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澤宇

一天早上,蔣應成接到車行打來的電話,一輛蘭博基尼漆面受損,希望他能過去看看。豪車的維修費用高昂,一般的維修師傅不敢輕易動手,這種“棘手”的情況出現時,很多車行會找蔣應成幫忙。
到達現場,穿好工作服,揭開車衣,蔣應成仔細摸了摸漆面受損的地方,然后在一堆瓶瓶罐罐中找了八種顏料,把它們調成和車身一致的顏色,戴上面具,開始修復工作。
拉著一個半人高的工作箱到處去“救急”,是蔣應成日常生活中再正常不過的一天。“我們做汽車噴漆,就相當于人的皮膚科,把我們比作‘汽車醫生,我覺得挺合理的。”
1996 年,蔣應成出生在云南省保山市施甸縣何元鄉大寨門村。他三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不到一年后母親改嫁,把蔣應成和弟弟留給了年邁的爺爺奶奶。
“在農村,爺爺奶奶撫養我們兩個太困難了。”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初中畢業后蔣應成就不想繼續讀書了,想出去打工賺錢。大伯對他說:“起碼要學一門技術,以后才能養活自己,你和弟弟的學費,我出!”
蔣應成聽說學汽車維修的人少,累一點,但工資高,他心動了。于是,這個村里娃兒進入了云南當地的職業技術學校。
2012 年,杭州技師學院來到云南,擇優重點培養一批學生,16 歲的蔣應成入選,從此來到杭州,開始專業學習汽車整形與涂裝。
這所學校每年都會舉辦技能運動會,蔣應成報名參加,結果拿了汽車噴漆項目的一等獎。學校老師打電話問他:“有一個比賽,你想不想試試?”
2017 年10 月19 日, 第44 屆世界技能大賽在阿布扎比舉行,蔣應成代表中國參加。在這個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的賽場上,集結了各國最高職業技能水平的選手。蔣應成沒敢多想:“最多拿個銀牌就可以了,因為我們上一屆就是冠軍。”
兩年前,蔣應成的師兄楊金龍站上了第43 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的最高領獎臺。在此之前,沒有一個國家能在這個項目上蟬聯。
其實在楊金龍奪冠的那屆世界技能大賽舉行前,蔣應成在汽車噴漆項目的全國選拔賽中已經拔尖,并進入國家集訓隊訓練。但在最后的選拔賽上,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蔣應成只拿到了第二名,失去了參加世界大賽的資格。從那以后,這個小伙子成了訓練室里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比賽持續時間長,需要良好的體能,蔣應成每天早上6 點起床跑步,7 點半開始訓練,一天有超過15 小時待在車間。
汽車噴漆比賽包含圖案制作、調色、葉子板修補、整車貼護、三工序標準噴涂等項目,每個環節都有精確的數據標準。大賽要求噴涂每層油漆的厚度誤差不超過0.01 毫米,相當于頭發絲的六分之一,幾乎達到了手工技術的極限。
要守住這0.01 毫米,就要不斷地訓練雙手的穩定性,為此,蔣應成給自己制訂了很多練習方法:用噴槍的時候,在手腕上掛一瓶礦泉水;用打磨槍磨雞蛋,直到蛋殼去掉了,但雞蛋膜不破……
“我是個有點強迫癥的人”,沒有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蔣應成就會一直練。幾年來,他每天在四五十攝氏度的車間里待著,汗水打濕的訓練服就有七八套,車間大樓里,人們每天來了又去,常常只剩下蔣應成的噴槍聲半夜還在回響。
最終,蔣應成在第44 屆世界技能大賽汽車噴漆項目中獲得了冠軍。當主持人念出“蔣應成,China”時,他披著五星紅旗沖上領獎臺,實現了中國也是大賽歷史上該項目上的首次冠軍蟬聯。
“要么帶著技術,要么帶著成績,否則你就別回來!”蔣應成一直記得大伯的這句話。“做不出成績就不回去,我一直抱著這種決心。”
2018 年4 月10 日,杭州技師學院策劃了一場“送冠軍回家鄉”的活動,蔣應成的母校施甸縣何元中學為他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站在母校的講臺上,蔣應成穿上了站在世界技能大賽領獎臺上的國家隊隊服。他說:“雖然我從小沒有爸媽,童年失去的東西可能很多,但長大了,通過自己的努力,那些失去的東西都會回來的。”
現在,蔣應成是杭州技師學院汽車整形與涂裝專業的一名老師。除了經常接到車行打來的“求助電話”,每周還會給學生們上16 節專業課。
“我們學校的汽車噴漆實訓室,是目前國內技校里最先進的。用的是環保水性油漆,練習噴涂的門板是奔馳車的門板,實訓室每天實操耗費的材料大概在5000 元,都是學校提供的。”
盡管如此,蔣應成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是發現,很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夠高。“我也能理解他們,汽車噴漆需要日復一日地重復機械性的動作,是很枯燥乏味的。”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這個專業的意義,他進行了一場“人機大戰”教學。
汽車噴涂的流水線上,機器代替人工噴涂的比例逐漸提升,比賽開始前,學生們普遍不看好蔣應成,“現在是人工智能的時代,機器肯定會贏”……但是蔣應成很淡定,他像平時一樣穿好防護服,戴上面具,安裝噴槍……比賽結束,蔣應成噴涂的版面誤差是180 ?190 微米,而機器人的誤差是321 ?340 微米。
“機器取代人完成汽車噴漆,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傳遞一種精神,通過不斷的練習,人工噴涂的精度是可以媲美機器的。”
2021 年,蔣應成獲得了第25 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工作之外,他還在貧困山區的技術學校成立了幾個“大師工作室”,通過定期現場教學,把最新的技術和設備帶給那里的孩子。
對于未來,蔣應成說:“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真正的大國工匠。”
(摘自《中國青年》2021 年第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