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賀谷亮 尹曉靜

某天早上,我照例起床洗漱。刷牙、洗臉、梳頭發……
但不知道為什么,我那天突然想改變洗漱的前后順序,結果平時的節奏立馬被打亂了。
這時我才意識到,這些例行公事已經成為根深蒂固的習慣,變成了我人生的一部分。
在例行公事時,我們的內心可能會迷糊、彷徨。我們很容易一邊例行公事,一邊回憶過去、幻想未來,比如,抱怨今天的行程,抱怨人際關系等。
這種內心彷徨的狀態會占據大腦的空間,降低幸福感。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大家試著改變每天的例行公事,比如,更換上班路線等。如果不方便,那可以試試轉換辦公桌的方向,調整桌上物品的擺放方式,甚至換一個地點工作。
有些創意工作者靈感枯竭的時候,會選擇換換環境。
有一項研究指出,當老鼠住在有許多外物刺激的空間時,掌管記憶的大腦部位(海馬體)的細胞就會增加。因為形式多樣的刺激可以促進大腦發育。
如果辦公桌的朝向一直不變,那大腦就會記住這個“環境”,并在不知不覺中配合這個環境。這樣,創意就會千篇一律,大腦也容易為各種雜事所擾,進而導致大腦空間被占滿。
這時就需要有所變化,比如:·站著工作。
·在鞋子里放入硬幣過一天。
·把手表戴到另一只手上。
大腦會對這些改變感到驚訝,繼而脫離習慣的束縛。
埃默里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注意力訓練可以鍛煉負責切換注意力的大腦回路,減少內心的猶豫與不安。
我推薦大家時常改變手機App 的排列方式。對現在的人們來說,使用手機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稍微改變App的排列方式,就會發現一些習以為常的動作受到了干擾,大腦受到新的刺激,會從迷糊彷徨的狀態中掙脫出來,將注意力聚焦于當下。
(劉振摘自《再見,腦疲勞》,人民郵電出版社,一勺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