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偉
合作學習模式與新課標提倡的“以生為本”教育理念非常切合,主張通過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合作、互動、探究等形式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這種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且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正是由于以上諸多優(yōu)勢,小學英語教師開始在課堂教學中大力推廣這種教學模式。然而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因小組分工、人員分工及合作任務設計方面存在缺陷,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效果一般。因此,為了提高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教師嘗試從多方面進行探索。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與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這里的學生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指“任務型”的多元化學習模式,主要表現(xiàn)為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研究討論等方式,最終實現(xiàn)英語學習目標。合作學習反映到具體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合作類型,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口語對話等,每一種合作學習都可以給枯燥的英語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車昱欣 2018)。同時,合作學習有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學習共同體,通過小組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互相搭配、合作和幫助,使“后進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優(yōu)等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從而實現(xiàn)班級學生英語學習的整體提升。
提高小學英語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關鍵在于合理劃分合作學習小組。基于班級中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理解能力及組織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具體學習情況,合理、有效劃分小組,為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靈活多變,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或者學習空間等方面的因素進行合理劃分(張洋帆 2018)。
例如,在空間利用便捷性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遵循“座位就近”原則。即可以采用同桌合作的學習方式,又可以采用前后桌合作學習的模式。這種合作學習的分組方法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中快速完成合作學習的互動練習。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4 My family為例,在組織關于“自我介紹”的課堂合作練習活動中,教師可以采用就近化的分組模式,要求同桌之間根據(jù)自己帶來的“全家福”照片展開互動練習:“This is my family,this is my mother,this is my father.Her name is Yang Mei.She is my sister.”
又如,在學習能力差異性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遵循“同質分組”和“異質分組”原則。“同質分組”指將班級中學習能力相當?shù)膶W生劃分為一個小組。這樣,在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jù)不同小組之間存在的差異布置不一樣的合作任務。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為例,對于基礎能力較好的小組,可以讓他們進行相對自由的對話練習,如“Is this your pencil?No,it isn’t.”等。對于基礎能力較差的小組,可以讓他們開展關于課本中基礎詞匯的認讀記憶練習,如“pencil、pen、rubber、ruler”等。這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每一個小組都能完成小組對應的練習,他們在各自需求的領域展開專項練習,學習成效會大大提升。“異質分組”指將班級中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劃分到一個小組內,通過先進帶動后進的學習方法,最終實現(xiàn)共同進步。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在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幫助下完成任務。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有時候教師會布置一些較煩瑣的合作任務,這時就需要小組內各個成員通力合作。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有的小組看似討論得熱火朝天,實則收效很差。究其原因,組內分工過于混亂,每個學生都沒有明確的組內職位,當遇到問題時一股腦兒全部涌上去,看似參與十分積極,實則缺乏統(tǒng)籌部署和安排(袁月華 2018)。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確定小組成員后,制訂詳細的組內規(guī)范,明確小組內各個成員的具體任務。
第一,在組內紀律規(guī)范的約定上,教師要進行小組合作操作規(guī)范的講解說明,針對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展開詳細講解,教會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輕松搞定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當小組合作遇到難題時,各小組之間可以互相討論,但是禁止所有成員聚集在一起,因為這樣會影響其他小組的合作學習。因此,建議有需求的小組委派一名成員作為代表,深入其他小組尋求幫助,然后將獲得的有用信息帶回本小組,繼續(xù)合作探究活動。
第二,在組內成員個體任務的安排上,教師要讓學生明白“團結就是力量”。同時,在小組分工前,給出幾個合作學習過程中常見的分工崗位,如記錄員、觀察員、翻譯員、總結員等。要求各小組根據(jù)自己組內各成員的學習能力進行合理分配,確保每一個成員都有屬于自己的一份任務。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Unit 7 On the farm為例,在關于Story time板塊的閱讀合作學習中,各小組成員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崗位負責對應的學習任務:學生一負責查閱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學生二負責課文的內容翻譯;學生三負責尋找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等。在有了這種明確的合作分工后,小組內各成員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務,也會更積極地投入合作學習。同時,分工明確的合作模式會大大增加學生合作學習的成就感,提升合作學習的效果。
合作學習的開展需要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一些之前需要學生獨立完成的學習內容,如記憶單詞、英語口語練習等,其實都可以通過合作學習開展(王曉曉 2017)。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合作,往往可以達到多倍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例如,在英語詞匯記憶學習中,關于詞匯的認讀、記憶、默寫等形式經常在英語課堂中出現(xiàn)。為了提高詞匯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互動練習。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 的詞匯教學為例,本課時出現(xiàn)的詞匯主要與“水果”有關,如bananas、apples、grapes、oranges等。關于對這些詞匯的聽寫練習,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內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扮演“聽力官”的角色,由他們幫助小組內詞匯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完成聽寫任務。在各小組內部的反復練習、檢測、評分中,整個小組的詞匯學習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這種詞匯記憶方式也大大降低了教師的課堂教學難度。
又如,在一些口語交際練習中,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安排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為了提高學生在口語交際方面的基本能力,教師可以將一些課本中的口語場景練習布置成小組合作任務,通過各小組的同步練習,提高每一個學生的參與度。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7 What’s the matter?為例,閱讀課文的口語交際場景以“身體不舒服”為主題,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與家長、同學之間的一些日常對話。鑒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在學生掌握了課文中的一些基礎句型后,教師可以組織他們開展小組合作練習活動。每個小組內的成員可以模擬一些身體不舒服的表現(xiàn)進行場景對話練習:“What is the matter?Are you ill?”“No,but I’m tired.I want to go to bed.”合作模式可以是同桌之間的互動練習,也可以是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問互答。通過生生之間的口語互動練習,可以讓很多不愿意開口說英語的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氣氛帶動下變得主動、積極。另外,在小組合作口語練習過程中,如果組員在句型應用、語法使用等方面存在問題,也能得到小組成員的及時糾正,改變一些錯誤的口語交際方式。
合作學習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雖然以學生個體探究為主,但是學生在學習任務設計及自主探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疑惑,如果教師全面放開,可能導致合作學習任務失敗。因此,為了確保合作學習取得一定的成效,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布置一些有針對性的合作任務,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指明方向(肖文芳、粟帆,等 2015)。
例如,在課前閱讀預習的合作學習中,針對一些內容較復雜或者抽象的閱讀文本,教師可以通過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學習探究。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Unit 6 My e-friend閱讀預習為例,課文主要介紹了主人公的一位國外網(wǎng)友的基本情況,很多重要信息需要學生通過深入閱讀、探究獲取。為了提高閱讀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在閱讀前針對文本內容提出如下問題:(1)What’s the name of this Internet friend?(2)How old is he?(3)What country is he from?(4)Do they study Chinese at school?這些問題的內容都直接指向了閱讀文本,要求學生在合作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合作,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合作學習本身就是一種依靠集體智慧提高學習效率的方式,加上教師的課前提問引導,學生在合作閱讀的過程中會變得很有“目的性”。他們除了根據(jù)小組內各成員的崗位分工進行合理安排外,還會一起討論這些問題的答案,最終篩選出符合要求的內容。有了這種前置性提問的輔助,學生的合作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總之,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模式。從誕生以來,教師一直對這種教學方式開展不斷的摸索和創(chuàng)新。在領悟合作學習對英語教學諸多優(yōu)勢的基礎上,教師應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以及各個課時的教學目標,探索不同種類的合作學習模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合作學習中提升語言能力、交際能力、語法應用能力、句型應用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也才能得到完全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