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明,安曉艷
(大荔縣果業發展中心 陜西大荔 715100)
大荔縣高度重視冬棗產業發展,緊緊圍繞中央、省、市決策部署,緊扣高質量、高效益目標,精準謀劃大荔冬棗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路徑,按照“農業興縣、工業強縣”雙輪驅動,全力打造以42 萬畝冬棗為龍頭的百億級特色高附加值設施農業產業集群,全縣冬棗產業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
大荔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在黃、洛、渭三河交匯處形成了獨有的、亞洲唯一的內陸沙漠地帶,是全國冬棗的最佳優生區。目前,全縣冬棗種植面積達到42 萬畝,其中:設施栽培40 萬畝,設施冬棗規模全國第一;年產量50 萬噸,占全國市場份額1/3以上;年產值60 億元以上,棗業人均純收入占農民經營性收入的半壁江山,冬棗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冬棗生產標準化技術全國首屈一指,大荔設施冬棗標準化生產技術水平全國領先,2011 年該項技術成果獲陜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2016 年該項技術成果獲渭南市科學技術一等獎。2015 年大荔縣制修訂了《冬棗》產品國家標準、《冬棗生產技術規范》市級標準,2019、2020 年分別制、修訂了《冬棗標準綜合體》《地理標志產品大荔冬棗》省級地方標準,建立了一套涵蓋冬棗產地環境、設施建造、栽培管理、分級、儲運、保鮮、包裝銷售等全產業鏈的標準體系。2011 年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冬棗生產中嚴格執行“三品一標”標準生產綠色安全高品質冬棗,倡導廣大棗農按照《大荔冬棗不同栽培模式適期采收》標準進行有序采收和銷售,2021 年大荔縣冬棗綠色認證11.6 萬畝、有機認證1 萬畝,認證面積達31.5%,成為全市最大的綠色冬棗生產基地。多年來,大荔冬棗未發生一例質量安全事件,產品抽檢合格率99.9%以上。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大荔冬棗優勢區建設,從組織、政策、經費等方面給予強力支持。一是先后制定印發了《大荔冬棗品牌保護管理辦法》《關于大荔冬棗產業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大荔縣農業高質量發展獎補實施辦法》等重要文件;二是2020 年獲得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200 萬元實施大荔冬棗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縣政府每年列支3000 萬元,對冬棗特優區的設施建造、產品質量認證、智能選果線引進等方面進行獎補;三是開展執法維權。成立了非營利性行業自律組織——大荔冬棗協會,組建了大荔冬棗聯合執法隊,冬棗上市期,兩機構通力合作在全縣開展冬棗質量安全巡查執法工作,嚴厲打擊摘青上市、膨大催熟等各類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協助政府抓好大荔冬棗質量安全和品牌維權、保護和監督管理等工作。
先后在北京新地發批發市場、長春、上海、杭州、長沙、南京等地舉辦了“大荔冬棗”品牌主題宣傳推介會20 余場(次),參加了寧夏(銀川)中阿果博會、湖北襄陽渭南時令水果展銷會、廣西南寧果品展銷會、陜西省首屆水果創新宴大賽、上海亞博會等果品展銷會、2022 中國品牌農業鄉村振興大會暨大灣區品牌果蔬發展大會等50 余場(圖1);制作“大荔冬棗”品牌專題宣傳片4 部;發放《大荔冬棗》《大荔果業》宣傳冊2 萬份,提升了“大荔冬棗”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大荔冬棗以其色澤光亮,皮薄肉翠,細嫩多汁,甘甜清香,一直暢銷北京、上海、廣州、大連、杭州、嘉興、無錫等地,遠銷俄羅斯、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迪拜、荷蘭等國。

圖1 品牌推介會
先后頒布了《嚴禁冬棗早采早購》的倡議書、《規范大荔冬棗銷售及保護大荔冬棗品牌工作的意見》、《大荔冬棗用標細則》等相關文件和宣傳冊。(1)成立聯合執法隊,加強質量巡查。市場監管、農業農村、林業、公安、交通運輸等職能部門組建成立大荔冬棗聯合執法隊,在全縣范圍內從6 月1 日至9 月30 日開展為期4 個月的冬棗質量安全巡查執法,嚴厲打擊各類不法行為,對檢查中發現摘青、催紅或藥殘超標的冬棗、損壞“大荔冬棗”品牌聲譽的行為予以嚴肅查處。對不遵守標識使用規則,產品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行為一經發現,收回標識使用資格,進行通報曝光。(2)強化質量動態管理,維護大荔冬棗公用品牌公信力。大荔縣果業發展中心嚴格落實“大荔冬棗”品牌標識使用備案制度,對用標企業實行“統一編號、統一包裝、動態管理”,做好商標標識使用的宣傳、指導和服務工作,會同農檢中心等技術單位全面推行質量標準、監督檢測、標準化技術三大體系建設,強化質量監督管理。縣域內的相關職能部門和各鎮(辦)必須全力維護好大荔冬棗公用品牌,確保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公信力(圖2)。

圖2 商標標識使用指導
將信譽度好、營銷穩定的授標主體融入果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配置信息采集設備4 部;每年制作發放“大荔冬棗”“真假通”二維碼箱貼120 萬個,發放給用標主體使用,探索建立“大荔冬棗”網上追溯查詢生產銷售體系。
大荔縣果業發展中心聯合大荔縣農檢中心、市場監管局不定期對用標者的冬棗進行抽檢(圖3),如有下列行為的:(1)因產品質量引發重大事件,生產經營出現重大問題的;(2)有違法違規、弄虛作假行為的;(3)產品連續兩批次在市(區)級以上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專項抽檢、監督抽查等工作中出現不合格記錄的,嚴禁使用“大荔冬棗”區域公用品牌相關文字及商標圖案。對于其他采青、催熟、催紅上市、違規使用膨大劑、違法使用禁限用農藥、農殘超標等有損“大荔冬棗”品質和品牌的行為,同樣取消其用標資格,三年內不允許再次申請用標,切實規范大荔冬棗銷售、用標行為。

圖3 大荔冬棗質量安全巡查啟動儀式
5.4.1 授標范圍廣縣域內冬棗經營主體,無論其是線上或是線下經營冬棗,只要其所經營的冬棗滿足以下條件:著色面積達10%以上、單果質量10~22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的,就可由“大荔冬棗”區域公用品牌持有單位——大荔縣果業發展中心授標,允許其使用“大荔冬棗”區域公用品牌相關文字及商標圖案。
5.4.2 授標時間不限制只要冬棗經營主體所經營的冬棗合規達標,隨時可以申請使用“大荔冬棗”公用品牌標識。
5.4.3 用標單位所經營冬棗允許有明顯的等級劃分用標單位如經營低于用標標準的冬棗,其包裝上只可標注“冬棗”字樣,但禁止使用“大荔冬棗”區域公用品牌相關文字及商標圖案。同時必須報備收購地、發貨單、銷售地等,以便追溯查詢。
5.4.4 用標單位準出制度寬松“大荔冬棗”公用品牌用標期限為一年,一年期限滿后,如若不再申請用標,可自動準出。若再次申請用標,只要其滿足用標條件,履行用標程序,可隨時辦理用標事宜。
針對大荔冬棗首領主導產業實際,積極鼓勵引導廣大果農從事冬棗產前農資配送、技術服務、產中棚體搭建、噴藥等服務、產后代理分級、冷藏、包裝、銷售等環節發展各種類型農業經營實體,大荔縣已經建立了全產業發展相配套的各種社會化服務組織體系服務大荔冬棗產業發展。目前,全縣冬棗企業10 家、合作社523 家、家庭農場206 個,其中具有以大荔冬棗為主營產品的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0 余家,占比1%。主營大荔冬棗的省級合作社示范社50 余家,占比7%左右。授用“大荔冬棗”品牌標識的涉棗合作社(企業)100 余家,占比16%;全縣建成了每小時處理2~4 噸冬棗的智能分揀生產線10 條,冬棗的采后分級處理實現了全程自動化和電腦光電智能分揀;翠冬棗加工生產線5 條,冬棗醋加工企業2 家,冬棗酒加工企業1 家,年加工冬棗10 萬噸,大大提高了冬棗的產品附加值。全縣擁有電商企業400 多家、網店1300 多家、微商3 萬多家,電商交易額達26 億元。積極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實現物流配送全覆蓋,農民足不出戶就可以銷售大荔冬棗,全縣冬棗網上銷售達到1/4。全縣具有勞動能力的人中有80%以上人員從事冬棗產業工作,僅冬棗單項收入人均達到1.5 萬元以上,大荔冬棗(圖4)已成為大荔縣群眾致富的“金蛋蛋”。

圖4 大荔冬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