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

前段時間,牛津大學在其官方賬號上給全球網友出了一道題:在午夜空蕩蕩的街道上闖紅燈應當算違法嗎?網友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不違法,因為這個時候警察攔你是沒有意義的,而且路上沒人,闖紅燈不會發生事故。法律是可以在抽象的“善”和特殊情況之間搭起一座橋梁的。也有人說違法——什么樣的道路能被歸類為空道路?能保證一輛車都沒有嗎?無論是夜間還是白天,這種行為都會產生風險,增加發生事故的可能性。
可能在大部分人看來,絕對地遵守規則,略顯刻板。但在我看來,明確的規則是降低風險的一大保障,規則就是規則,不管道路上是不是空的,我們都必須遵守。
羅振宇曾說:“規則的本質,不是表面上看起來對我們的限制,它其實是風險的外包,文明的饋贈?!蔽疑钜詾槿?。在很多時候,規則甚至能幫你規避風險,成為你生命的一道防線。
曾看過這樣一個視頻:深夜,兩個外賣小哥同時在一個亮起紅燈的路口停下。此時,路口的車流量并不大,其中一個小哥選擇遵守交通規則,耐心等候;而另一個小哥卻等不及這一會兒,見沒有車便抱著僥幸心理闖了紅燈,結果被一輛疾馳而過的車撞飛了……在有規則的十字路口,因為做出不同的選擇,兩個人的命運走向了不同的結局。
曾有個微博大V發文說自己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在大學讀書時,但凡發現圖書館里有他喜歡的古書,就統統借來不還。
他是怎么鉆圖書館制度漏洞的呢?他在校時,學校圖書館規定,如果不能還書,要按照圖書標價的三倍償還,三倍仍不足10元的依然按10元賠償。而他看中的古書大多原價是幾毛錢,所以他就這樣按10元一本的價格,把圖書館里的《全唐詩》《李白全集》《樊川文集》等多套20世紀50年代的古文書“賠”回了自己的書房。
他把學校的圖書館當作舊書攤,利用圖書館的制度漏洞,用最便捷、性價比最高的方式,滿足自己的收藏愛好,而其他人卻永遠看不到這些年代久遠的書了。有媒體對此評論說:“身為社會的一分子,必然要多一份道德的束縛,總游走在底線邊緣,秀自己的道德瑕疵,絕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p>
羅翔曾說:“道德要靠自律,因為道德從來都是用來約束自己的,不是做出來給別人看的;而遵守制度規則,就要靠他律,不去鉆制度的空子,給自己多留一份道德的底線,終歸是每一位社會人該有的覺悟?!?/p>
一位留學生在國外留學時,發現當地公共交通系統的售票處是自助的,乘客自行買票,車站也幾乎都是開放式的,不設檢票口,也沒有檢票員,甚至連隨機性的抽查也很少。于是,她便拿定主意,逃票上車,為省下一筆錢而沾沾自喜。
所有的一切都非常順利,此后逃票上車成了她的日常。但等到她大學畢業時,卻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連連碰壁。這位留學生各方面都很優秀,也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她十分不解,最終從一名HR的口中得知,自己頻頻被拒的原因竟然只是她的信用記錄里有3次逃票被處罰的記錄。HR表示,逃票這件事可以證明兩點:第一,你不尊重規則;第二,你不值得信任。
社會需要規則來維持正常運行,個人也需要規則來約束自我。輕視規則的人,永遠不知道哪一天,就搬起石頭砸到了自己的腳。
(摘自“MBA智庫”微信公眾號,蘿卜葉子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