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杰 程維峰 向思懿 趙世華
(長江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 湖北 荊州 434023)
我國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大學生社團的建設工作,2016年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印發《高校學生社團管理暫行辦法》,將“大學生社團”的提法修改為“高校學生社團”,單獨出臺文件,足以看出中央對學生社團的重視。大學生體育社團作為由大學生自發組建的社會組織,在很大程度上,不但為大學生有選擇、有重點地參加體育鍛煉提供了組織保障,而且能引導大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釋放情緒?,F有的研究中,雖然有成就動機視角下大學生加入社團的動機研究,但鮮有學者對大學生參與體育社團的動機進行探究。因此,本研究將針對大學生參與體育社團的動機進行研究,為提升大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的動機提供參考。
本研究以大學生參與體育社團的動機為研究對象,選取長江大學參與體育社團的非體育專業本科生為調查對象。
(1)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大學生基本情況、參與體育社團的動機、參與體育社團的影響因素等問題。采用線上線下隨機發放的方法,共發放問卷400份,回收394份,其中有效問卷388份,有效率為98.5%。
(2)文獻資料法。
查詢中國知網和長江大學圖書館,以“大學生體育社團”,“動機”等為關鍵詞,檢索有關大學生體育社團的文獻資料,全面了解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狀況,為本論文的撰寫提供了理論依據。
(3)訪談法。
通過對長江大學大學生體育社團負責人和學生進行訪談,全面真實地了解同學們加入體育社團的動機和未加入體育社團的原因,記錄體育社團負責人所負責社團的建設現狀、問題以及對提升大學生參與體育社團動機的意見與建議。
(4)數理統計法。
通過調查問卷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 20.0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從性別、年級、專業等方面對大學生參與體育社團的動機進行比較分析。
本調查從性別、年級、專業3個方面對大學生參與體育社團的388名學生進行統計,其中男生210人,占比54.1%;女生178人,占比45.9%,參加體育社團的男生略多于女生;在年級分布上,大一學生182人(比例為 46.9%),大二學生134人(比例為 34.5%),大三學生60人(比例為15.5%),大四學生12人(比例為3.1%),大一、大二參與體育社團的學生人數明顯高于大三、大四學生,各年級參加體育社團人數呈明顯的遞減趨勢。這也反映出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的興趣逐年降低,這種現象并非偶然,在各個高校都普遍存在;在專業分布上,理工類162人,經管類60人,文教類112人,農醫類54人。
本研究把大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的動機分為7個因子,由圖1知,“培養興趣愛好”的平均得分最高,這說明大學生可自由支配時間較多,通過加入體育社團來培養運動興趣愛好的愿望比較強烈。平均得分排在第二位的動機因子是“學習運動技能”,說明大學生希望學到更多的運動技能,這個觀點在和學生進行訪談時也得到了驗證,有同學說:“初高中我就很喜歡打籃球,打得還行,因為學習原因,沒有時間去系統、專業地學,現在不是時間比較多嘛,就想通過學校籃球協會提升自己的籃球技術水平?!鲍@取課外學分、結交朋友、休閑娛樂的平均得分依次排在第三位至第五位,體現了體育社團活動的開展能使學生以“體”交友,通過參與體育社團集體活動,不但增添了生活的樂趣,還能緩解精神壓力、拿到第二課堂學分。另外,也有學生身體素質較差,希望通過體育社團提高身體素質,順利通過大學生體育測試。
以性別為自變量,對大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的動機因子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男生在學習運動技能、準備體育測試、結交朋友方面的平均得分高于女生得分,尤其是學習運動技能動機因子,統計結果顯示(表 1),t=3.221,對應相伴概率 P=0.011<0.05,性別差異具有顯著性。這說明大學男生更渴望獲得專業的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在與他人的體育運動交流中展示存在感、參與感、歸屬感,甚至是獲得展現自己被他人認可后的成就感。女生在培養興趣愛好、獲取課外學分、休閑娛樂等動機因子平均得分高于男生得分,這說明女生參加體育社團更注重精神方面的需要,而把學習運動技能放在相對次要的位置。在“培養興趣愛好”動機因子方面,統計量t=-2.287,相伴概率P=0.023<0.05,說明女生在“培養興趣愛好”的動機與男生具有顯著性差異。
利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以大學生參與體育社團動機的得分為因變量,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進行差異性分析,統計結果顯示(表2),在動機因子“學習運動技能”和“獲取課外學分”方面,統計量F值分別為2.678和3.163,相伴概率分別為P=0.046和P=0.026,均小于顯著性水平0.05,這說明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和“獲取課外學分”方面,參與體育社團的動機差異具有顯著性,與大四的學生相比,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參加體育社團更注重運動技能的學習和課外學分的獲取。另外,從大學生參與體育社團的7個動機因子平均得分來看,大一、大二學生的動機因子平均得分普遍高于大三、大四學生的得分,這說明低年級學生對參加體育社團的新鮮感、好奇心更強。在訪談中也發現,大三下學期或大四上學期各專業安排學生實習、撰寫論文開題報告,大四學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考研復習、撰寫畢業論文、就業應聘等,可自由支配時間相對較少,導致他們加入體育社團的動機大大削弱。

表2 不同年級大學生參與體育社團動機單因素方差分析
本研究按照不同專業把調查對象分為4個樣本,即理工類、經管類、文教類、農醫類,再以大學生參加體育社團動機為因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 (表3)。對大學生參加體育社團動機因子的平均得分從高到低排序,發現理工類大學生和農醫類大學生前三位動機因子都是休閑娛樂、培養興趣愛好、學習運動技能;而經管類大學生和文教類大學生的參團動機因子前三位也相同,依次是:培養興趣愛好、學習運動技能、獲取課外學分。方差分析顯示,在動機因子“休閑娛樂”和“準備體育測試”方面,統計量分別為F=4.266和F=3.276,相伴概率分別為P=0.041和P=0.022,均小于顯著性水平0.05,也說明不同專業學生在休閑娛樂和準備體育測試的動機平均得分具有顯著差異。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在訪談中得知:理工類和農醫類專業的學生有一個共同特點,即課程多、實驗多,業余生活相對單調,更需要參與體育運動,以達到放松身心、緩解壓力與疲勞的目的,因此他們參加體育社團更注重休閑娛樂的獲得和興趣愛好的培養;而經管類和文教類專業的學生,課余更注重文學素養的提升、藝術情操的熏陶,他們參與體育社團希望能學習運動技能、獲取課外學分。

表3 不同專業大學生參團動機得分單因素方差比較
通過全校范圍內的線上發放問卷、線上留言等方式,更全面、更具體地調研大學生的參團動機,及時調整社團的布局,調整納新的策略,使更多的大學生從外圍走向前臺,從觀望走向參與。
體育社團的宣傳手段仍是傳統的線下擺點、QQ線上文字圖片宣傳等,可以在當下最火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類的社交軟件中上傳本社團的活動內容、成員日常、匯報表演等情況,還可在其中觀看其他高校同類體育社團的開展情況,以便相互借鑒、互相吸收,由此創辦網絡化宣傳活動,加大體育運動的宣傳力度,以增進同學們對體育社團的了解,方便隨時隨地交流。這種便捷的交往方式不僅節省了時間和空間,增加了交流的頻率和效率,而且能集思廣益,更好地為社團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開展社團活動的安排上,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較弱的參與動機因素(如,準備體育測試、休閑娛樂),維持參與動機強度較高的因素(如,培養興趣愛好和學習運動技能)。此外,男生對體育社團活動的參與度較高,運動強度較強,運動頻次較多,而女生則因外貌及興趣動機等因素,在參與體育社團活動時多參加的是一些運動強度較小、輕松娛樂性強、有助于形體塑造及氣質提升的活動。在后期的訪談中,有同學建議:可以針對女生成立減肥社團,針對男生成立健身社團。
體育社團成員的比例隨著年級的升高而降低,主要因為成員加入社團時的動機逐漸淡化。而大學生參加體育社團的主要動機為培養興趣愛好和學習運動技能,因此要適當提高社團活動的趣味性和專業性,以維持社員參與體育社團活動的積極性。
大學生參與體育社團的動機在性別、年級、專業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從性別看,男女生在學習運動技能、培養興趣愛好方面差異顯著;從年級看,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獲取課外學分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且大一、大二學生的動機因子平均得分普遍高于大三、大四學生的得分;從專業看,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休閑娛樂、準備體育測試方面差異顯著。如何充分發揮體育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和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這還需要社團工作者、校方,在長期、反復實踐的過程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