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曉飛
(浙江省超維建筑設計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我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始終面臨能源資源緊張問題。在現代化時期,由于過度開發資源和能源,忽視自然環境保護,環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因此注重綠色建筑的發展,合理開發和利用現有資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也顯得越發重要。在建筑設計過程中,我們要正確認識和了解綠色建筑的設計要點,遵循綠色設計的基本原則,全面展現環保理念,落實節能措施,以此確保綠色建筑設計發展的空間廣闊性,實現生態環境的長久穩定發展。
在人類發展史上,建筑擔負著幫助人類抵御自然危害的重責,幫助人類從自然規律、環境變化中超脫出來;到了現代,我們除了對建筑的本質需求,還需要建筑回歸到自然中去,與自然環境和諧共處。
綠色建筑是指建筑與周圍環境構建的穩定長久的生態系統,是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在建筑的生命周期內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建筑是多學科領域交叉支持,多主體共同管理維護的一個系統[1]。
綠色建筑設計是從設計的本源出發,以經濟美觀實用為基本方針,既注重使用者的實際使用體驗,也考慮與環境的相互共生。
1.2.1 設計內容
在綠色、生態的基本大方針政策下,要始終秉持綠色建筑的理念,在保證自然環境健康發展的同時,合理應用生態原理,深入探索生態環境的創新化建設路徑。綠色建筑設計階段比較注重保護環境和節約能耗,以此促進建筑設計的和諧穩定發展,維護人與自然的協調性。結合環境和建筑,充分應用自然環境和人工改造方式,全面減少建筑施工、運行行為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影響[2]。
1.2.2 設計原則
在設計過程,應充分考慮地域的特殊性,結合當地自然地理氣候、人文資源、經濟條件等特征,分析、總結和吸收當地傳統建筑對資源環境的設計和運行的優勢,再通過分析綠色建筑設計內容,可以明確綠色建筑設計宗旨,必須確保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系統的有效融合,建立互補互助的關系。在設計綠色建筑時,應當遵循以下原則標準:一是確保建筑施工的低消耗原則。在優化設計綠色建筑時,應當全面降低資源能源的消耗量,將建筑施工建設,控制在滿足生態環境保護的范圍內。二是可再生使用原則。一般來說,綠色建筑是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確保資源和能源的可持續利用,確保綠色建筑具備自我調節、自我監控的功能作用。在規劃設計期間,減少建筑外部環境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影響,全面發揮出綠色建筑物的功能和作用,以此實現長久穩定發展目標。
1.2.3 以人為本原則
綠色建筑設計必須遵循以人為本理念,設計活動都應當滿足基本功能性、實用性需求。在設計綠色建筑時,首先應當滿足人類身體需求,注重建筑的聲、光、熱工和室內環境等方面,以免影響人類的正常活動。在選擇和使用建筑材料時,我們必須減少污染源的排放,尋找新的和可回收的能源和資源來取代不可再生能源,并為環境保護做好充分準備[3]。
近年來,我國推動有關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法律法規,深入踐行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建筑領域開始廣泛推廣應用環保型材料,降低建筑碳排放,實現資源能源的二次利用,以此減少材料投入成本,同時營造良好的建筑室內環境,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需求。在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的同時,可以幫助建筑企業減少資源能源浪費,合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融合環境保護理念。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有助于提升建筑企業知名度,進一步加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在現代建筑設計期間,合理滲透環保、節能的綠色思想,有助于擴大建筑企業的市場份額,確保建筑企業可以采用新型設計方式加大關注度,吸引消費者注意,以此提升建筑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增加企業經濟利潤。因此,綠色建筑既能夠提升居住舒適感,也能夠為建筑企業帶來可見效益[4]。
建筑與環境屬于相輔相成關系,在現代生產力發展中,建筑開始轉變單一的“庇護”功能,逐漸擴展為生產、運行等多項功能,建筑形式也不斷多樣化。建筑形成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溝通橋梁。在具備上述功能后,建筑開始具備資源消耗、廢物排泄等功能,和周邊環境的關系密切。建筑對于周邊環境的影響較大,所以必須合理選擇建造場地,避免在惡劣環境地區開展建筑行為,合理應用土地資源。在前期規劃設計、施工建設等環節,都必須注重周邊環境保護,場地內建筑物的布局、形式、高度、體量、色調等應與場地周圍環境和城市空間肌理相協調,并與周邊自然環境建立有機共生關系。在項目運營期間,也應當注重環境保護功能,保持或提升場地及周邊地區的生物多樣性指標。采用綠色建筑設計,可以有效實現上述功能,維護生態環境效益[5]。
在建筑設計中,應優先采用被動式設計方法,減少建筑能耗,提高室內舒適度,建筑極易受到外界自然條件的影響,在設計時必須做好考慮和平衡問題。例如: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風,可以改善維護結構的保溫隔熱性能,但是外窗玻璃面積過大,又不利于建筑節能,并且容易對周邊環境造成光反射等危害;遮陽措施會對建筑采光造成影響,但是合理地遮陽措施又有助于提高維護結構的隔熱性能。在不同溫度地區,由于日照時間與強度不同,受季風影響不同,在滿足生產生活的同時,合理選擇建筑朝向、體型,優化設計建筑窗墻比,以此滿足節能要求。比如北方地區必須對建筑體型系數進行限制,因為體型系數越高,對建筑保溫節能效果的影響就越大。對于我國南方地區來說,注重增加自然通風,縮短空調系統的使用時間,以此促進自然通風,此時就無需限制建筑體型系數。建筑外立面設計時,不同氣候地區所應用的措施不同,例如南方建筑比較注重太陽輻射熱,因此會對東西向窗墻比進行限制。
在基本確定建筑體型后,就要合理地選擇建筑材料。例如合理選用高強度鋼筋、高強度混凝土、高強度鋼材等建筑結構材料,可優化結構設計、減小構件的截面尺寸及材料用量,同時也可減輕結構自重,減小地震作用和地基基礎的材料消耗,以達到節材的效果。砌體材料可選用自保溫砌體,減少墻身自重,增加保溫性能。玻璃外門窗的面積較大時,可以選擇斷熱鋁合金型材和中空玻璃等,不僅考慮到了節能的需要,也對建筑的隔聲、氣密性要求有顯著提升。建筑內部裝修采用裝配式吊頂、裝備式內墻、整體式衛浴廚房、管線集成與設備設施等也有利于節約建筑材料。在選用建筑材料時,都應注意材料的有害物質釋放量應滿足國家相關規定。
在實施“降低建筑能耗”時,需要采取以下方法:合理選擇保溫隔熱材料,減少空調暖風系統負荷。在使用期間還應當減少水資源浪費,可以使用低流量蓮蓬頭,具備節能性能的馬桶和洗衣機。在建筑內部應用節水工具與設備,有助于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在設計建筑給排水系統時,設計人員應當推廣節水型工具與設備。例如選擇浮球閥,提升節水效率。同時選擇節水型給排水器具、閥門和水龍頭。選用節能型電氣設備和節能控制措施,例如走廊、樓梯間、大堂、地下停車場等場所的照明系統采用分區、分組、定時、感應等節能措施。道路和景觀照明具有深夜調光控制功能。電梯選用節能運行功能。當兩臺以上電梯成組設置時,配置具有節能運行模式和群控功能的控制系統。根據適用條件和當地資源,合理選擇太陽能系統、地源熱泵系統、空氣源熱泵系統等可再生能源系統,減少傳統能源系統的環境污染和生態資源消耗。
相比于傳統建筑來說,建筑企業必須將現代節能技術應用于具體施工。通過使用新型環保材料,可以將傳統的建筑技術逐步轉化為智能技術,從而促進建筑的智能化發展。例如,在特定的施工時間,可以使用外墻保溫集成板。它不僅具有良好的抗壓性和抗沖擊性,而且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智能建筑的施工過程中。新型環保型材料具有以下特性:新型環保型材料具有較強的質量,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整體重量;該類材料的實際使用避免了天然資源的大量應用,主要是以廢棄物以及固體廢渣為主要來源;在生產制造期間,主要使用的是對環境產生污染程度低的材料,并且提升能源的使用率,顯著提升了環境質量,促進生態平衡;該類材料的主要設計理念在于保護居住環境。改善和加強生活品質,不會對人體造成較大的危害。
BIM 技術可以支持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和應用,有助于項目建設各階段、各專業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避免重復工作,有利于提高整個項目的質量和效率,降低成本。例如,在建筑節能設計中,可以通過BIM 技術優化建筑自然采光與通風的關系。首先,模擬通風環境。合理利用自然風可以提高建筑節能效果,降低建筑能耗。BIM 技術可用于建立三維模型、綠地和建筑布局,調整和使用綠地和室內外環境,提高自然風的有效利用率,避免渦流和停滯問題,影響自然風的利用。其次,模擬室內照明。因為室內采光設計的步驟比較復雜,涉及很多計算。通過應用BIM 技術,可以實現室內照明模擬,設計師可以向系統輸入環境參數,包括建筑日照數據和氣候數據。通過數據計算和分析,可以保證窗墻比的合理性,充分利用自然光源,減少能源浪費[6]。
第一,利用綠色建筑設計,優化建筑材料的使用標準,全面發揮出綠色建筑材料的作用和價值,以此降低環境污染,減少資源能源消耗。因此,我國注重綠色建筑設計推廣,以此提升建筑性能,優化配置資源與能源,處理好資源、能源緊缺問題。
第二,建筑施工建設中,注重保護水資源,減少施工期間的水資源浪費。制定標準化的水資源利用規劃,減少水資源污染。施工建設期間還應當節約電力能源,制定一套完整的電力能源使用規定,組織施工人員學習電力能源的正確操作知識,同時使施工人員明確節能環保行為對于工程建設的意義。
第三,在綠色建筑設計與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積極調整和改進各種施工步驟,以確保綠色建筑設計體系的效率。工程管理人員通過歸納總結,優化完善綠色建筑工程的內容[7]。
第四,在綠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通過設計增加大眾對建筑、社區的參與感,引導使用者的綠色意識,在建筑后期的運營維護管理過程中,自發地增加綠色行為,也是綠色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綠色建筑可以滿足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同時也可以為節能環保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在建筑設計規劃過程中,應當立足于實際情況,全面考慮和分析使用者的實際需求。通過分析我國建筑設計現狀可知,綠色建筑設計與施工面臨的挑戰與問題比較多,在具體設計實踐中,應當展現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大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為居住者提供健康環保的居住環境,以此促進建筑行業的長久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