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成
(海原縣李旺鎮人民政府 寧夏 海原 755204)
種植業是二道村群眾的主要收益來源,鎮黨委、政府對種植拱棚西瓜非常重視,西瓜產業的壯大和發展,主要得益于寧夏農科院、寧夏大學農學院及海原縣農業農村局結合二道村實際,尋找可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型產業。二道村地處半川區半山區,山區旱耕地較多,節水灌溉水池容量達50萬方,特別是山區撂荒地廣,加之光照充足,晝夜溫差較大,土地肥,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及有機質,符合西瓜特有的生長條件,非常適合發展拱棚西瓜產業,二道村在發展拱棚西瓜產業上比其他傳統作物更具經濟優勢。
2019年,在海原縣豐興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帶領下,流轉二道村山坡土地,引進東南沿海種植大戶參與種植,集中連片種植拱棚西瓜400余畝,效果明顯,村民務工收入人均增加2 000元。2020年,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積極幫助農戶種植拱棚,全村拱棚西瓜種植達到800畝,使二道村人均收入增加2 850元。2021年,群眾對種植拱棚西瓜有了新的認識,充分利用村內閑置土地,全村農戶種植拱棚西瓜種植面積達到300畝,涉及農戶180戶,合作社及公司種植1 200畝,成為全鎮最大拱棚西瓜種植基地,產值創收500余萬元,人均收益3 300元。2022年將北坪移民點所有土地資源利用起來,拱棚西瓜種植面積達到2 000余畝,人均創收預計達6500元。拱棚西瓜種植已成為二道村的優勢產業。
2.1 農戶種植技術不高。拱棚西瓜從外來產業引進而來,農戶依然靠傳統老經驗種植;專業技術指導人員較少,拱棚西瓜種植技術普及力度不夠,特別是病蟲害防治效果不佳,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
2.2 節水灌溉設施老化,水池長時間沒有維護,缺乏配套資金支持。
2.3 交通不方便。二道村西瓜基地距離G344國道2.5公里,且需經過福銀高速、寶中鐵路兩處涵洞,交通條件差,導致部分運輸車輛無法直達種植基地,造成運輸成本增加。
2.4 種植公司和合作社沒有充分發揮帶動農戶的作用,缺少復合型人才,尤其是缺乏既懂種植技術又懂市場營銷的人才,導致拱棚西瓜產業難以做大做強。
3.1 堅定信心,充分認識拱棚西瓜產業的重要性。依靠豐興源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帶頭作用,培養志俊種植合作社和博龍種植合作社的技術人員,讓拱棚西瓜產業帶動村民提高收入,助力鄉村振興。改造落后的基礎設施,修復水池、水管等設施,將羅川村羅泉組黃家灣一帶5 000余畝土地資源有效利用起來,做好倒茬種植計劃,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新型發展模式,大力種植拱棚西瓜,讓拱棚西瓜成為二道村鄉村振興路上的主導產業。
3.2 爭取海原縣農業農村局、縣科技局的專家支持,聘請寧夏大學農學院教授現場對拱棚西瓜進行技術指導,對種植環節的標準化管理答疑解惑。聯系自治區農科院舉辦拱棚種植的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選派部分高中以上學歷務農人員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行系統學習。
3.3 注重商標及品牌效應,積極指導豐興源農業發展公司注冊“二道西瓜”商標,利用快手、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媒介宣傳拱棚西瓜,擴大拱棚西瓜的銷售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