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紅
初中英語涉及的重點、難點較多,不少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在進入初中后常感到學習吃力,失去學習信心。情境教學法能夠為學生創建英語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了解英語知識的內涵,實現知識的延伸,從而產生學習熱情。“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為主,強化學生的英語認知能力,利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輕松學習英語。
利用多媒體設備,打造趣味性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初中英語教學方式也不斷優化。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設備,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將關注點放在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目的。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打造趣味性課堂,通過豐富教學情境、優化教學氛圍,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感受英語知識的魅力。初中生處于青春期,情緒起伏波動較大,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若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過于單一,學生可能會產生厭倦心理。為此,教師應善于發掘學生的成長特點,將教學內容、多媒體設備與學生喜愛的教學活動相結合,從興趣入手,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意愿,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學習目標。
例如,在開展“This is me”單元教學時,教師要先為學生講述關于問候詞和自我介紹的語法句式。在學生掌握如何應用“Hello”“Whats your name”等知識點后,教師可為學生播放一些帶有問候語和自我介紹的視頻片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并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在這樣的情境中,你會怎么介紹自己?”這樣做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使學生對知識產生更清楚的認知,為發展學生的英語思維打好基礎。
創設生活情境,拓展知識體系
英語學習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在了解知識層面,更需要學生通過學習梳理英語知識脈絡,提高英語實踐能力,將所學應用于實踐,從而實現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雙提升。教師在教學中也應明確這一點,幫助學生掌握英語技能,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這不但是英語教學的初衷,而且是“雙減”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
讓學生掌握一門語言最好的途徑是使學生處于語言學習環境中,為學生打造英語情境,做到聽講一體化,使學生在了解英語知識的同時提升英語應用能力。但從目前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學生缺少英語語言應用環境。為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創設生活化情境,幫助學生建立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感受學習樂趣的同時明白學習英語的意義。
例如,在開展“Friends”單元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的朋友,分析朋友的性格特點,總結如何與他人成為朋友。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無法掌握此知識要點,在用英語介紹朋友時會出現一些問題。對此,教師需引導學生找到英語和漢語之間的關聯性,降低用英語表達的難度。“介紹自己的朋友”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情境,可以縮短學生與知識點之間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生活化情境帶來的輕松感,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促進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習熱情
興趣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對身心還處于發展階段的初中生來說,學習興趣尤為重要,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游戲教學。初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對于各類挑戰具有強烈的興趣。為此,教師可針對初中英語教學內容創設游戲情境,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適當增加難度,使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學習。
例如,在開展“A green world”單元課程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設想自己理想中綠色世界的樣子,并將想象的畫面畫在紙上。為激發學生的想象,教師可提示學生:“同學們,在想象的世界中,也許綠色的樹可以與草對話。但無論如何,你們要描繪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綠色世界。”在學生完成繪畫后,教師可為學生留出時間,讓他們用英語介紹自己想象中的綠色世界。學生在準備介紹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句式,此時便會查閱詞典或詢問教師語句用法。這個過程可強化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創設問題情境,營造學習氛圍
為保證教學質量,教師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培養學生英語素養的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課堂上,學生處于集體學習的狀態,團隊意識較強。教師可利用這一特點,將學生分成小組,開展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自主思考并討論解題思路,發揮學生在團體中的價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對英語知識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將自己的觀點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觀點進行比較,取長補短,強化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此外,為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豐富自己,讓學生閱讀英語小故事,并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情節與師生分享。在分享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故事情節為學生播放背景音樂,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從而達到英語教學目標。
實施分層評價,優化教學策略
教學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有效方式,也是優化教學策略的主要途徑。為使學生切實提高學習能力,針對自己的薄弱區域進行重點學習,教師可利用評價機制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使學生實現階段性提升。
因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學習能力也存在一定差異,教師若采用統一的評價方式,則不利于學生成長。因此,教師可將學生分為提升組、鞏固組、創新組三個小組。對提升組,教師應以鼓勵為主,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遵循由易到難的規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鞏固組,教師要牢牢把握學生每節課的知識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對創新組,教師要以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為主,激發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準備拓展性學習題目,使學生基于已有能力實現進一步提升。
運用情境教學法,符合學生的成長特點,根據學生的發展規律,以一種趣味性的方式為學生打造高質量課堂。在進行初中英語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的優勢,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參與度,使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快樂。
(責編 馬孟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