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治辰劉定武周淼李浩坤
(1.河南大學武術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0;2.廣西民族大學 廣西 南寧 530000)
太極拳作為中華傳統體育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當之無愧是我國的一塊瑰寶,并且受到了各個國家、各個年齡段人的喜愛。它將多個相關拳種的精華融合在自己的體系當中,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與中華傳統文化緊密相結合,并將健身、養身、醫身以及修身貫穿其中,形成了一種修身養性的拳術。太極拳的動作柔中帶緩,拳式簡單易懂,而且還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來自由調節拳架的高低和運動量的大小,無論老年人還是青少年,都能從中獲得益處,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而太極遵循陰陽之理、動靜相宜、張弛有度、剛柔相濟,將這些哲理運用到生活中,學會做人做事的道理。在技擊上,太極拳擅于將智慧與技巧結合去感受對方的力,再借助巧力將力化掉,以小勝大,但從不主張以大欺小,以硬碰硬。
“太極”一詞源出《周易·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拳作為一拳術的同時它更是一種文化的代表,它綜合了多家至高學說之經典,比如,道家的陰陽學說、中醫的經絡學說以及氣功導引吐納之術。它以中國傳統儒家和道家哲學中的太極和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吸收了有關拳種的精華,是一種飽含東方包容理念的運動形式。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非物質保護遺產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其多變的形式和流派,吸引了一大批太極拳愛好者的注意。在順應時代要求,不斷傳播發展的同時,太極拳逐漸演變成了表演,體操以及競賽等形式,這種形式更有利于太極拳在國內外的傳播,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學習太極拳行列中來,更有利于人民強身健體、保持身體健康。
太極拳作為一種攻擊術有著非常鮮明的特點。首先它要求以柔克剛,以小勝大,以靜待動,以弱勝強,以圓化直;其次太極拳講究的是陰陽協調,順其勢而改其路,以四兩撥千斤的形式借力打力。太極拳動作緩慢柔和、動靜相宜、張弛有度、行云流水、連綿不斷,在練習時,講究輕靈圓活,各關節呈自然彎曲的狀態,運動中處處畫圓行弧,隨處體現太極拳的特點。在練太極拳時要注意在動作上上下相隨,利用人的意識來引導身體運動,使身體的各個器官、各個部分之間相互協調與配合,同時要呼吸與動作的配合也要跟隨太極拳速度的快慢與動作幅度的大小,使身體的各個部分徹底得到充分的發展。
太極拳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民族體育項目,是國之瑰寶。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太極拳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也逐步發展壯大。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紐帶。作為國家綜合素質人才重點培養基地,河南大學一直大力宣揚并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太極拳作為優秀傳統文化代表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根植在中原文化的沃土之上,河南大學多年來一直將弘揚傳統文化與增強學生體質聯系在一起,創造了一條具有特色的“全民練太極,太極惠師生”的學校體育發展之路。太極拳作為河南大學的傳統體育項目,迄今為止,共舉辦了16屆本科生太極拳比賽,7屆研究生太極拳比賽,每年有萬余名河大學子參賽,太極文化已在河南大學這片熱土枝繁葉茂,發揚光大。在2013年4月初,河南大學成立太極拳協會,社團每年都會定期招新和培訓,通過社團宣傳,激發與帶動學生習練太極拳的興趣,使太極拳在河南大學的發展更有利。而且孫氏太極拳四段被河南大學列為了必修課程,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快速地對太極拳進行熟知,使太極拳在河大的發展具有更好的推廣作用。
早在1999年,國家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決定中明確指出了“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近年來,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和電子產品的高速發展,人們對手機的依賴越來越大,熬夜上網對大學生來說已成為常態。隨著物質水品的提高,部分學生開始出現挑食,不規律飲食等現象,再加上運動意識單薄,不進行體育鍛煉,使得學生開始出現肥胖。這些因素使得大學生身體機能下降,健康總體水品低于國家水平,影響身體形態的發育。
(1)生活作息不規律,缺乏自律能力。
隨著電子產品的發展和網絡游戲漸漸興起,許多學生開始熬夜打游戲,生活作息沒有規律,導致第二天沒有精神上課,甚至有些學生會出現逃課的情況。部分同學因為為了早上上課不遲到,都是不吃早餐急匆匆的到達了教室,長此以往,漸漸養成了不吃早餐的習慣,對身體造成了傷害。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品日益提高,使肥胖率逐漸上升,再加上部分同學有抽煙和酗酒的習慣,使得部分同學身體處于亞健康的狀態。
(2)體育意識淡薄,缺乏鍛煉意識。
想要讓學生有參與到體育運動中的意識首先就是需要培養與激發學生對運動的興趣。雖然大學空閑時間較多,但學生無法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自身比較拖延,無法參與體育活動培養自己的體育興趣。在平時上課,部分學生怕苦怕累,無法端正自己的思想態度,使得自己沒有養成很好的體育鍛煉的習慣。
(3)項目內容單一,缺少運動條件。
目前部分學校教練員對太極拳的內容過于單一,在平時上課中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對于一些較難的知識點,學生無法理解,使學生漸漸失去了學習興趣。部分學校的場地設施有限,甚至有些場地設施老化,學校也未及時地更新,使得部分課程無法深入地開展,同時對老師和學生還造成了安全隱患。
本文以河南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從習練太極拳對身體素質的作用和影響兩個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并得出相應的結論與建議。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檢索“太極拳”、“身體素質”為關鍵詞的相關文獻,對有關太極拳對身體素質的作用及影響等方面的有關文獻進行分析,收集并歸納從理論上對本研究進行指導,為撰寫論文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2)問卷調查法。
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根據太極拳對河南大學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等問題,制定了相關問卷調查。對河南大學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采取了電子問卷的發放形式,共計317人填寫,其中有效問卷317份,回收率為100%,回收效率為100%。
(3)訪談法。
以本文的研究內容為主,對河南大學學生針對研究重點進行訪談,收集他們對太極拳對身體素質影響的看法,進行整理分析。
(4)數理統計法。
充分利用Excel等軟件對取得的相關數據進行數理統計,并以表格等形式表現出來,使數據整體更為直觀。
(5)邏輯分析法。
以太極拳和身體素質相關文獻資料為理論依據,通過對問卷結果和訪談內容等資料進行集中分析、數據統計,得出了太極拳提高身體素質的原因,并根據原因提出了相關建議,使文章更具科學性和現實意義。
(1)太極拳對河大學生力量素質的影響。
由表1我們可以看出有85.8%的學生認為練習太極拳對力量素質有影響,而14.2%的同學則認為對力量素質沒有任何影響。
由表2我們可以看出,認為太極拳可以提高下肢力量的學生占到了總數的84.5%;其次是有58%的學生認為練習太極拳可以提高上肢力量;最后有少部分的學生認同習練太極拳可以提高腰腹力量。由于部分學校的場地設施有限,甚至有些場地設施老化,學校也未及時的更新,使得學生在練習太極拳時只能通過無器材的方式進行練習,長此以往,學生的下肢力量會得到明顯改善,但上肢力量和腰腹力量因為受場地和設施的影響,變得無明顯提高。

表2 河南大學學生認為太極拳對力量素質哪方面的影響較大
足為步法的根基。太極拳各派的步型和步法要求都各不相同,但其共同要求是習練時要做到步型與步法靈活但要穩定,能夠將全身重心穩定支撐的同時還能靈活進行調節。太極拳是在屈膝的狀態下完成的運動,下肢螺旋纏繞,步法的變化多端,在轉換動作時重心要保持相同的高度,使膝關節一直處于半蹲狀態,時間久之就會對下肢的腿部肌肉進行鍛煉,發掘出肌肉的潛質,肌肉越來越有力,下肢就會變得很穩。再加上呼吸與動作的配合,增加了血液循環,又給腿部提供了能量,使腿部肌肉得到更好的鍛煉,這也是太極拳對下肢力量鍛煉優于其他武術的一個主要原因。
(2)太極拳對河大學生柔韌素質的影響。
由表3我們可以看出,有67.2%的學生認為練習太極拳對柔韌素質有影響,而一小部分學生認為沒有影響。青少年肌肉的變化與骨骼的變化有密不可分的關系,骨骼變長,肌肉就會變長變粗。雖然青少年的肌肉力量看起來顯著增加,但與成人的肌肉相比還是較柔軟,主要是因為肌纖維較細的原因,也正因為這樣才會導致肌力以及肌肉耐力都較弱。

表3 河南大學學生認為太極拳對柔韌素質的影響
太極拳作為一種螺旋纏繞的運動,它主要是通過肢體各部分的纏絲旋轉帶動全身各部分的肌肉以及肌纖維參與其中,從而可以使肌肉得以充分完全的拉伸,所以長期習練太極拳可以使肌肉的收縮能力增強,還能使肌肉的豐滿度和彈性增強。針對還在成長中的青少年來說,經常習練太極拳還可以促進肌肉收縮并帶動骨骼的牽拉,還能使肌體周圍的血液循環和全身的新陳代謝增強,改善周圍骨骼血液的供應,從而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對于發育成熟的成年人來說,習練太極拳通過改善肌肉的同時還能使骨骼的形態結構以及性能增強,使得骨骼變得堅固粗壯,抗折、抗壓、抗彎以及抗脫臼能力也會相應變強。太極拳對柔韌的要求極高,例如在24式太極拳中的左右蹬腳,要求腳尖向上,腳跟過腰,如果沒有很好的柔韌性,做出的動作就會不到位不標準,也起不到強身健體的作用,甚至還有可能危害到身體的健康,所以,提高自己的柔韌素質才可以使太極拳作用發揮到極致。
(3)太極拳對河大學生耐力素質的影響。
由表4我們可以看出,有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認為太極拳練習對耐力素質有影響,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認為沒有影響。其實當代大學生對體育鍛煉意識整體缺乏,生活作息的不規律導致無法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當有大強度活動量的時候,自己就會覺得喘不上氣,體能跟不上,耐力素質下降,長此以往,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出現肥胖癥,甚至有可能是猝死。

表4 河南大學學生認為太極拳對耐力素質的影響
太極拳屬于有氧運動,但它的運動強度在中低檔位,它的技術要領是呼吸自然,氣沉丹田,需要橫隔肌與腹肌的運動相結合并進行規律且均勻的呼吸運動,這樣便可減少呼吸頻率以此來增加呼吸深度保證持續供氧。王向陽在《太極拳對女大學生生理功能、腦功能及耐力素質影響的實驗研究》中指出參加太極拳鍛煉評率高的人,處于安靜狀態時心搏頻率會減少,心動徐緩自然,心臟的舒張延長,所以心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更多的血液也會充盈心臟,肺組織彈性增強,呼吸的深度和頻率隨人的新陳代謝變化而變化,使呼吸肌力量加強,從而改善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提高肺組織在單位時間內吸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
(4)太極拳對河大學生身體協調的影響。
由表5可以看出由絕大多數的同學通過練習太極拳可以改善身體的協調性,絕少數同學認為練習太極拳對身體協調方面沒有影響。在張培申《武術教育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促進作用研究》一文中通過實驗研究可以看出,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在立定跳遠方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可以看出太極拳訓練可以提高大學生立定跳遠的能力。

表5 河南大學學生太極拳練習后身體協調性變化情況
太極拳是中國的傳統武術,具有豐富的文化發展內涵。它不僅僅能夠強身健體,還能修心養性、陶冶學生的情操。大學生作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首先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進行太極拳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身體素質,改善人體神經系統的功能,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促進心理健康的形成。使大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克服困難、敢于拼搏、敢于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塑造全面人格,從而影響大學生價值觀、行為規范、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改變,推動社會的發展。
(1)高校擴大太極拳的推廣,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意識。
高校可以增加太極拳課程,多舉辦些太極拳的活動,加大對太極拳文化的宣傳力度,舉辦些太極拳文化方面的講座,加深學生對太極拳文化的認知;在平時上課時,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練習太極拳,培養學生練習太極拳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運動參與意識,提高學生體質健康。
(2)培養專業的教師,豐富教學內容。
學校應該對教師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對教師進行定期的考核;注重教學內容多樣化,豐富體育課程,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動學生,影響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