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丙偉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腦梗死為常見心腦血管疾病,老年人發病率高,若得不到及時治療,易誘發腦疝,嚴重者可造成病死[1]。本研究選取我院86 例老年腦梗死恢復期患者,探討自擬化瘀通絡活血湯聯合紅花注射液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選取我院86 例老年腦梗死恢復期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單一組和聯合組,各43 例。單一組女19例,男24 例;年齡60~73 歲,平均(66.05±2.62)歲;發病到入院時間1~10 h,平均(5.22±2.01)h;梗死部位:20 例基底節區,11 例小腦,1 例腦干,11 例腦葉。聯合組女20 例,男23 例;年齡61~72 歲,平均(66.86±2.47)歲;發病到入院時間1~11 h,平均(5.97±1.94)h;梗死部位:18 例基底節區,12 例小腦,2 例腦干,11 例腦葉。兩組基線資料(性別、梗死部位、年齡、發病到入院時間)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患者知情、自愿并簽署同意書;符合2019年《中國各類主要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腦梗死西醫診斷標準;符合2017年《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腦梗死中醫診斷標準;處于恢復期;年齡≥60 歲。排除標準:伴有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合并其他腦部疾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
1.3 方法:兩組均予以擴張血管、腦保護、降顱內壓、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規干預。單一組靜脈滴注紅花注射液治療,紅花注射液20mL 與500mL 生理鹽水混合,qd,治療1 個月。聯合組在單一組基礎上采用自擬化瘀通絡活血湯治療,藥方組成如下:甘草10g,川芎10g,枸杞15g,紅花15g,丹參10g,牛膝10g,炒酸棗仁10g,郁金10g,地龍10g,葛根10g,遠志15g,九節菖蒲15g,制何首烏15g,澤瀉15g,赤芍15g。水煎煮至300mL,1 劑/d,早晚各1 次,治療1 個月。
1.4 療效評估標準:治療1 個月后評估兩組療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下降91%及以上為基本痊愈,下降46%~90%為顯效,下降18%~45%為有效,未達上述標準為無效[5]。總有效率=(有效+顯效+基本痊愈)例數/總例數×100%。
1.5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療效;②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1 個月后血液流變學指標(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血小板黏附率),于治療前、治療1 個月后各采集患者4 mL 空腹靜脈血,抗凝后送檢,以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測定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③比較兩組NIHSS 總評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總評分,NIHSS 包括11 個評價項目,滿分42 分,評分越高,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ADL 包括梳妝、進食、洗漱等10 個條目,滿分100 分,得分越高,獨立性越強;④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頭暈、面色潮紅、惡心嘔吐等。
1.6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22.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聯合組90.70%高于單一組72.09%(χ2=4.914,P=0.027),詳見表1。

表1 療效 [n(%)]
2.2 血液流變學:治療前,兩組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 個月后,聯合組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血小板黏附率低于單一組(P<0.05),詳見表2。
表2 血液流變學 (±s)

表2 血液流變學 (±s)
組別n血漿黏度(mPa·s)纖維蛋白原(g/L)血小板黏附率(%)治療前治療1 個月后治療前治療1 個月后治療前治療1 個月后聯合組431.61±0.161.08±0.104.31±0.552.22±0.2138.16±3.8225.13±2.41單一組431.58±0.141.38±0.134.19±0.493.57±0.2837.33±3.5633.06±3.19 t 0.92511.9941.06825.2931.04213.007 P 0.358<0.0010.289<0.0010.300<0.001
2.3 NIHSS、ADL 評分:治療前,兩組NIHSS、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1 個月后,聯合組NIHSS 評分低于單一組,ADL 評分高于單一組(P<0.05),詳見表3。
表3 NIHSS、ADL 評分 (±s)

表3 NIHSS、ADL 評分 (±s)
組別nNIHSSADL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 治療前 治療1 個月后聯合組 43 15.34±1.58 7.16±0.69 46.62±3.34 72.18±7.09單一組 43 14.89±1.44 10.08±1.13 47.58±3.68 56.32±5.28 t 1.38014.4621.26711.765 P 0.171<0.0010.209<0.001
2.4 不良反應發生率:聯合組頭暈2 例、面色潮紅2 例、惡心嘔吐2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95%,單一組頭暈2 例、面色潮紅1 例、惡心嘔吐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3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453,P=0.501)。
腦梗死在中醫學中屬“中風”范疇,病因在于氣郁血瘀,以致氣血逆亂,瘀血阻滯于腦絡,對于腦梗死恢復期應以活血化瘀、通絡補氣為治療原則[2-3]。自擬化瘀通絡活血湯由川芎、九節菖蒲、地龍、牛膝、郁金、赤芍等組成,其中川芎味辛,性溫,可行氣開郁、祛風止痛;九節菖蒲味辛,性溫,可開竅除痰;牛膝味苦、酸,性平,具有活血痛經之功效;郁金味辛、苦,性寒,可活血、理氣、解郁;地龍味咸,性寒,可清熱、定驚、通絡;赤芍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之功效[4-5]。諸藥合用,共奏通絡止痛、活血化瘀、行氣祛瘀之功效。現代藥理表明,自擬化瘀通絡活血湯能提高纖溶活性,降低血液黏度,拮抗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液循環,具有保護腦組織、神經元的作用[6]。紅花注射液能建立起梗死區側支循環,改善血液黏稠度,提高血流速度,擴張外周血管,還能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環,緩解腦細胞缺氧、缺血。但紅花注射液單一應用于恢復期腦梗死,無法取得理想效果,與自擬化瘀通絡活血湯聯用,可發揮協同作用,提高療效,減輕神經功能損傷。梅穎[7]學者指出,自擬化瘀通絡活血湯、紅花注射液聯合治療老年腦梗死恢復期患者,總有效率達92.68%,可有效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本研究發現,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ADL 評分高于單一組,NIHSS 評分低于單一組,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
相關研究指出,腦梗死恢復期患者腦部動脈粥樣硬化,血液高度凝滯,血液黏稠度上升[8]。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1 個月后,聯合組纖維蛋白原、血漿黏度、血小板黏附率低于單一組,提示自擬化瘀通絡活血湯聯合紅花注射液應用于老年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可改善血液流變學。本研究還發現,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自擬化瘀通絡活血湯、紅花注射液聯合治療恢復期腦梗死患者安全性高。這與以上兩種藥物均為中藥毒副作用小有關。
綜上所述,自擬化瘀通絡活血湯與紅花注射液聯合治療老年腦梗死恢復期療效顯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與神經功能,增強自理能力,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