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江川
全力以赴謀黨建、強黨建、促發展,長慶油田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始終牢記是黨的長慶,是國家和人民的長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全力以赴謀黨建、強黨建、促發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建成了我國首個6000萬噸特大型油氣田,成為把能源安全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排頭兵,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十年來,長慶油田始終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牢記殷切囑托。長慶油田的發展,凝結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巨大關懷和殷切期望。2009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視察長慶隴東油區,作出了“創和諧典范、建西部大慶”的重要指示,極大地鼓舞和振奮了廣大員工的信心斗志。
長慶油田黨委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攻堅啃硬、拼搏進取,油氣當量當年攀上3000萬噸,2012年躍居全國首位,2020年跨越6000萬噸,2021年達到6245萬噸。新時代十年始終保持國內油氣田產量最高水平,以實際行動回報總書記的關懷和期望,全力書寫對黨、對國家的一片赤誠。
落實第一議題。長慶油田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首要任務,“第一議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第一時間”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連續11年組織黨員領導干部到中央黨校輪訓,持之以恒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基層、進班組、進崗位,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逐條逐項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石油行業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領會其中蘊含的哲學觀點、理論方法和政治要求,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推動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長慶油田落地見效,以實際行動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用好用活老區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持身在延安學延安、身在南梁學南梁,把延安精神、南梁精神等作為黨員干部培訓的必修課,打造了“好漢坡”等13個精神文化窗口和52個“長慶油田革命傳統教育陣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企首個“延安精神示范教育基地”落戶長慶油田。
在“為油而戰”的偉大實踐中熔鑄形成“忠誠擔當、創新奉獻、攻堅啃硬、拼搏進取”的長慶精神,鍛造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負重、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創造的石油鐵軍,讓精神之火閃耀在鄂爾多斯盆地,成為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干部員工為國找油、攻堅克難的紅色動力。
十年來,長慶油田始終把油田發展與國家繁榮富強、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緊相連,矢志不渝為國找油找氣,全身心投入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偉大征程中,以苦干實干詮釋忠誠擔當。
主動加壓跑出加速度。作為黨之長慶、國之長慶,只要國家有需要、中央有要求,長慶就有行動。油田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提升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把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動加壓、加快發展,制定“二次加快發展規劃”,提前3年實現6000萬噸目標,油氣當量年均增長300萬噸。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價的雙重沖擊下,逆勢突破6000萬噸。
今年以來,油田上下鼓足干勁抓上產,油氣產量有望突破6500萬噸,再創國內油氣田產量新高度,用“長慶速度”為黨的二十大獻禮,以百米沖刺的昂揚姿態跑出了一場油氣上產的馬拉松。按照規劃,到2025年長慶油田油氣當量將達到6800萬噸,繼續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當好“壓艙石”。
挑戰極限磨煉金剛鉆。長慶油田儲層屬于“低滲、低壓、低豐度”油氣藏,被形象地比喻為“磨刀石”,勘探開發難度世界罕見。長慶油田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超越權威、敢于超越自我的精氣神,大力解放思想、勇于斗爭,不斷挑戰“三低”極限,矢志不渝打造低滲透油氣勘探開發技術創新高地。
提出重新認識鄂爾多斯盆地、重新認識低滲透、重新認識自己的“三個重新認識”,創新形成了大型陸相三角洲成藏、致密砂巖氣成藏等“五大理論體系”,以及黃土塬三維地震、水平井優快鉆井、體積壓裂、綜合穩產方案“四大技術利器”,構建“叢式井、大平臺、立體式、工廠化”高效開發模式。長慶油田兩項技術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多項工程技術指標邁入世界領先行列。10年來,長慶油田新增油氣探明儲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用科技創新的力量叩開了油興氣旺之門。
轉型發展奮進高質量。長慶油田抓住規模優勢、產量結構優勢、區位優勢,落實“雙碳”戰略,加快新能源業務發展。以姬塬油田CCUS和蘇里格天然氣深度處理2個綠色低碳先導示范區建設為引領,規劃風光發電1100兆瓦,建成30萬噸/年產量的CCUS項目,建設1.69萬畝碳匯林,全方位構建風、光、電、熱多能互補新格局。
對標國內外一流石油企業,探索建立歸核化布局、市場化運作、數智化轉型、一體化集成的“四化”油公司模式,集中優勢求突破,優化結構提效能,盤活存量去包袱,把資金、技術、人力資源投入到油氣主業,用工總量始終控制在7萬人左右,油田發展的質量、效率和發展方式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
十年來,長慶油田的勘探成果、油氣產量、企業效益、勞動生產率等各項指標始終保持箭頭向上,生產成本、單位能耗、安全事故、環保風險等指標箭頭向下,利潤排名居國內油氣田首位,并入選全國國有重點企業管理標桿。
十年來,長慶油田始終樹牢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堅持聚焦基層抓黨建、抓好黨建強基層、建強基層促發展,不斷固本強基、提質增效,把基層戰斗堡壘建設得更加堅強。
黨建責任縱向延伸。建立完善基層黨建責任、制度、保障“三大體系”,推行明責、履責、考責、問責閉環管理。創新建立黨委委員分領域抓黨建工作責任機制,健全兩級黨委、黨總支、黨支部四級黨組織及其委員的黨建責任清單,分領域全覆蓋組織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現場述職。把黨建責任制考核結果納入班子年度業績考核體系,倒逼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抓好主業、落實責任。長慶油田上下聚精會神抓黨建的氛圍愈加濃厚,基層黨建工作基礎更加堅實,多次在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黨建考核中獲A級、A+級,并入選中組部“貫徹國企黨建會五周年精神典型單位”。
戰斗堡壘更加堅強。著力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把黨支部建在井站、班組和項目建設現場,創新形成“一域一型一支部”特色做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實現全覆蓋。將黨支部達標晉級作為夯實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抓手,創建公司級示范黨支部43個、紅旗黨支部177個、標準化黨支部661個,中國石油百面紅旗黨支部2個,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 2個。
選優配齊各級黨組織書記,開展“百名黨建業務人員、千名黨支部書記”進黨校活動,實施“雙培養一輸送”工程,打造“精品黨課”品牌,推行黨員積分管理、評星管理。350多個黨員突擊隊、2.9萬名黨員,在疫情防控、抗洪搶險、增儲上產等急難險重中當先鋒做表率,讓鮮紅的黨旗在鄂爾多斯盆地高高飄揚。
黨建價值充分彰顯。堅持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不動搖,構建思想、職責、工作、載體、考核五大融合機制,統籌推進基層黨建“三基本”建設與石油工業傳統“三基”工作有機融合,確定政治引領、組織融合等8項機制27項舉措138個著力點,有效地把黨建工作融入到生產經營的動員、組織、實施、保障等環節,讓黨建工作成為看得見的生產力。
創新黨的活動方式,聯合地方政府、乙方單位開展“區域聯合黨建”,做到組織共建、活動共辦、難題共解、發展共贏,讓區域內黨支部攥成拳、抱成團、出效益。深入開展“三亮四比一創建”“迎大考、擔使命、當先鋒、建新功”崗位實踐活動,深化黨員“一帶二”、黨員攻堅工程、“黨建+”等載體。廣大黨員主動站排頭、攻難關、戰風險,用實際行動展現了油氣報國的長慶擔當。
十年來,長慶油田始終把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實施“人才強企”工程,建立“生聚理用”機制,打好“選育管用”組合拳,建設低滲透和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人才高地,以一流人才引領一流企業。
鍛造“三強”管理人才。聚焦建設政治堅強、本領高強、意志頑強的管理人才隊伍,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突出政治標準、業績導向,注重在奪油爭氣、降本創效、疫情防控等大戰大考中發現使用干部。
加大優秀年輕干部選拔培養力度,采取競爭上崗、公開競聘、公開遴選等,把好苗子選出來、用起來。加強干部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分級分類開展“精準滴灌”式培訓,把常務副職、助理副總師、項目經理等崗位作為培養鍛煉的重要平臺,開展二、三級管理人員掛職鍛煉,選派優秀領導干部參與重點工程項目,讓干部在急難險重任務中經受磨煉和鍛煉。
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實干者撐腰,為干事者鼓勁。推行黨員領導干部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干部考核設置“不合格”比例,適時提醒、約談、函詢、誡勉,營造嚴管厚愛、約束激勵的新常態。
鍛造“三優”技術人才。聚焦促進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結構優化、科技骨干人才隊伍素質優良、技術專家發揮作用環境優越,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讓優秀人才“出得來”“用得活”“長得快”“留得住”。
緊扣發展精準培養,實施千人工程、千人計劃“雙千工程”戰略,著力培育以科技領軍人才、科技骨干人才、青年技術人才為核心的“千人工程”。實施“雙序列”改革,暢通人才發展“雙通道”,充分調動技術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
推進“紅工衣”(技能專家)與“白大褂”(技術專家)雙向合作交流,讓技術難題從生產現場走進實驗室、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現場,實現研發與應用無縫對接、科技與生產深度融合。重大項目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公開競聘、擇優選拔項目經理,對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和顯著經濟效益的項目負責人及團隊予以重獎,人才創新活力得到持續釋放。
鍛造“三高”技能人才。聚焦打造一批高水平技能領軍人才、錘煉一支高質量技能骨干隊伍、培育一批高績效一線創新團隊,著眼培育“石油名匠”,完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持續開展一線生產難題征集攻關、工作室交流等活動,打通高技能人才參與公司及以上科研項目渠道。
破除唯學歷、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等觀念,不拘一格選拔使用人才。培養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9人,全國技術能手、三秦工匠、隴原工匠7人,省部級五一勞動獎章、技術能手、技術標兵、勞動模范67人,奏響了“咱們工人有技術才更有力量”的時代強音。
加大高技能人才榮譽激勵,涌現出了“干石油把命搭上也值”的長慶鐵人王文漢、全國勞模劉玲玲、“油井醫生”楊義興、“技能標兵”陳思楊等,一大批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長慶英模,唱響了“我為祖國獻石油”的主旋律。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鞭。
黨的二十大報告擘畫了新時代強國之路,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我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做的重要報告,備受鼓舞、干勁倍增。
長慶油田將深刻領會黨的二十大報告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和戰略部署,始終牢記“創和諧典范、建西部大慶”的囑托,心懷“國之大者”,始終不渝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的趕考之路上,不斷強根鑄魂、固本強基,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壓實政治責任,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油田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資源勘探、油氣開發和新能源三大主業,堅決把能源的飯碗端在手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促進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長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