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萍
寫作技能是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言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育部 2020)。然而,我國高中生的英語寫作是“聽、說、讀、看、寫”五大技能中最弱的一項,在高考中的得分普遍低于閱讀和聽力。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以及新教材、新課程和新高考的落地,高考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要求大幅提升。因為寫作是輸出型技能,所以高中低年級日常教學要注重閱讀輸入,關注語言的準確性,為學生的輸出打好基礎。然而,大多數學生的寫作水平不盡如人意,這就需要教師深刻反思寫作教學,尋找突破點。通過分析學生英語寫作中常見的錯誤,以錯誤為出發點,尋找提升其英語寫作水平的方法。嘗試從評價入手,引入師生合作評價機制,幫助學生建構有效的寫作圖式,以評促學,幫助他們提升寫作能力。
為了系統地了解學生的英語寫作情況,更好地開展寫作教學與評價,教師對所帶兩個班級共80人的英語作文進行了詳細批閱,對錯誤類型進行了歸類和總結。作文題目取自2021屆安徽省合肥市高三調研性檢測英語卷,具體要求如下:
書面表達:假定你是李華,你的英國朋友Jim下個月要來你校參加友好學校交流活動。請給他寫一封郵件,內容包括:
1.表示歡迎;
2.前去接機;
3.活動安排。
教師所帶的兩個班級皆為高三年級的平行班。英語寫作總分25分,班級平均得分不足15分。
通過對學生英語作文的研讀與分析,教師發現三大共性問題。具體如下:
第一,段落意識薄弱,段落主題混亂。從學生作文來看,存在整篇作文只有一段或隨意分段的情況;段落中沒有明確的中心或主題,缺少統領段落的主題句。可以看出,學生并不注重篇章結構,或者沒有意識到篇章結構對作文的影響。
第二,思維受局限,不能有效拓展信息。學生在表達時往往以翻譯寫作要求中所給的提示內容為主,不會拓展細節信息以充實主題。如果寫作要求中所給提示較少,學生就無從下筆,連起碼的詞數要求都不能滿足。
第三,基礎知識運用能力差,語言表達欠準確。語法、詞匯等基礎知識是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然而在實際運用中他們根據漢語習慣隨意翻譯的情況較普遍,不重視名詞和動詞的中英文表達差異,尤其是動詞的使用。通過分析發現,很多學生分不清系動詞與實義動詞的區別,寫出“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are welcome to you.”“I’m very welcome you come to China.”這樣的句子;不考慮動作的不同作用及動作的發出者和承受者,混用謂語和非謂語,且所有動作都用主動形式,如“I knowing that you’ll come to my school next month.”“At that time,there will be plenty of people take part in.”“The activity will hold some interesting games.”“Welcome to come to China.”等。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是教師經常強調的。對此,教師從兩個班隨機各選取5名學生進行訪談,詢問他們寫作的難點。
學生普遍認為的寫作難點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方面:
第一,時間不夠。一方面受寫作題目的影響,另一方面受試卷中閱讀等其他題型的影響。
第二,不知如何拓展要點內容,尤其是所給提示較少的作文題目,常常寫一些與主題不太相關的內容以達到詞數要求。
第三,主題詞匯提取失敗且拼寫有誤。學生在考場上容易出現常見單詞拼寫錯誤的情況,有些話題詞匯提取不出來,如“口罩”一詞,往往想不起來用mask表達。
第四,缺乏高級句型。學生雖然知道強調、倒裝、虛擬等結構可以為作文加分,但是在考試時常常想不起來。基礎一般的學生想用卻害怕用錯而不敢用,導致通篇文章只寫簡單句或簡單的定語從句和賓語從句。
在學生看來,只要時間充足,有足夠的細節信息,并提供相關的詞匯,背誦一定量的高級句型,就可以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寫作水平也會隨之提高。然而,從閱卷角度來看,評價一篇作文的質量時應看其內容、語言、形式及亮點。綜合對比學生作文中出現的錯誤和訪談結果發現,學生沒有意識到自己作文中的常見錯誤,也就是說,教師評價一篇作文的維度和焦點與學生自評的標準并非一致。此外,由于班級人數眾多和日常教學任務重等,學生的寫作訓練基本上通過考試展開,加之教師對學生習作的評價廣而泛,效果不盡如人意,而且沒有后續的跟蹤與反饋,導致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
評價焦點和反饋方式是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師生合作評價機制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師生合作評價是文秋芳(2016)提出的新型評價機制,主要通過“課前教師對典型樣本進行評價批閱,課中師生共同評價典型樣本,課后學生自評、互評、機器評閱”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雖然該評價機制最早是為解決大學英語寫作教學問題提出的,但是實證研究證明,該評價機制適用于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梅來歷 2018),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語言的準確性(潘培康 2018)。師生合作評價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的評價與跟蹤反饋,以生生互評、師生合作評價為主要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評價與反饋的效率,而且能幫助他們構建有效的評價圖式,實現自評,最終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圖式是人們吸收信息、認識世界、解釋現象的認知結構和模式,是概括化、抽象化的背景知識,一般包括文章詞匯、句法和語法等方面的語言圖式,與文章主題內容有關的內容圖式,以及文章體裁和結構方面的形式圖式(朱永舉 2021)。要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必須構建語言、內容、形式等三方面的圖式。英語寫作圖式的構建過程是英語閱讀的學習過程,是評價寫作的過程,也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過程。只有以閱讀為基礎、以模仿學習為方式、以合作評價為渠道構建寫作教學圖式,才能有效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真正做到以讀促寫、以評促寫。
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以師生合作評價為基礎,通過閱讀范文、模仿寫作、評價習作等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寫作是輸出型任務,應以閱讀為基礎。只有具備足夠、有效的輸入,才能實現高質量的產出,這是學習語言的規律之一。以讀促寫已經成為現代英語寫作教學的主要途徑。閱讀范文實際上是學習范文、認同范文的過程。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結構清晰、語言地道、用詞準確、通俗易懂”的文章,從內容、形式、語言三個方面指導他們學習和評價文章,能夠幫助他們初步形成文章圖式。
課前,教師挑選合適的文章作為范文提供給學生讓他們自學,自行梳理文章內容和結構,學習拓展內容的方式,形成個性化的結構圖,同時思考文章中的語言特點,標記好詞好句。
課中,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內容、形式等三個方面的內容,如分析語篇結構,形成結構圖式;通過詞匯、語法和句法體會語言,學習語言的準確性;觀察文中的邏輯詞,提煉段落之間和段落內部的邏輯關聯。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利用已有知識,通過個人活動和小組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評價文章。
課后,教師要求學生整理所學內容,形成書面筆記并提交。
該階段是讀為主、評為輔。學生通過閱讀了解特定文體寫作的角度和結構,知曉評價寫作的維度,初步形成寫作框架結構圖,構建寫作思維圖式,既解決了如何寫的問題,又為解決如何評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實踐是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必經之路。經過第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積累了寫某種特定文體的基本要素。在該階段,學生需要模仿練習類似文體和話題的寫作。相似文體和話題的寫作不僅可以降低寫作難度,而且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
課前,教師精心設計,挑選相關題目,要求學生利用所學內容從語言、結構、內容等三個方面模仿寫作,進一步加深對同一話題在語言、內容、結構上的理解,內化所學。
課中,教師隨機選擇學生或讓學生自愿論述自己的寫作思路,如用了什么框架結構、語言,拓展了哪些內容等。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并給出適當的建議。
課后,教師要求學生基于課堂內容修改習作并提交。
學生通過論述自己的寫作思路,有助于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通過初步嘗試評價自己和他人的習作,學生進一步了解了評價作文的維度,為下一階段的評價作好了鋪墊。
有了前兩個階段即閱讀范文和模仿寫作的基礎,學生已經知曉書寫某一特定文體的基本方向,具備評價寫作的基本能力。評價是本階段的主要內容。
課前,教師根據學生的寫作情況選擇典型樣本,確定評價焦點,明確教學目標。孫曙光(2017)認為評價焦點的確定應遵循“典型性、循序漸進、可教性”三個基本原則。
課中,師生共同評價典型樣本。教師可通過設計相關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評價樣本。學生可通過個人活動或分組討論形成對樣本的初步評價。在語言方面,教師可提供更地道、更恰當的詞匯、句型,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
課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課堂評價的焦點修改自己的習作,進一步構建寫作圖式。
通過以上三個階段的學習和訓練,加上教師課前、課中、課后的不斷跟蹤和反饋,以及學生自主學習和評價,不僅幫助學生建立了有效的寫作圖式,提高了寫作水平,還拓展了他們的思維,激發了他們的英語寫作興趣,促進了其全面發展。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寫作教學應安排在有效的閱讀輸入和適當的讀寫結合之后進行,同時輔以系統、科學的訓練。另外,能有效提高語言準確性的師生合作評價機制應貫穿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這不僅可以解決教師單一評價維度帶來的各種問題,減輕教師評閱學生習作的負擔,幫助學生掌握評價作文的維度,還能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激發其英語寫作積極性,從而提高其英語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