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謹蔚

夏愛民/ 相守 紙本設色 180cm×96cm 2020年
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心無掛礙,靜觀萬物,萬物靜觀皆自得。空明的心,容納著萬境,萬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靈。正所謂“空則靈氣往來”。靈氣往來是萬物呈現著靈魂生命的時候,是美感產生的時候,也是畫者對物象所感受并畫下來傳達給觀者的時候。夏愛民的畫正是她空明的性靈和自然物象的感受交織在一起去描繪的。
觀愛民的花鳥畫作品,不再局限于“折枝”的傳統構圖,色彩亮麗具有裝飾性的味道和西洋畫的視角。作為一個年輕畫者的身份,她也嘗試將肌理與大自然中的物象結合,讓物象還原于合理的生態環境之中,描繪出所要表達的心境意象。而她的作品《佛音》,是我們一起看完一個唐卡展后創作的,她試圖將傳統唐卡的某些元素與自己的寫生創作相結合,可以看到她在努力地探索,并帶著一種自我的情愫,以輕松的方式行進著。幾次一起下鄉寫生,愛民總是安靜地畫著。記得在潮州饒平寫生,創作《太安驛》,那是她第一次嘗試那么大幅的畫作,從寫生時的線條組織以及線條組織所產生的空間感,到勾線,線條之間的對比,以及質感,再到肌理與物象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畫者對場景和對象的把控與選擇。愛民偏愛藍綠,但每張畫作都有自己的色調,畫面給人清新、干凈之感,靜靜地開放在屬于她的小小世界中。
中國畫是讓人靜下來的藝術,它追求至靜至遠,無所謂積極消極,體現一種隨性、悠然自得的心境,追求自然又能夠在山川自然中有自己的感悟。愛民的創作題材同樣與她的真實生活自然聯系在一起,加之從小在農村長大,對鄉間農趣也頗有認識。午后屋舍前的慵懶小貓,郁郁蔥蔥的籬笆墻外,荷塘嬉戲的歡快魚兒,水中自由自在游戲的鴨群……充滿情感和生活情趣。
讓靈性往來于心境與物象間,自成境界。愛民在學習中的勤奮,印證于畫面的呈現。從鉛筆稿到創作成品,都可以看到她的點滴積累和成長,為她開心。雖然愛民的繪畫還不成熟,但是勤奮如她,望她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通過畫筆,涂畫她對生活的感悟吧。

↑夏愛民/春雪 紙本設色150cm×150cm 2019年

↓夏愛民/編個新筐去采茶 紙本設色150cmx150cm 2015年

夏愛民/ 搖曳 紙本設色 23cm×60cm 2017年

夏愛民/ 月是故鄉明 紙本設色 23cm×60cm 2017年

↑夏愛民/林間 紙本設色178cm×150cm 2016年

↓夏愛民/籬笆墻外 紙本設色150cm×150cm 2015年

夏愛民/ 佛肚 紙本設色 40cm×40cm 2013年

夏愛民/ 春意 紙本設色 30cm×30cm 2013年

夏愛民/ 蝶戀花 紙本設色 44cm×43cm 2014年

夏愛民/ 寒 紙本設色 43cm×43cm 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