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剛

鹽湖,目光所及是一片灰褐色的土地,而不是想象中的大雪紛飛之后白花花的鹽蓋。柴達木盆地的風卷來了沙塵,成為新的覆蓋層,或者說是鹽湖的掩護層。只需淺淺地撥開層沙土,就能看到結晶的鹽,寶貴的鹽,能使一個部族強壯的鹽。
有一種鹽叫珍珠鹽,顆粒狀,如珍珠一般大小不一的渾圓,或者類似渾圓。現在的世界是以珠寶財富為重,狀若珍珠的白色鹽晶體,顯得那樣普通,甚至有被世界冷落的感覺。可是,怎么能設想沒有鹽的生活?沒有鹽的生命,是枯朽的生命。
那巨大的鹽柱使我目瞪口呆,它是鹽的堆積嗎?它是鹽的凍結嗎?自然之手也許別有深意,它要架構的是一種生命建筑。支撐每一個肉體生命的無限美妙的結構中,離不開水,離不開鹽。有此等物質為基礎,才有生命的活力。大地與其上的生命中,不僅有色彩而且有味兒,不可或缺的味兒,咸和鹽。
鹽可為花也!鹽花是鹽湖地貌中最富詩意的佼佼者,當柴達木氣溫驟升或下降,鹽湖水分隨之蒸發加速,溶解在鹽湖中的鹽分因濃度飽和而析出,成為姿態各具的晶體,成簇成堆的雪白,如凝固的浪花,制鹽人稱之為鹽花。鹽花是曼妙多姿的花,也是多變善變的花。它只服從于自然法則——空氣中的水分及溫度而千變萬化。鹽花從不凋謝,鹽湖里每天都有新的鹽花;在同一鹽湖里,鹽花美美與共卻各有姿色,它們決不雷同,誰都希望擁有多樣化,鹽湖亦然。鹽湖中有湖中湖。鹽湖的湖底是鹽的結晶體,湖中湖則不同,鹽水深藍,發青,不凝固,拒絕晶體析出。《湖沼學》作者、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高萊說:“青的顏色在湖泊中是相當少見的,而綠的顏色時常可見。”我從青海湖畔來,卻不曾想到柴達木鹽湖中也有青色的湖。專家的解釋是:湖中湖地底下,有泉眼噴出淡水,咸淡水相融相洽,咸度不夠而無法結晶,而成為深藍,藍到深處是青色。
青色,會使人想到青花瓷。
青色,天香國色也。
(摘自《人民文學》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