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娜 相素芬 劉燕飛
(1.山東信誠建筑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000;2.中天昊建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東營 257000)
某建筑綜合體總建筑面積52755.66m2,建筑高度24m。地下室由車庫、儲物庫和設備用房組成,車庫設99 個停車位,面積為8893.97m2,占整個建筑綜合體地下室面積的60%。其中的車庫工程地面做法為:鋼筋砼防水底板→1m 厚1:9 灰土→100mm 厚C15 混凝土墊層→150mm 厚C20 混凝土隨打隨抹光→3mm 厚金剛砂耐磨地面面層[1]。
車庫作為綜合體工程中重要的一環,由于是重點民生工程,備受各方關注,經常有各部門及單位人員來訪,且作為后續綜合體建筑工程爭創“魯班獎”的重要組成部分,車庫工程施工質量必須精益求精。
地下車庫工程由于施工面積達8893.97m2較大,施工存在諸多難點,其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后續的使用功能及觀感,特別是存在的車庫表面經常與汽車輪胎摩擦而產生的耐磨地面合格率問題,對施工質量提出了嚴苛挑戰[2]。特別是對于綜合體要爭創“魯班獎”這一建筑領域最高獎的目標來說,作為重要分項的地下室車庫地面合格率必須達到95%以上。
對以往施工過的地下車庫項目的耐磨地面出現的質量缺陷展開調查,統計結果為抽檢655 點,合格583點,合格率89%,不合格點數72 個,占11%。(如表1所示。)
由表1 中可以看出,影響車庫耐磨地面質量的主要因素有:地面表面出現裂縫;表面平整度超標;起砂、起皮、麻面以及切縫不直,其中地面表面出現裂縫和表面平整度超標2 個因素最關鍵。

表1 地下車庫耐磨地面施工質量調查統計表
1.通過現狀調查并結合相關工程申報“魯班獎”實例,將QC 模式下的地下車庫耐磨地面合格率提高至98%以上。
2.不發生深層裂紋、表面細微裂縫長度控制在300mm 以內、裂紋面積發生率在0.03%以內。
3.地面表面光滑、沒有砂眼和磨紋,色澤一致,地面表面平整度控制在3mm 以內。
地面耐磨程度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經過調查分析、現場試驗、檢驗、測試、測量、專家評估等方式對車庫耐磨地面施工各關鍵節點進行了魚骨狀關聯圖法分析(圖1),綜合評價認為導致車庫耐磨地面出現質量缺陷特別是產生表面裂縫和表面平整度超標問題的末端原因有12 個,分別是技術交底不到位、培訓時間不足、模板支設不到位、模板選擇不合適、分隔縫設置不合理、金剛砂施工不及時、金剛砂施工不及時、人員車輛破壞、接槎處理不好、面層未按工藝要求充分抹平與壓光、原始施工機具簡陋、無專業抹光機具。并對以上12 個末端原因進行了要因確認,得出導致表面裂縫和表面平整度超標的最主要原因有3個,分別是:模板支設不到位、分割縫設置不合理以及面層未按工藝要求充分抹平壓光。

圖1 魚骨關聯圖法評價耐磨地面質量缺陷
確定要因后,依據QC 模式中的5W1H 原則制定地下車庫地面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對策表(表2)。

表2 地下車庫地面施工質量缺陷問題應對策略表
4.2.1 全過程規范模板支設
1.模板采用15 號的槽鋼,每次拆模后均對槽鋼進行修整,保證鋼的表面平整度偏差≤3mm,翼緣對腹板應保證垂直,模板應清理干凈,均勻涂刷脫模劑后可使用[3]。
2.測量員采用S1 型水準儀、塔尺在墻、柱上彈出+0.500m 的地面標高控制線,沿模板方向每2m 設標高控制點,地面縱橫每3m 設置中間水平控制樁。
3.支模板時,先在墊層上線,以電鉆沿線打Ф16孔,楔入鋼筋,然后用花籃螺栓調整槽鋼上口,使其上口偏差在1mm 以內。
4.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控制標高支設模板,技術和質檢人員全程跟班檢查標高及相鄰槽鋼間的表面平整度及分隔縫平直度[4]。
4.2.2 合理設置分隔縫
1.本工程柱網軸線尺寸8400*8400,根據規范要求分隔縫間距不大于6m,因此按每4.2m 分倉設縫。
2.結合結構圖中基礎梁位置,繪制分隔縫留置圖。
3.自墊層澆筑開始,施工縫留在分隔縫。
4.地面墻體、砼柱之間以油氈隔開,留出分隔縫。
4.2.3 完善抹面施工工藝
1.第一次干撒的耐磨骨料表面接近全部變黑的時候,用抹面機碾磨、分散耐磨骨料,使之與基層混凝土漿結合緊密,然后進行粗光磨平[5]??v橫磨平次數要確保3 遍以上,并提前用鐵抹子將邊角部位抹平。
2.第二次布撒的耐磨骨料吸收水分后,再用抹面機作業至少兩遍,作業時應縱橫向交錯進行,均勻有序,以避免材料聚集;邊角處用鐵抹子處理。完成此工序后改用抹光機進行大面積的粗光操作,這時機器抹平角度會逐漸調高,且越往后抹刀角度越高。粗光作業通常情況下進行兩次就可[6],粗光完成后需進行精光作業,通常要利用抹光機進行三遍及以上的精光操作方可。
3.面層經過抹光機作業后其會存在比較多很凌亂的抹紋,這時候需要進行抹紋消除工序,通常是人工用薄鐵抹子進行壓光操作來實現[7]。
經過上述措施的實施,使模板上平標高偏差始終控制在3mm 以內,側向變形始終控制在0.5mm 以內,且分隔縫間距控制在6m 以內,并與基礎梁對應,通過偏差抽檢發現平整度、標高始終處于目標控制范圍內,確保車庫地面面層成形后表面平整、光潔、色澤一致、觀感良好。并對已完工的地面層進行了質量檢查,總共檢查點數215 個,主要檢查包括平整度是否良好、顏色是否均勻、表面是否出現裂縫、切縫是否平直以及是否出現起砂、起皮、麻面等項目,其中合格點數為210,合格率達到了98.1%,超過了預期目標,成效顯著。
針對地下車庫地面工程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耐磨地面合格率不高的問題,要因分析明確了表面裂縫和表面平整度超標是最關鍵的兩個要素,并據此開展了基于QC 模式下的地下車庫耐磨地面施工質量控制,并分別從全過程規范模板支設、合理設置分隔縫、完善抹面施工工藝三個方面進行了針對性措施應用,經過上述措施的實施,車庫耐磨地面施工的各工序均一次成優,地面平整、分割縫筆直、無空鼓、無裂縫、無起砂,驗收合格率達到了98.1%,而且有效避免了返工返修造成的人工、材料、機械等的浪費,確保了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工程評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