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香
古人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就讀書而言,可謂“讀法萬千,只取相宜”。讀書方法多種多樣,有通讀、略讀、精讀、選讀、跳讀、慢讀、快讀、寫讀、再讀以及有難度的讀和信息式閱讀等。我們讀書的時候,需要有選擇性地去讀,選擇的不僅僅是閱讀內(nèi)容,還有閱讀方法。只有方法合適,閱讀才有效率。
短小精悍的文章需要通讀和精讀相結(jié)合。通篇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把文章讀懂,對文章有整體的把握。而精讀則是把字字句句讀明白,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精讀應對文章的語言、結(jié)構(gòu)、內(nèi)容、寫作手法等進行精雕細琢的研讀,達到走近文本再走進文本最后深入文本的目的。在這樣層層深入的閱讀中,汲取文章的精華。
長篇小說可以精讀和略讀相結(jié)合。長篇小說篇幅較長,有的甚至晦澀難懂,且讀來難度較大,精讀是沒有必要的。以《射雕英雄傳》為例,小說中關于人名、地名、生僻字、部分環(huán)境描寫等是可以略讀的,這些并不會影響我們對小說情節(jié)的理解。而關于人物形象的描寫則要精讀,特別是關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等的描繪。這些內(nèi)容是加深我們對人物形象理解的關鍵所在。讀長篇小說還有一種很重要的閱讀方式,就是讀目錄。通過讀目錄,可以了解整本書的結(jié)構(gòu),甚至可以窺探到作者的寫作思路以及文本的大致內(nèi)容。
書海無涯,要有目的性地選讀。我們應多閱讀有益的書——能陶冶情操的書,能豐富學識的書,能獲得新知識的書,而不是來者不拒。有益的書給我們“正能量”,無益的書只會給予我們消極的影響,而當涉及到專業(yè)性書籍的時候,更需要選讀。但當涉獵,無可厚非,若要學深、學精、學透,就必須選擇專業(yè)性的書籍。
經(jīng)典美文需要慢慢品讀。課本上有許多經(jīng)典美文,如《春》《散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這些多次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名家名作,值得大家細細品讀。品讀經(jīng)典美文,要品味它的手法,品味它的語言,品味它的情感。經(jīng)典美文或帶給我們獨特的情感體驗,或教給我們寫作的手法,或給予我們美的享受,或引起我們強烈的情感共鳴,讓我們對作者的經(jīng)歷感同身受。
瀏覽信息時需要快讀或信息式閱讀。信息式閱讀是為了了解情況,看報紙、說明書、新聞的時候,就可以使用一目十行式的閱讀方法,在掃視過程中獲取自己需要的內(nèi)容。但需要明確一點,快速瀏覽是為了找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所以有時有必要中斷或停下來精讀。
讀與寫我認為是難舍難分的。“不動筆墨不讀書”強調(diào)了讀書與動筆的關系。閱讀過程中,有喜歡的詞語、句子可以勾畫,觸及自己心靈的地方可以批注,有疑問的地方也可標注;閱讀結(jié)束后,若是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寫成讀后感,這樣能夠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閱讀中,我們可能會得到一些寫作啟示,也可對文章進行仿寫。讀讀,寫寫,寫寫,讀讀,在讀中寫,在寫中讀,就會變成一個有思想的閱讀者。
經(jīng)典名著需要反復閱讀。經(jīng)典之所以為經(jīng)典,是因為它千古流傳,經(jīng)過了無數(shù)人的檢驗。經(jīng)典名著有一種魔力,在不同的年紀閱讀會有不同的體驗;一次讀、兩次讀、多次讀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少時不懂書中事,讀懂已是書中人”。
以《紅樓夢》為例,少時看《紅樓夢》,關注的是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的搞笑場面,讓人放聲大笑;青年讀《紅樓夢》,看到的是寶黛愛情的悲歡離合,不禁潸然淚下;老年看《紅樓夢》,看到的是賈府的興衰沒落,使人無可奈何。《紅樓夢》包羅萬象,書中不僅僅有愛恨情仇、興衰更迭,還有很多豐厚的寶藏:建筑家看到的是精妙絕倫的古典建筑,文學家看到的是富有文采的詩詞歌賦,醫(yī)生看到的是絕妙的醫(yī)學藥理,設計師看到的是精致華麗的古典服飾……《紅樓夢》值得我們細細品,慢慢讀,反復看。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應該多讀書,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稻糧謀”;我們應該讀好書,因為好書育好人;我們應該好讀書,因為你讀過的書會成為你一生的財富。
讀書之法千千萬,只有方法適合自己,才會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