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楓
(齊齊哈爾大學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第24 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于2022 年2 月4 日-2 月20日在北京舉辦,從申奧成功到冬奧圣火的熄滅,北京用7 年走完它的冬奧旅程,同時也留下無數值得回味與珍藏的故事,這些故事與成功的經驗是我們在冬奧過后不斷汲取的養分,也是后冬奧時代繼續發揚冬奧精神,不斷進步的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冬奧會的歡迎宴會上強調:“我們應該牢記奧林匹克運動初心,共同維護世界和平。我們應該弘揚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團結應對國際社會共同挑戰。我們應該踐行奧林匹克運動宗旨,持續推動人類進步事業。”奧林匹克精神凝聚了全世界人民的優良精神品德在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的給予賽場上運動員拼搏的動力。
隨著北京冬奧的圓滿結束,后冬奧時代已拉開序幕,由此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經驗也慢慢開始孵化。北京冬奧會作為系統龐大、參與人員眾多、程序復雜、標準嚴苛的綜合體育賽事,它的成功離不開參與其中的各類人員、系統、政策的多方投入,同時彰顯了中國作為舉辦者的綜合國力與素質。在后冬奧時代,銘記北京冬奧的給我們帶來的閃光時刻,總結北京冬奧的寶貴經驗以及繼承北京冬奧的精神財富是在冬奧以后的首要任務。北京冬奧的經驗在告訴我們北京冬奧的成功是來自于國家支持,科技護航,民眾參與等多方面的。本屆冬奧會在北京舉辦使北京成為歷史上首個既舉辦夏季奧運會又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無論從統籌規劃運動設施建設還是提升冬季運動體育公共服務水平上都能明顯感受到中國作為一個國際大國辦成事,辦好事的強大國力[1]。其次,本屆冬奧會上的“新科技”甚至“黑科技”為運動員和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比如北京冬奧會高科技場館建設、智能服務奧運村、無人化轉播等;綠色環保科技也在北京冬奧會上廣泛應用,在科技進步的同時嚴格把控可持續發展方向,真正的將冬奧會帶入到人類的科技紀元[2]。同時,大眾文化的繁榮也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得到展現,北京冬奧會使冰雪運動從“小眾”體育運動走向3 億人所參與的主流文化中[3],這其中不可小覷的是我國的青年力量,青年人作為響應國家號召的主力軍用他們強大的年輕力量與參與熱情護航北京冬奧會的全過程。
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根據服裝產業人才發展需要,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專業人才的職業道德、人文藝術素養、團隊意識和溝通能力的多方面培養,培養目標是能夠在服裝及相關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服裝與服飾設計、時尚創意設計、文化創新與設計、產品策劃與設計開發、時尚策劃與管理等相關工作,適應服裝藝術與科技發展,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在這樣的培養目標之中,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在審美意向與國際視野驅動下更加注重教學活動中對于學生藝術素質的奠基與時代動向和潮流敏銳度的能力培養,而后冬奧時代的到來使得這些素質能力擁有了新動態和新環境,大眾文化、科技進步與年輕力量將作為后冬奧時代的主流注入到服裝設計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同時后冬奧時代服裝設計課程思政人才培養目標具有專業性、時代性與素質化的三重標準。在專業性的標準中,服裝設計專業人才應當具備服裝與服飾設計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能夠分析并解決服裝或相關領域的設計創意及服裝技術問題。在時代性的標準中則受到了北京冬奧會在人才發展的趨勢引導,比如對于傳統文化的宣傳與助力作用和對設計領域綠色生態理念的引導,這要求后冬奧時代服裝設計專業人才要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深入研究和繼承傳統文化內容、并通過專業技能發揚和創造傳統文化的新樣式;同時也要求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堅持節能節約、綠色可持續等生態保護型創造。在素質化標準中,后冬奧時代服裝設計課程思政人才培養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社會責任意識,在課程思政的指導方針中,思政育人作為人才培養的總目標要求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包括道德品質、法制意識等政治素質以及團隊溝通能力、終身學習意識以及良好的人文藝術修養在內的綜合素質。
將北京冬奧會作為服裝設計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融入到專業教學中需要對服裝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梳理,根據服裝設計專業思政育人的教學目標,結合北京冬奧會的啟發,總結出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的具體策略。在專業課程中將北京冬奧會的經驗與遺產作為教學內容的重點傳授案例,經過案例中課程思政元素的提取來契合課程思政建設目標,根據不同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設置課程思政導學,在具體的專業課程中得到教學實踐反饋。
北京“雙奧之城”的誕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能夠引導學生了解世情國情黨情民情,增強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4],該案例適用的課程有《服裝導論》、《中外服裝史》。《服裝導論》課程為服裝設計專業大一學生的專業必修課,課程教學目標是讓新入學的學生了解服裝設計專業和時尚行業、服裝行業以及紡織行業。北京“雙奧之城”的思政元素融入通過設置思考題使學生探討時尚潮流影響力與國家實力和國際市場認可度的關系,讓學生認識到國家實力增強以及國際上的重大事件是能夠反映到時尚潮流趨勢中的,引導學生對于時尚潮流以及世情國情的認識,在了解行業特征的同時激發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北京“雙奧之城”元素在《中外服裝史》課程中的思政教育通過設置辯論題目“中國傳統服裝與西方傳統服裝誰的影響力更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們綜合運用中外服裝史知識激烈討論,辯論的形式激發了學生們的民族認同感,通過辯論形式可以看出無論是正方還是反方,同學們在提到現階段中國傳統服飾普及度以及大眾認知程度弱等問題上都表現出不滿情緒,有的同學表示中國傳統服飾雖然無法在現代普及,但在一些重要場合依然民族身份的象征之一。在辯論后教師引導學生們思考西方維度的時尚標準體系下中國服裝行業的發展方式,使學生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等維度理解新時代中國服裝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北京冬奧會上有許多“綠色”環保的新型設計,因此在設計類的專業課程中可以借助這些設計案例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與之相關的課程有《服飾手工藝》、《服裝材料學》,在《服飾手工藝》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中分享北京冬奧會綠色環保案例,布置課程作業要求學生探索環保手工飾品開發,并指導學生用課程作業參加相關環保主題的設計比賽,在國際上通過這種以賽促學的方式使學生們對于“綠色”設計理解更加深入,激勵學生們用專業能力為地球和人類做貢獻。在《服裝材料學》的課程思政教學中通過分享北京冬奧會的新型服飾材料,著重強調其中的環保科技材料,研討其中的設計理念與綠色環保概念,引導學生的綠色生態節能意識。
北京冬奧會所體現科技進步的一大特征是運動科技的提升,運動服飾屬于服裝類別,因此運動服飾研究在服裝設計專業課程中可以作為教學重點內容之一,在《服裝結構設計》課程中通過分享北京冬奧會運動比賽服裝案例,分析運動活動對于服裝結構的要求,在專業的角度解釋人體結構和服裝松量的變化對于服裝結構的影響;在思政育人的角度提高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在《服裝材料學》課程分享北京冬奧會的新型服飾材料過程中列舉具有輕薄舒適的保暖材料,分析其中“保暖”功能實現所采用的工藝與科技,將從外到內多層不同功能材料搭配逐一介紹,肯定北京冬奧會運動服飾面料所實現的綜合防護、多級保暖、干爽舒適效果,使學生能夠通過該案例了解服飾材料綜合運用的方法手段,同時進一步了解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前沿科技,激發學生對于服裝材料科技創新的更高追求。
北京冬奧會帶動了冰雪運動快速發展,在課程思政教學中可以利用這一趨勢引導學生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自覺把小我融入大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具體適用的課程為《時尚廣告與營銷》,在課程中分享北京冬奧會帶來的冰雪運動普及成果,使學生們調查相關推進措施與活動宣傳手段,分析活動宣傳成效,總結廣告與市場反饋中的諸多因素。引導學生在市場營銷過程中遵循社會發展方向,滿足普通大眾需要。
后冬奧時代冰雪產業發展勢頭不可小覷,在服裝設計專業中的相關設計課程以此為背景教育學生了解相關專業和行業領域的國家戰略、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在《服裝設計》課程中設置冰雪服飾的趨勢調研課題,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同學們首先分析近年迅速擴大的滑雪、娛雪的服飾市場的消費者需求以及設計風格趨勢,得出冰雪服飾市場規模逐漸靠近主流服裝,冰雪運動服飾的消費總額在運動服消費中占有重要比重的結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冰雪服飾作為重大商機,同學們該如何把握機會、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找準自己的設計方向、成就自己的事業[5]。在《服裝設計管理》課程中設置課題使學生分組模擬創立冰雪服飾品牌,促使學生深入調研冰雪產業發展,關注冰雪服飾設計,培育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
后冬奧時代的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中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意義重大,在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服飾圖案》中結合北京冬奧會中國元素的視覺運用案例,使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創新運用方式,引導學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創作具有中國韻味的服飾圖案并在圖案設計過程中指導學生傳統元素的創新應用,探索中國傳統服飾圖案在現代服飾上的表現方法與運用方式,鼓勵學生們繼承與弘揚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在《形象設計》課程中設置課題使學生復原中國古代妝發,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脈,結合北京冬奧會上中國文化的大放異彩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的市場價值。通過這些舉措使得學生們更加富有中國心、飽含中國情、充滿中國味。
北京冬奧會所展現的志愿者精神融入到服裝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深入社會實踐、關注現實問題,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法兼修的職業素養。在《設計實習》實踐課中通過分享北京冬奧會志愿者參與案例,激發學生對于公共事業的參與熱情,提高了學生實踐活動中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北京冬奧會已落幕,后冬奧時代也如期而至,在后冬奧時代服裝設計人才無疑是技術更強、素質更高的新青年,這也要求高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需要發揮專業課程育人的作用;需要服裝設計專業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結合時代背景、反映潮流趨勢融入具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后冬奧時代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應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在教學中更新具有后冬奧時代特征的思想政治元素,優化教學理念,調整教學方法,構建后冬奧時代背景下服裝設計專業全課程的思政育人教學格局,培養學生創新服務意識、“綠色”設計意識、家國民族情懷、大國工匠精神、團隊工作能力,引導學生服務于后冬奧時代的服裝設計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