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身相 廣州工商學院
當前,民眾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及要求不斷提高,如何通過專門的冷鏈物流體系貯存、運輸生鮮農產品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鑒于此,文章圍繞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風險控制,以相關概念的理論闡釋為切入點,明確了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面臨的主要風險,并立足于實踐,提出具體可行的風險控制策略,希望可以為行業同仁提供一定參考。
生鮮農產品是一個相對比較寬泛的概念,主要指的是新鮮的瓜果蔬菜和尚未進行專門處理的肉禽蛋、水產品等。比如:荔枝、玉米等。此類產品需要結合其自身性質、運輸條件選取相應的物流運輸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大米、面粉等雖然屬于農產品范疇,但因其對保鮮度的要求相對較低,且儲存條件比較寬松,所以,并不包含在生鮮農產品范疇中。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主要是指農業生產出來的未進行加工或是只進行簡單加工處理的初級產品,須在加工包裝、倉儲運輸等一系列流程環節中低溫冷藏,將生鮮農產品損耗控制到最低的前提下,避免產品腐敗、受到污染,盡可能地保證產品質量和品相的一類基于專有技術的供應鏈系統。
1.2.1生鮮農產品種類的獨特性

生鮮農產品的“鮮活性”注定了其從采摘、運輸到最終傳遞到顧客手中,都需要加強溫度控制。部分生鮮農產品的運輸距離比較短,運輸時間也不是很長,對運輸溫度的要求相對較為寬松,可常溫運輸。以青番茄為例,其貯存溫度一般在10-15℃之間,而紅番茄則由于成熟度比較高,不耐貯存,其貯存溫度通常保持在2-6℃之間。對于馬鈴薯來講,其貯存溫度會因用途不同而呈現出較大差別,簡單來講,炸薯條的馬鈴薯其貯存溫度通常保持在7-12℃之間,而用于炸土豆片的馬鈴薯其貯存溫度相對較高,一般保持在13-18℃之間。在現實中,腐爛速度比較快、相對比較“嬌貴”的生鮮農產品對貯存和運輸條件要求非常高,否則產品的完整性、新鮮度、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證。以凍豬肉為例,其貯存和運輸溫度不可超過-18℃,而冷鮮豬肉的貯存及運輸溫度則明顯偏高,通常保持在0-4℃左右。
1.2.2生鮮農產品物流的時效性
發展生鮮農產品物流的主要目的是將田地中的瓜果、剛剛打撈出來的水產品等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送達顧客手中,需要保證生鮮農產品保持較高的物流效率。一般來講,運輸環節愈多,運輸速度越慢,運輸時間越長,生鮮農產品的損耗越大。
相較于一般的農產品來講,生鮮農產品在貯存和運輸過程中,對溫度、濕度、時間等要求比較嚴苛,特別是在高溫或者低溫環境下,生鮮農產品可能會出現腐敗、凍傷等情況。若生鮮農產品未按照預期計劃按時送達顧客手中,那么其品質勢必會有所降低,可能會引起顧客不滿,繼而對農戶、企業等造成一定損失,所以,生鮮農產品物流比較強調時效性。
1.2.3生鮮農產品物流運輸的多樣性
我國生鮮農產品品類豐富齊全,注定了其物流運輸的多樣性。現如今,生鮮農產品物流運輸方式主要有公路運輸、航空運輸、水路運輸、鐵路運輸等。其中,公路運輸是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運輸方式,非常適合中短距離運輸。當前,我國冷鏈物流運輸發展勢頭迅猛,為我國遠距離運輸生鮮農產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鐵路運輸的優勢在于量大、價低,但是路線不靈活,新疆的哈密瓜、葡萄等生鮮農產品一般會通過鐵路運輸的方式抵達東部沿海以及其他地區。水路運輸最突出的優勢是價格低,不過不具有廣泛適用性,僅局限于河流發達區域。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生鮮物流航空運輸發展勢頭比較強勁,南美洲的大櫻桃通過航空運輸只需要1.5日就能夠抵達中國,運輸速度如此之快可見一斑。由此可知,生鮮農產品物流運輸具有多樣性特征。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主要由四大核心環節構成,即集結包裝環節、加工包裝環節、分揀環節以及運輸環節,而這四個環節也是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面臨風險最多的地方。鑒于此,本文將對上述四個環節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行梳理與分析,為后期完善及優化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提高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水平提供重要依據。
在集結包裝環節,收貨方需要按照相關標準或者要求對農戶等在內的供貨方提供的貨物進行嚴格全面的檢驗,只收取符合質量標準的貨物,而不符合質量標準的貨物則直接拒收,否則會出現產品質量不達標的情況,容易給收貨方造成損失。
在收貨環節,收貨方務必保持“嚴格、客觀”的工作態度,加強對每一批生鮮農產品的檢查,嚴禁任何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入庫。在經過初步檢驗且符合要求的農產品將集中運輸至流通中心做進一步檢驗,主要檢查農藥殘留是否超標,若通過檢查發現超標,則需要將其運回原收貨地,并做好拒收記錄。若通過農藥殘留檢查,則將其集中儲存至冷庫進行預冷操作,以免生鮮農產品由于處于常溫環境下流失水分、發生變質等,從而對生鮮農產品質量安全造成不良影響。
將生鮮農產品從原產地集結之后,需要將經過驗收的產品集中貯存至倉庫進行管理與養護。生鮮農產品普遍存在保質期短、貯存要求高、易腐爛變質等特點,需要將其集中貯存至冷庫進行儲藏。同時,由于產品的貯存條件及適用環境因品種、類別不同而呈現出一定差別,所以工作人員務必根據生鮮農產品的性質、特點,合理調節貯存溫度、濕度等。若工作人員未考慮生鮮農產品的類別及其特點,及時準確地調節貯藏溫度、濕度等參數,那么可能會出現生鮮農產品被凍傷或者由于溫度過高腐敗變質的情況,導致生鮮農產品面臨著一定的儲藏風險。
生鮮農產品經過集結收貨及倉儲管理環節之后進入分揀包裝環節。在此環節中,企業需要將已收來的產品按照規格等不同進行分類及包裝。在實踐中,很多企業已實現了機器分揀與機器包裝相結合的生產模式,既解放了大量勞動力,降低人工出錯率,也能夠提高產品分揀及包裝的效率和質量,有助于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機器設備出現問題,無法正常運行,就會造成農產品的加工、分揀及處理效率低下,導致農產品由于未及時進入冷鏈運輸環節而受到污染或者腐敗變質,使企業蒙受嚴重損失。另外,有些企業依舊通過人工處理的方式進行包裝,可能會因工人疏忽、操作不規范而造成生鮮農產品加工、包裝不符合要求,從而使得產品保質期縮短,不利于消費者食用到安全營養的生鮮農產品。
生鮮農產品分揀包裝完畢之后,則通過公路、水路、航空、鐵路等合適的運輸方式,將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運輸至目的地并接受客戶驗收。在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四個環節中,產品運輸配送環節面臨的風險最為嚴峻。
據統計,在冷鏈物流運輸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國家和地區,果蔬類、水產品類生鮮農產品的運輸完好率比較高,基本上都超過了80%,甚至達到了90%,而我國則遠遠低于此水平,分別為35%、69%。導致我國生鮮農產品在冷鏈運輸過程中產生損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以下幾點:
第一,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流轉環節多,一般是由農戶將產品銷售于經銷商,之后,由經銷商將商品運輸至指定地點,再送達于客戶手中,流通環節的增加及時間的延長直接造成生鮮農產品的損耗率居高不下;第二,冷鏈物流設施不健全、不先進,影響生鮮農產品的冷鏈運輸效果。若制冷車廂性能不穩定,或者制冷速度比較慢,則不利于生鮮農產品低溫貯藏,影響其自身質量。第三,信息溝通機制不通暢,冷鏈物流其實是經濟快速發展、物流信息化發展的產物。國內許多冷鏈物流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整體較低,難以為農產品的加工、倉儲、運輸、營銷、售后等一系列流程提供連貫、持續、準確、及時的信息,導致生鮮農產品的訂單處理效率低下,而產品的質量、品相等也因處理不及時而變差,甚至會出現大量產品腐爛的情況,導致企業蒙受慘重損失。
基于上文分析可知,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主要在集結收貨、倉儲管理、分揀包裝、運輸配送等一系列環節中均面臨著比較多的風險隱患,而引發風險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冷鏈技術落后、冷鏈設備設施不完善、人員素質整體較低、企業管理水平較低等,所以,本文將以風險引發原因為切入點,探討并提出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風險控制措施。
作為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第一環,集結收貨環節所面臨的風險主要體現為工作人員檢查貨物、質量管理等方面,所以,要想規避和控制集結收貨風險,就要加強對貨物的嚴格檢驗,實施全過程質量控制策略,具體如下:
第一,增強質檢員的責任意識。質檢員在驗收貨物時,務必加強對每一批生鮮農產品的認真檢驗,嚴禁任何瑕疵品、次品流入冷庫、進入市場。
第二,實施全過程質量控制策略。企業從上到下推行全過程質量控制策略,嚴格要求內部人員在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加強對生鮮農產品質量的檢查與驗收,及時剔除不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避免由于未及時發現質量隱患而導致大批產品腐敗變質,從而令企業蒙受嚴重損失。
生鮮農產品在倉儲管理環節所面臨的風險主要包括技術落后、設施不全等,造成產品難以獲得高效優質的倉儲管理服務,其解決之策如下:
第一,引入先進成熟的冷鏈物流技術,盡可能地降低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貯存損耗。比如:企業可引入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實現對冷鏈物流運輸全程的持續跟蹤,增強農產品運輸自動化,以此降低冷鏈物流風險。
第二,完善冷鏈物流設施,購置性能穩定、功能齊全的新一代車輛設備,同時加強對冷鏈物流設施的定期檢查與積極維護,為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目標順利實現夯實重要基礎。
在生鮮農產品分揀包裝環節,從業人員操作不規范、責任意識薄弱等是導致產品質量變差的主要原因,所以,企業需要加強對內部從業人員的培養與引導,著力打造一支管理經驗豐富、專業能力突出、綜合素質水平高的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隊伍,這樣不僅能推動產品冷鏈運輸工作有條不紊地正常開展,還能促進冷鏈運輸效率與質量全面提升。
第一,企業應積極引入新人,采取對外招聘、社會招聘等多種方式吸引人才,提高準入條件,嚴格要求應聘者的資質與條件,只招收符合要求、能力突出、素質水平高的從業人才,禁止招入“關系應聘者”,務必從根本上保證人才的專業性,從而保證產品冷鏈運輸工作高效、全面開展。
第二,定期組織內部人員培訓活動。通過培訓,促使員工深入理解國家最新相關政策及精神,革新產品冷鏈運輸理念,與時俱進地調整運輸模式。同時,促進員工在培訓過程中積極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實現專業能力、綜合素養的突破性提升,從而獲得令人滿意的產品冷鏈運輸成果。
第三,制定完善嚴謹且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以最大限度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企業應從當前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內部管理制度,編制一套完善嚴謹且便于實施的考核機制,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指標,對員工在產品冷鏈運輸工作中的實際表現進行客觀、全面考評,考核結果直接與內部評優、薪資調整等掛鉤,以促使員工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冷鏈運輸工作中,促進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工作高效穩步開展,順利實現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目標。
此外,企業需要結合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性質、特點、流程等,制定一套嚴謹科學的冷鏈物流工作管理制度,對各部門、各崗位需要承擔的責任、義務進行充分明確,要求他們嚴格按照內部制度開展工作,同時制定科學合理的獎懲制度,增強內部員工的工作熱情,避免出現工作失誤,保證生鮮農產品質量與品相。
生鮮農產品在運輸配送環節面臨著一定的信息風險,因此,可通過下述策略進行規避和處理。
第一,創建信息共享平臺,即以先進技術為依托,創建“生鮮農產品+冷鏈設施+服務”信息平臺,將與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相關的一切信息(冷庫、冷藏運輸車輛等信息)全面整合及自動統計分析,便于員工及時調整車輛調度,促進冷鏈物流效率不斷提升。
第二,完善冷鏈信息網絡系統,在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支持下,在企業各部門、各崗位之間構建起通暢的信息交流體系,促進各類信息被及時搜集,由此形成一套完善合理的冷鏈信息網絡系統,為各類生鮮農產品得到高效合理的冷鏈物流配送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