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埃莉·拉丁格◎張 靜 趙莉妍 譯

清晨,狼群在山谷中穿行。領頭的是狼群中級別最高的α(阿爾法)狼,其他成員都跟隨其后。跟在隊伍最后面的是級別最低的ω(歐米伽)狼,它與前狼保持著距離,不敢超越,生怕頭狼會斥責或撕咬自己。
想到這樣一個場景的時候,你會覺得有什么地方不妥嗎?還是讓我來告訴你吧,整個畫面都是錯的!發生在拉馬爾山谷的真實場景是這樣的:
12 只狼穿谷而行,走在最前面的是狼群中的青壯年,它們體格強健,在厚厚的積雪中踏出一條通道,以幫助跟在它們后面的頭狼夫妻節省體力;頭狼后面是“女生”們,它們步履悠閑,就像在逛街購物;而在隊伍最后拖拖拉拉地走著的是幼狼,它們慢騰騰地跟在后面,一會兒東聞西嗅,一會兒招兔逗鼠。突然間,狼群像得到了命令一般,全部停了下來,朝著一個方向望去。我也順著它們的目光看過去,可惜我什么異常也沒發現。不過,狼群顯然發現了什么潛在的危險,連隊伍最后面的小家伙兒們也感覺到情況不對勁,空氣中充斥著緊張的氣氛。之前負責領路的成員,此時退到一旁,頭狼夫妻在大家的注視下毫不遲疑地來到隊伍最前面,帶領狼群繼續前行。成員們則整隊跟在后面,就連小家伙兒們此刻也嚴肅起來。
這才是我看到的真實畫面。沒有爭吵、逃避,也沒有少數服從多數那一套,有的只是頭狼的絕對權威和義無反顧的擔當,堪稱領導的典范。
人們習慣把地位最高的狼稱作“阿爾法狼”,有人花大價錢報培訓班,專門學習“狼的領導藝術”。他們在周末前往狼舍,去觀察“阿爾法狼”如何領導自己的狼群。這簡直太荒謬了,因為就算是狼自身,也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帶領狼群。
在狼舍里學習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如果你真的想感受頭狼的管理藝術,就應該到大自然中去,觀察真正的野狼。你會看到:領導狼群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強壯或最勇敢的狼,而是那些個性鮮明的狼。在一些特殊場合,狼群中的某個成員會憑借自身的長處成為狼群的代班領導,有時領導大家生活的甚至是些年紀輕輕的家伙,而頭狼并不會因此就覺得顏面受損。
在狼群中,領導地位的獲得從來不是依靠暴力。野狼并不像某些人類,因為害怕喪失權力而不停地自夸或者挑釁別人——其實這恰恰證明此人不具備領導才能。
領導狼群,最重要的是經驗。發生特殊情況時,有經驗的狼會做出決定,而整個狼群都要無條件服從。例如,在狼群遇到危險的時候,做出決定的是頭狼夫妻,因為它們的生活經驗更加豐富。所以,管理其實是很個性化的東西。
要想被家族成員認可,除了經驗,智商和情商也是必不可少的。等級高的成員更有責任維持成員間友好和諧的氣氛,因為這有助于家族的團結一致。對一只成熟的頭狼來說,因為享有積威,它根本用不著事事斡旋。在告誡別的狼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的時候,頭狼的手段往往簡單利落:用眼神逼視,用咆哮威脅等。
狼群中處于領導地位的狼壓力最大。研究證明,它們的糞便中會出現更多糖皮質激素的殘留物,而這種激素在身體處于長期的壓力狀態下時,會分泌更多。用時下的說法講就是,責任越大,壓力就越大、越持久。這將導致機體的免疫力下降、繁殖能力減弱、壽命縮短等。所以,就算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成熟的頭狼也會致力于維護狼群內部的和諧。而明確的規則與是非標準的確立,儀式性活動的操練,以及準確的行為規范都是狼群內部必不可少的。
在狼群的領導問題上,還有一件事似乎是大家想不到的,那就是雌性頭狼擁有決定權。原則上,重大決定都是由頭狼夫妻共同做出的,但雌性頭狼擁有最后的定奪權。即便狼群中有質疑的聲音,但包括雄性頭狼在內,大家都必須服從。
大多數雌性頭狼的地位是世襲得來的,頭狼媽媽的女兒經常會成為新的雌性領導者,因為“她”經歷了母親的言傳身教。
頭狼夫妻大都相伴終生,除非其中一位先死掉,才會有新的繼任者填補空位。而繼任者之所以能得到整個狼群的肯定,往往是因其具有出色的社交能力。所以,人們看到的那些為了爭奪領導地位而進行的殺戮一般發生在狼舍里,在野狼群中則極為罕見。
狼群極其重視內部的和諧,頭狼的領導原則中最基本的一條就是,拒絕分離,維護家庭的團結統一。這也是我希望人類領導能從它們身上看到的品質。
以前,人們沒有條件像現在這樣在野外觀察狼群。研究者甚至一度認為,狼這種動物只在冬天才偶爾結伙形成狼群,以方便獵殺大型動物。為了更好地研究狼群,人們把狼圈到狼舍,結果就引發了它們之間的爭斗。而狼群也因此形成了一種優勢主導的等級制度,就好像雞群里的啄食順序制度。研究者甚至為此創造了術語,即“阿爾法狼”。
今天,我們已經知道:狼舍里圈養的狼,其行為方式不是狼的典型行為方式。它們像被關在監獄里的犯人一樣,不管怎樣都得生活在一起。長久以來,關于狼群領導和頭狼統治的故事被傳揚得神乎其神——“阿爾法狼”決定和統治著一切,它們帶領群狼狩獵,優先享用獵物,只有它們擁有交配權等——但這些“故事”里說的最終都被野外觀察研究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