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地方電力有限公司安澤分公司 王 洋
當電網發生重大事故致使供電中斷時,將使整個社會陷入癱瘓,帶來重大的直接和間接的損害。要防止電網發生故障,必須采取正確的調度方法,這與電網發生故障時是否能夠及時進行維修有關。
與此同時,由于電網自身的危險性,給電網的維修帶來了許多風險,隨著設備復雜程度的提高,對維修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會對用戶的供電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還會危及到維護工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電網發生故障時要采取有效的調度措施,以確保電網的穩定運行,以及維護工作順利進行,降低電網故障對社會的影響。
確定辨識對象。識別風險源,首先要找出所有可能的風險對象,然后再進行識別和量化。在實際的電力系統運行中,工程對象要求運行維護部、安全監察部、變電運維室、輸電運檢室等多個部門的協調工作。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須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下一步的風險分級;辨識風險源。識別出風險來源的對象,并根據實際的生產過程仔細地分析各種危險因素,然后再根據經驗法、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及事故樹分析法等對風險來源進行識別,可對風險來源進行定性評估。
分析觸發事故的所需條件。風險源是指在特定的操作模式和環境下產生的危險。在確定了風險來源之后,必須對各個風險源的外部觸發條件進行深入地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危險的發生;分析觸發條件。風險源要想引發意外,就必須滿足一切引發事故的臨界點。因此,在風險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確定風險的來源在哪里、什么時間、什么人會造成這樣的風險,以及它們會以何種方式發揮特定的影響。
界定影響范圍。風險源只能在一定的范圍內,對所有的目標造成損害。在進行風險分區時,需知道不同的風險的特征,所以要全面考慮可能對周圍環境造成的一切影響。如果遇到水災、火災、爆炸等具有蔓延性和擴散性的風險源,首先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情況下,才能判斷出事故的具體情況。如有一些風險源對城市乃至社會的應急救援部門產生負面,就需對這些風險源進行有效界定;恰當評價風險源。風險源的影響范圍和風險大小因其對象的差異而異,風險管理單位應根據具體的情況科學地分析和判斷風險源。運用仿真模擬法、矩陣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等對風險源進行評估,以科學、準確地確定風險源的危險等級。
明確風險源等級。在成功地識別風險源、判斷分析和評價風險源的影響程度后,要對風險源引起的危險進行分級。風險等級有五個等級,分別是稍有風險、一般風險、顯著風險、高度風險、極高風險,并根據評估的風險等級建立相應的風險預控方法。
外部風險:電網的分布范圍很大,周圍的環境條件也很復雜,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電力調度運行的安全。電網存在以下外部風險:山洪、地震等具有區域性特征的自然災害;自然災害和惡劣氣候。如,由于受臺風影響,夏季雷雨天氣較多,輸電線路乃至變電設備受到雷擊和漂浮物的影響,容易發生短路;高桿植物的影響。在邊遠地區,如沒有及時地檢測和清理這些高桿植物,很可能會因風向的影響使樹木碰到輸電導線造成短路,引起跳閘;外部力量的破壞。城市中心區的輸配電線路易受外力破壞,如市政建設、機動車等。在雷雨、臺風等惡劣氣候條件下,由于各種突發事件的原因,使得應急處置任務繁重,導致電力系統的結構變動,加大了電力系統調度運行的風險。
內部風險:電力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存在多種不確定因素,在運行過程中發生的隨機性故障常超出人力控制范圍。一些系統中存在的風險早在設計階段就已存在。如,了解電網的設計是否存在不合適的情況,設備標準能否滿足正常運行,批復內容是否簡潔明了,是否會出現死循環命令,是否符合工作的集中開展。此外,由于變電所布點不足、電源布點不當,導致電網調度運行存在風險,因此要在初期就制定相應的設計與控制措施,以防止運行過程中的風險問題。
人為風險:在電力調度過程中工作人員缺少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也是出現故障的主要原因。如工作人員在輪班時沒有明確的交接,出現誤調度和誤操作,就會產生更多的安全風險。調度指令的發出和接收端對指令的誤解,都會使調度的安全風險增大。調度工作是一項復雜、高強度的工作,需24小時不停地輪班,員工很可能會感到精神上的疲憊,造成了在工作過程中的錯誤操作,或是在下達調度命令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電網的實際運行狀況,僅憑個人的經驗和記憶力,使調度工作中的故障判斷精度下降,從而造成誤送電。此外,接收工作的人員缺乏專業知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無法及時、客觀地反映出設備的工作狀況,從而會降低調度員在突發事件中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從而加大了調度運行的風險性[1]。
管理風險:在電網調度過程中,由于安全風險管理工作的不完善導致了電網的安全風險增加。一些電力調度人員對調度的安全認識不深、安全意識不強,在實施過程中的行為不規范導致了安全事故。同時,在電網運行中如果對維護工作沒有規劃,將會導致電力調度工作變得更加繁重,從而導致電力調度過程混亂。電力調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連續的過程,如其中一個環節發生了故障,將會嚴重地影響到下一步的運行,從而影響到整個電網的運行。
持續開展電網運行風險的評估。電力系統風險評估是通過對可能引起電網安全隱患的危險因素和危險事件進行分析,并依據相應的分級標準,對電網事故的影響程度進行分級。評估的標準是根據造成電力系統負荷減少的比例、造成城市供電的比例、發電廠或變電站的安全問題造成的外部停電的影響和持續的時長進行的。進行風險識別和評估是為對電力系統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以整個系統運行為中心,通過各部門之間的橫向協同和縱向溝通,把風險控制納入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在此基礎上,要充分利用公司的職能,從各個專業的視角確保各項風險防范措施的落實。
加強設備的運維。當電網運行負荷不大時,要加大對機組的巡視力度,并組織有關的人員定期檢查重點部位,及時查找和排除故障。在調度模式方面,還要求有專門的專家對電網進行科學、合理地調節,確保各有關的設備都能正常、平穩地工作,確保電網的安全和穩定。設備運維人員要及時向調度部門報告設備的狀態,如設備故障、負載等情況,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設備的運行風險。
合理安排運行方式。電力系統的安全和穩定運行離不開強大的網絡架構,電網的運營模式要結合電力系統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線路、主變、母線等重要設施的工作模式,以增強電網的安全可靠性,減少電網的運行風險。同時,要針對設備的維修狀況,合理安排電力供應次序,并及時發出風險預警,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以減少在檢修模式下的調度運行風險;避免人員的操作失誤。在電力調度中,由于員工不具備良好的作業習慣和較強的責任心,會造成員工在生產作業中的失誤。為此,必須對電力行業的從業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并強化其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2]。
加大調度系統的技術投入。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先進的技術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增加技術投入、分類顯示各種信號和信息、分級預警等,能夠讓調度員準確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從而提高調度員對電網的監測和應急處理能力,減少電網調度的風險。
提高電力調度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專業技能。調度員是電力系統的運行和突發事件的指揮者,因此加強對調度員的管理對降低電力系統的安全風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應加強對調度人員的培訓,加強他們對故障的分析與處理能力,提升有關人員的專業技術,使他們更好地掌握電網的運行模式,并對其進行核查,確保其正確地完成操作,確保調度工作的質量。同時進行無劇本的演練,然后進行總結和評價,吸取教訓和經驗,把演習的結果運用到工作中去,使員工具備應對突發事件的技能,及時地察覺到電力系統的運行風險,預測和制定防范突發事件的對策[3]。
完善制度規避風險。規章制度的完善是提高電力調度能力的捷徑。電力企業具體可對調度行為進行規范,合理把握設計故障應對原則,對設備的具體操作進行規定,從而保證電力調度安全開展。電力企業要合理規范工作中的各項行為,避免工作過程中因操作不當引發風險,同時保證調度人員和操作人員的密切配合,進而實現電網安全操作。建立相關制度時要充分考慮國家標準及市場規范,從而達成分析電力調度各項風險的要求。電力企業要加強對管理工作者的能力測試,保證管理者有能力開展管理工作,幫助工作人員解決實際問題[4]。
綜上,電力企業在開展電力調度工作中,要充分發揮電力調度工作作用。工作人員在安全風險防護過程中,要合理按照風險源辨識步驟,快速找到風險原因。在風險管理過程中,電力企業和電力工作者要注重相關工作開展,針對不同風險因素開展防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