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辰侯
譯林版(2014年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Checkout Time板塊屬于綜合性檢測板塊,有其自身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丁海英 2015),即能夠以檢測的形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該板塊承擔著傳授語言知識的重要任務。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完全了解Checkout Time板塊的教學,導致在運用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因此,教師要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發揮該板塊的作用,并合理地發揮其綜合性和檢測性功能,讓學生在“聚焦思維”的課堂中順利實現躍遷。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完全了解Checkout Time板塊,也沒能有效發揮它的功能,對該板塊的教學較為隨意,并不會實際采用它。通過調研發現,教師對Checkout Time板塊存在誤解,主要是因為該板塊沒有明顯的教育功能,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完全向學生傳授重點和難點知識,從而使該板塊的常態教學沒有科學的引領目標,不能合理地發揮學生的思維有效性。總體而言,該板塊的教學活動單一、教學方式簡單,沒有明顯的教學效果。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科學地處理Checkout Time板塊的教學內容,而是零散地分別處理,導致不能有效地將該板塊的內容和單元教材內容聯系起來。從整體上看,主要有兩方面的弊端,一方面不利于單元語言知識的傳授,另一方面造成該板塊內容和單元語言知識分割,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最終導致他們不能構建完善的知識網絡體系。長此以往,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缺乏延續性,效果不盡如人意。
許多教師對Checkout Time板塊內容的處理往往是照本宣科,直接將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呈現給學生(丁海英 2015),缺乏創造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很少進行靈活、創造性的文本再構,思維情境場的創設更無從談起。
在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單方面傳授教材內容,單純地采取一些簡單措施幫助學生了解相關語言知識,并沒有根據學情對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設計。在這種條件下,Checkout Time板塊的價值很難體現出來,加之技能訓練缺乏拓展性,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導致學生不能有效了解單元整體知識結構,不利于其學習技能的提升,也不利于其長遠發展。由于受到內容和技能雙重限制,學生無法提升語言技能和思維能力。
下面以譯林版(2014年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為例,針對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存在的問題,將研究重點集中在思維躍遷缺失的問題上,優化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效果。
Checkout Time板塊的教學目標主要集中在復習和傳授知識上,其最終目的是確保學生能了解單元話題、掌握所學內容,在一定的思維情境中進行技能訓練。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設置相應練習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技能(郭倩 2014),如聽力、口語表達、寫作等。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基本語言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發展他們的可視化思維。因此,教師要立足學情和單元內容,有效結合Checkout Time板塊的實際功能,制訂具體的課時教學目標。
首先,在設置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目標時,教師要理清教學思路,同時了解教學目標和單元內容之間的聯系,并結合板塊的功能,合理制訂課時目標。針對譯林版(2014年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Checkout Time板塊,教師制訂如下課時目標:
1.準確理解課本內容,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獅子和老鼠之間發生的故事。
2.準確運用loudly等副詞,并用相關副詞描述具體的事情。
3.掌握單元重點詞匯和語法,具備編寫故事的能力,能編寫故事One nice thing;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故事,表達自己的看法。
4.在閱讀或者與同伴探討的過程中,能了解人與人的不同之處,能感受彼此之間的善意所帶來的不同影響,學會分享和理解善意。
其次,本課時作為綜合檢測課,其目標設定無論在語言知識技能訓練方面還是在思維訓練和實際應用方面,都對學生提出了具體要求。這不僅能保障學生的正常學習,還能讓他們在檢測課中合理運用相關語言知識,提升思維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合理設置教學環節,采取有效措施落實課時目標。
譯林版(2014年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每個單元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提前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重點發揮Checkout Time板塊的功能和作用,致力探討它與單元內容之間的聯系,既要確保單元語言知識之間的聯系,又要確保知識內容之間的邏輯性。因此,教師將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內容安排如下:
首先,教師精心設計話題,引導學生自由談論。
其次,教師按步驟呈現主要學習任務:stories from the book—stories around me—stories about me。
Step 1:學生自由討論(stories from the book)
在該環節,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圍繞主題“What is the story?”談論教材中的寓言故事。這樣做,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另一方面能提升他們的記憶效果。
Step 2:學生欣賞身邊的故事(stories around me)
在該環節,教師讓學生事先準備一些寓言小故事,并從文本再構出發,有選擇地將幾個典型故事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邏輯主體。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故事情境下閱讀新文本,鞏固所學知識。這樣做,不僅能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而且能使他們愉快學習,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Step 3:寫故事并分享自己的故事(stories about me)
在該環節,教師提前呈現自己所寫的英語小故事。當然,在故事里,教師根據學情適當增加了一些單元重要語法知識,并有針對性地增加了語法知識的復現次數。然后,教師指導寫作技巧和關鍵點,鼓勵學生模仿創作并上臺展示。這樣做,不僅能讓學生鞏固、內化所學知識,而且能提升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與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新學的語言知識納入其原有知識體系,幫助他們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
教師在處理文本的過程中要遵循相應的流程和步驟。Checkout Time板塊主要以文字加圖片的方式呈現,因此在內容表現形式上較簡單,更易于學生理解。
本堂課中的文本再構做到了以下幾點:
1.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整體再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前備課,了解教材內容,隨時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同時,教師事先劃分教學的重點內容和難點內容,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此外,教師有針對性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整體再構,依據教材本身,合理設置板塊教學內容,并在此基礎上主動構建故事之間的聯系。第一個環節是stories from the book,第二個環節是stories around me,最后一個環節是stories about me。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第一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學習內容,同時復習已學知識。在第二個環節,教師合理地將教學內容引入課堂,同時融入有趣的活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最后一個環節,教師則巧妙融入教材中的主要內容,從整體上進行科學架構,將不同板塊的內容有機連接起來,便于學生思維躍遷。
2.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內涵再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進行合理選擇,同時以單元中的知識作為講授的基礎,以教材中的內容作為講述,并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即“聚焦思維”的需求,重視教材內容整體再構和教學內涵再構。教師采取相應措施,科學地將課外資源有選擇性地引入課堂,并進行總結和歸納,梳理教學思路。
3.對教材內容進行了情境建構
教師始終堅持將教材內容建構于思維情境的教學過程中,提高了教材使用的效果。以Checkout Time板塊中Think and Write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將該部分內容再構為stories about me學習任務,將對教材內容的學習融合在學生自己的故事學習情境中,通過趣味化的方式呈現學習任務,并讓他們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從而進一步強化了文本再構的情境性、趣味性、創造性和思維躍遷。
4.扎實訓練語言技能,體現拓展性
該課時教學不僅為復習單元語言知識提供了語言素材,還為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了訓練平臺。該課時教學在深度和廣度上都與前面課時有所區別。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關注學生單元語言知識綜合性復習,而且關注學生語言技能訓練和語言思維能力拓展與提升,從而實現了知識向思維表達的自然轉換。
在Checkout Time板塊教學中,教師將單元已學知識巧妙融入該板塊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新的內容的同時,通過不同的任務平臺,綜合運用已學語言知識,從而使其已學語言知識在新的課時任務中得到鞏固和內化,并在多次有意識的任務訓練中實現了知識向思維能力的轉化。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在單元整體教學的基礎上,不僅準確地把握了單元和本課時的重要知識點,而且依據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結合知識點準確地確定了本課時學生的思維遷移訓練點,即“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寫故事”。此外,教師圍繞能力訓練點搭建語言平臺,多維度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廖榮蓮 2014)。本課學習情境即回顧性地講述所學寓言故事(stories from the book)、欣賞身邊的故事(stories around me)、分享自己的故事(stories about me)。這一巧妙設計使單元話題成了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的溝通點,也使圍繞單元話題開展的聽、說、讀、寫故事的系列語言任務成為了思維能力的訓練點,幫助他們復習、鞏固、整合、內化、運用語言知識,多維度、多層面訓練了他們的語言技能和思維技能,從而幫助他們學會遷移運用語言知識,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品質。
在思維躍遷的過程中,教師以情境化的表達激發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深入思考,幫助他們感受學習內容與自身生活實際之間的連接點,以此觸動他們的想象力、思維力和創造力的“開關”,使他們最終能基于單元主題,發現主題意義,獲得高階的英語語言知識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