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玲
(天津市寶坻區婦產醫院,天津 301800)
應激是指機體在社會、心理因素及各種內外環境因素刺激下導致的全身非特異性適應反應,是抑郁、焦慮等精神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1]。大量研究證實[2],身體或情感受到傷害的人具有較高的抑郁風險。母嬰分離是指新生兒娩出后,由于新生兒疾病被轉入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監護,造成母嬰被迫分開[3]。在這種情況下,母親因擔心嬰兒健康、牽掛孩子等因素產生緊張、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產婦身心健康。據統計,產后抑郁患病率高達15%,其發生與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有關,而應激是最重要的環境因素[4]。本研究旨在探討母嬰分離應激對母體抑郁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產科分娩的產婦180 例,將因各種原因導致產后母嬰分離的90 例產婦作為觀察組,年齡(27.65±3.95) 歲;初中文化程度34 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6 例;分離時間(3.53±1.02) d。選擇同期產后母嬰同室的90 例產婦作為對照組,年齡(27.95±4.01) 歲;初中文化程度35 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55 例。兩組產婦上述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因新生兒疾病與嬰兒分離,且分離時間≥24 h;產婦年齡≥20 歲;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有產婦自愿參加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既往存在精神障礙或神經系統疾病者;產后出血、產褥感染等并發癥者;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者。
1.2.1 調查工具
采用自評抑郁量表[5](SDS)評估產婦的抑郁癥狀。SDS包括20 個條目,每個條目為1~4 分,共計80 分,每個條目分值相加為總分,以50 分為評分臨界標準。50~59 分為輕度抑郁,60~69 分為中度抑郁,>69 分為重度抑郁,得分越高,說明抑郁程度越嚴重。本研究測得其Cronbach's α系數為0.87,內容效度指數為0.95。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6]評估應激水平。該量表共48 項,其中工作學習7 項,社交13 項,家庭生活28 項。事件影響程度分為無影響、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分別記為0 分、1 分、2 分、3 分、4 分。生活事件總分等于各項之和,分數越高,說明生活事件應激水平越嚴重。本研究測得其Cronbach's α系數為0.85,內容效度指數為0.93。
1.2.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者在調查前向所有產婦詳細解釋本研究的目的及意義,被調查者現場填寫問卷,1 h后收回問卷,由調查員對調查的內容進行檢查,若有遺漏,及時填補,有疑問現場詢問核實。
1.2.3 質量控制
問卷調查表均由我院專家指導、查閱并收集相關資料修改完善后確定調查內容。問卷調查時由專業人員進行正規調查,現場給予指導并回收問卷,對問卷進行審核最終核對錄入數據庫。
觀察組產婦抑郁發生率及SD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抑郁檢出率及SDS評分比較
觀察組產婦LES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LES評分比較單位:分
新生期母嬰分離產婦中度、重度、極重度應激水平與母體抑郁呈正相關(P<0.05),而無影響、輕度應激水平與抑郁無明顯相關性(P>0.05)(見表3)。

表3 新生兒母嬰分離應激水平與母體抑郁的相關性分析
新生兒娩出后,少數新生兒因病情需要進入新生兒監護室治療,時間由幾天到幾個月。產婦從妊娠—分娩,生理和情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加之產后母嬰分離等應激因素,產婦出現心理變化和情緒波動,嚴重影響產婦恢復。因此,需要分析母嬰分離產婦的心理狀況,為以后產科臨床工作提供科學指導。應激是指機體在社會、心理因素及各種內外環境因素刺激下導致全身非特異性適應反應,這些因素被稱為應激源[7]。抑郁癥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心理疾病。抑郁是由不良應激源誘發的緊張、擔心、恐慌等多種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的產生與人的心理需求滿足有關[8]。母嬰分離后產婦想見自己的孩子卻得不到心理滿足,從而導致抑郁情緒的產生。本研究結果顯示,母嬰分離產婦SDS評分高于母嬰同室的產婦(P<0.05),且產后抑郁發生率高達55.56%,說明母嬰分離產婦存在較高的抑郁風險。多項研究表明[9],母嬰分離產婦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由此產生不同的情緒變化及各種需求行為,產婦的壓力越來越大,從而導致抑郁。產后抑郁主要與生活事件應激水平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抑郁與中度、重度、極重度應激水平呈正相關(P<0.05)。提示隨著應激水平的加重,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生率也隨之升高。由于孕婦所受生活事件應激反應較大,受到工作、經濟、教育小孩、婚姻、養育父母等方面的諸多壓力,應激水平進一步加大,產婦抑郁程度也隨之加重。母嬰分離的分娩結果與她們預想的不一樣,對產后所發生的事件沒有任何準備,加之看到其他母親和自己的寶寶在一起,令她們感到十分痛苦。再加上產褥期產婦還要應對自己的治療和恢復,使心理負擔加重,從而導致抑郁。有研究表明[10],母嬰分離作為一個強烈的應激源,是促進母親抑郁發生、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今后的產科工作中,醫護人員要高度關注母嬰分離這一特殊群體,針對性地給予更多的關心,緩解其應激壓力,預防產后抑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