼顧內外線條件下攻防、補給等戰場實際情況,體現了當時作戰指揮的一般性結論;亦未局限于日美兩國間國力的對比,而是綜合評估世界范圍內軸心國與反軸心國陣營的力量比拼。在日本看來,即使難以在戰場上擊敗美國,也至少可與其打成平局。日本可長期立于不敗之地,磨耗美國戰爭意志。同時,利用歐戰形勢變化,迫使美國媾和。就此而言,日本并非一味謀求戰爭的“勝算”,而更多是“不敗之算”。其中,內線作戰之利與資源自給自足是戰術層次“不敗態勢”的基礎,而島嶼要塞化與德日同盟是戰略層次“不敗態勢”的依據。

實際上,戰后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曾將日本開戰前構想的制勝因素歸結為7點:1.德軍歐戰勝利解除蘇聯威脅;2.英國全力防衛本土,無暇東顧;3.美國兵力不足,無力抗擊日軍進攻;4.中國陷于孤立,乞求和談;5.為援救英國,美國18個月至2年內無法動員充足兵力發起進攻,日本可構筑“圓形堅固防御線”,建設“必要的航空基地”,并在駐特魯克島部隊支援下,持續強化防御體系;6.日本可在獲取南洋資源,強化軍需生產;7.美國無法承擔巨大損失,無力維持全面攻勢。(76)⑧ 「HP(海軍砲術學校公開史料)170部の內號、昭和31年10月 合衆國戦略爆撃調査委員會概要報告書(太平洋戦爭)防衛大學校」這完整地概括了日本的勝算考量,也說明日本并非缺乏戰爭勝算。

但諷刺的是,開戰后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卻并未忠實執行原有戰爭計劃。事實上,戰爭中山本主導下的聯合艦隊與永野修身主導的軍令部始終存在極大分歧。即使開戰后的1942年4月山本依然堅稱,長期持久作戰不能采取守勢,“敵人軍備力是我五到十倍”,“必須猛烈攻擊,打疼敵人”。(77)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編:『大本営海軍部聯合艦隊』(2),昭和十七年六月まで,朝雲新聞社,1975年,第367頁。為此,山本一再力求集中力量,快速突進,以殲滅美太平洋艦隊,致使南洋島嶼防御工程建設遲緩。(78)杉田一次:『情報なき戦爭指導 大本営情報參謀の回想』,原書房,1988年,第213頁。戰后美國戰略轟炸調查團報告書也認為,日本一味實施進攻,過度擴張防御線,致使補給困難,防御線陣地建設與占領地資源開發延遲,防御體系薄弱。⑧結果,快速突進戰略在中途島海戰中破產,美國快速反攻,日本來不及進行島嶼要塞化建設。德國也因固執于斯大林格勒城市巷戰而損失慘重,從此迅速走向失敗。日本開戰前構想的制勝因素全面崩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操美女免费网站|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8848永久精品| 亚洲欧美精品在线| 久久www视频|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在线免费看黄的网站| 日本欧美精品| 在线国产资源| 国产精品福利社|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视频无码|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夜夜拍夜夜爽|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97综合久久|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亚洲人免费视频| 欧美性色综合网|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97在线公开视频| 日本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久亚洲色| 欲色天天综合网|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大陆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网| 精品久久777| 亚洲福利网址| 亚洲一区黄色|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99视频在线免费|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1024| 9啪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日韩av在线直播|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一级黄色片网|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91麻豆精品视频|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国产成人欧美|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2023| 国产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性喷潮久久久久久久久|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在线欧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