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明
近日,秘魯總統卡斯蒂略遭彈劾解職并被逮捕,這一事態充分折射拉免是翼執政困境。2022年,拉美政治不僅延續去年左翼回潮勢頭,而且左翼勝選的態勢橫掃拉美全境。至此,拉美主要人口大國和主要經濟體均由左翼執政,左翼執政版圖連片成勢,政治力量格局呈現一邊倒態勢,這是近年來拉美政治生態變化進程中較為罕見的一幕。
在此輪左翼回歸浪潮中,地區各類左翼相互支持,抱團取暖,努力推動地區政治版圖的底色連片轉紅,積極推進地區一體化建設。
其一,當一國大選左右勢均力敵、纏斗難分乏際,其他國家左翼政權及時伸出援手。以巴西大選為例,為了聲援盧拉,阿根廷、哥倫比亞、尼加拉瓜、玻利維亞等國左翼領導人公開發聲力挺。盧拉剛一當選,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便飛往巴西,當面向盧拉表示祝賀。
其二,當一國左翼勝選執政后,迅速糾正前右翼政府敵視他國左翼的對外政策。哥倫比亞左翼總統佩特羅上臺不久,便恢復與委內瑞拉的外交關系,兩國關系迅速回暖。隨著地區國家左翼陸續當政,多年來掣肘委內瑞拉、古巴和尼加拉瓜發展的外部惡劣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其三,左翼積極開展區域合作和重啟一體化進程。墨西哥左翼總統洛佩斯剛一執政便傾力支持拉共體建設;巴西當選總統盧拉表示,執政后巴西將重返拉共體,重啟南美洲國家聯盟。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更是順勢而為,意欲打造“鋰佩克”。三國早在十多年前就有結成鋰資源合作聯盟之意,但囿于各國政治生態不盡相同,這種想法始終停留在意向階段。如今三國均由左翼執政,推動成立能源合作組織“鋰佩克”提上日程,該組織意在效仿石油組織“歐佩克”,就鋰礦的價格和產量進行協調并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在全球鋰資源日益緊俏的情形下,此舉勢必將鋰資源提升至國家戰略資源層面,從而使其利益最大化。
拉美左翼雖然在各自國家的大選中群體性獲勝,但勝選的三大特征使得左翼難以盡情歡慶。
一是多國的左翼勝選并非壓倒性的,而是僅僅以微弱優勢險勝。哥倫比亞左翼候選人佩特羅僅以50.5%的得票率擊敗對手。巴西左翼候選人盧拉也僅以50.9%的得票率擊敗現任總統博索納羅。
二是多數國家的左右對決直至總統大選的第二輪才分出勝負。2021年智利、秘魯等國的總統大選和2022年哥倫比亞、巴西的總統大選無一不是在雙方激烈角逐至第二輪才見分曉。
三是左翼雖然贏得總統寶座,但大多失去議會控制權,政壇格局呈現“朝小野大”局面。以巴西為例,盧拉雖然最終如愿回歸,但對手博索納羅所在的自由黨贏得99個眾議院席位和改選的14個參議院席位,成為參眾兩院最大黨派。據報道,博索納羅卸任后將擔任該黨的名譽主席,意在瞄準2026年的總統大選。
左翼勝選的三大特征將伴生與之相應的三大執政羈絆——勢均力敵的左右分野、截然分裂的社會階層對抗和勢力強大的國會反對派。這三大羈絆的其中任何一項都會嚴重掣肘左翼新政。以秘魯為例,自卡斯蒂略擔任總統以來,反對派從未消停過,卡斯蒂略被迫一年內對內閣進行59次改組。就在上周三,他被國會罷免。政治混亂嚴重拖累秘魯的經濟復蘇。在哥倫比亞,為反對佩特羅政府的改,革舉措,反對黨在波哥大等14個主要城市發起游行示威,要求撤回改革法案、罷免能礦部長和勞工部長。
同樣,在智利,在民族革新黨、政治演進黨等組成的中右聯盟的鼓動下,左翼政府在新憲法公投中的失敗沉重打擊了博里奇總統新政。在巴西,隨著勝選的喜慶氛圍逐漸散去,當選總統盧拉將面臨比其此前總統任期更加嚴峻的困難。因為反對派不僅占據國會多數席位,而且掌控巴西人口最多的三個大州,即圣保羅、里約熱內盧和米納斯吉拉斯。里約熱內盧州立大學教授桑托羅認為,由于國會否決權的增加,盧拉將不得不與更加保守的國會、特別是參議院以及強大且組織良好的右翼反用;派談判妥協。可以預見,在反對派勢力福掣肘下,盧拉意在推行的“巴西轉型與重建方案”新政難以一帆風順。
一言概之,左翼回歸由浪花集聚成潮并不表明左翼從此就坐穩執政寶座,更不意味地區左右對決就此按下暫停鍵。相反,每次一方的勝利就意味著新一輪對決又妾重新開始。經年累月的朝野纏斗已形成拉美左右政治的鐘擺現象。2023年阿根廷的總統大選和2024年墨西哥的總統大選,將預示新一輪左右對決重新出發。▲(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發展中國家所所長)
環球時報202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