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平 文
日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自主培育白羽肉雞品種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新廣農牧董事長梁尚根透露,未來五年計劃推廣“廣明2號”白羽肉雞祖代20萬套、父母代2000萬套、市場占有率預計達到10%。
“白羽肉雞研究中心的成立,是繼‘廣明2號’白羽肉雞育成之后,為推動肉雞育種與市場化應用實現更快更好發展的一次‘空中加油’。”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白羽肉雞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黨組書記張合成振奮地說。在成立大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11家成員單位共同簽訂“中國農業科學院白羽肉雞研究中心”創新聯合體合作協議。
在距北京2620公里的云南省昆明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朋普鎮深山谷底里,藏著一處3600畝的白羽肉雞育種基地。
“即便是當地人,也很難找到這里。盡管交通閉塞,但在此地選育出的‘廣明2號’,卻是妥妥的‘明星’。有了它,白羽肉雞種源不會再被‘卡脖子’了!”在日前舉行的“2022年白羽肉雞高產高效技術集成暨現場觀摩會”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國家現代肉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文杰說。
文杰很難忘記2021年12月3日這一天。當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廣明2號”“圣澤901”“沃德188”3個快大型白羽肉雞品種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這意味著我國把白羽肉雞養殖的命脈掌握在了自己手上,中國肉雞產業實現了零的突破。
2021年,我國雞肉總產量達到2298.6萬噸,其中白羽雞肉占比達56.0%,占據我國雞肉總產量的“半壁江山”。
雞肉在我國是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消費品。2021年,我國雞肉總產量達到2298.6萬噸,其中白羽雞肉占比達56.0%,占據我國雞肉總產量的“半壁江山”。

一個技術不行,就用十個新技術;一類方法不行,就用四類新技術;十個新技術還必須在高水平上進行切入。

“肯德基、麥當勞、可樂雞翅、紅燒雞腿……在市場上,各種分割雞肉產品,包括快餐類使用的雞肉,幾乎都是白羽肉雞。”文杰說。
白羽肉雞年出欄65億只,是畜牧業中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產業。如此龐大的市場,國際競爭對手早已布局良久。
3.0 T MR磁敏感加權成像對腦干微量出血的診斷價值 … ………………………… 馬清,許云,吳婷,等 207
“畜禽育種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歐美國家發展白羽肉雞近百年,市場已被一些跨國集團長期壟斷。”文杰說。
20世紀90年代,我國自主培育的艾維茵肉雞一度占有國內白羽肉雞5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受“禽白血病”等疫病影響,艾維茵肉雞2004年黯然淡出。
這種局面深深刺痛了育種人。“我們每年進口的祖代雞,在80萬-120萬套之間。而祖代種雞從雛雞引進到淘汰,只有一年半左右。如果我們一直沒有自主品種的種雞,就一直需要進口。”文杰說。
肉雞行業一日無“芯”,就等于一把利劍懸于頭頂。
十年培育之路,談何容易。“培育先后歷經了四個階段:收集資源打基礎,創制六個以上優異育種素材;摸索開展育種,廣明白羽肉雞2013年初步育成;另辟蹊徑育種進程加快,十項新技術被用到其中;十年磨一劍,‘廣明2號’通過國家審定。”文杰回顧。
這十年有過多少驚心動魄的瞬間?
2019年3月,扎根在合作企業——新廣農牧七年的文杰團隊首席研究員趙桂蘋聽到了一個“要命”的消息:董事會決定砍掉白羽肉雞項目。
“新廣農牧苦苦掙扎,一直是拿著賣黃羽肉雞掙的錢,投到白羽肉雞育種中去,當時已投入2億元‘真金白銀’。但屋漏偏逢連夜雨!黃羽肉雞市場低迷、原場將停租、正在建設的白羽肉雞基地又亟須大量資金,實在是難以為繼。”趙桂蘋可以理解,但她預感到勝利的曙光或許就在眼前。時逢農業農村部正在緊鑼密鼓地調研國家畜禽良種聯合攻關計劃。“至少保留一個最小的群體,保留3-4個品系,哪怕再保留3-6個月也行!”趙桂蘋和董事會商量。
2019年8月,農業農村部啟動國家畜禽良種聯合攻關計劃,白羽肉雞位列其中。至此,危機終于度過,白羽肉雞項目不僅沒被砍掉,反而加大了研發力度。大家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與強大的對手競爭,常規的辦法肯定行不通,唯有彎道超車。

2013年,廣明白羽肉雞初步培育成功,但出欄體重比國外少了400克。
“這對所有研發人員都是迎頭一擊。400克是一只成熟白羽肉雞體重的1/10。看到數據,大家都傻眼了,那種挫敗感和失望,讓所有人認識到了差距:這是一場硬仗!”文杰說。
追平重量靠什么?
一個技術不行,就用十個新技術;一類方法不行,就用四類新技術;十個新技術還必須在高水平上進行切入。
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是“廣明2號”實現從0到1的關鍵。
新廣農牧董事長梁尚根透露,未來五年計劃推廣“廣明2號”白羽肉雞祖代20萬套、父母代2000萬套、市場占有率預計達到10%。
“這個技術當時剛開始在奶牛等大動物的研究中流行,像雞這樣的小動物,研究人員普遍反映其成本高承受不起。”趙桂蘋說,“但是,除非運用非常手段,常規技術很難在短時間內取得突破。”
很多業界大咖也不看好這個想法甚至明確表示反對。
結果恰恰相反。“最終證明運用這項技術不是浪費錢,反而是省錢了。”趙桂蘋說。
其中,最矚目基因組選擇育種技術——“京芯一號”就是由趙桂蘋帶著10人小組夜以繼日潛心研發而成。“‘京芯一號’直接使國外同類產品的價格從2000元降到了300元,僅‘廣明2號’研發我們就用了2萬多張。”趙桂蘋說,有了它,白羽肉雞選育的遺傳進展比常規育種提高了兩倍,并將選育工作縮短了2-3個世代。
育種,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育成‘廣明2號’不等于從此就能睡大覺。”文杰說。
日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自主培育白羽肉雞品種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
新廣農牧董事長梁尚根透露,未來五年計劃推廣“廣明2號”白羽肉雞祖代20萬套、父母代2000萬套、市場占有率預計達到10%。“我們正在研發一款有中國本土地方血緣的肉雞品種,它更契合中國人的吃雞習慣。”在文杰看來,“不僅要追上國外先進技術,還要做出中國特色,這是我們這一代肉雞育種人的使命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