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州市五華縣職業技術學校 藍艷霞
第一,目前,很多中小學已經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這為中職學生學習計算機奠定了基礎。來到職校后,大部分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課程時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學,沒有跟著教師的教學節奏,似懂非懂。并且農村地區的中小學因為教學條件的限制,很多學生并沒有接觸過計算機,上課的時候會覺得很吃力。學生基礎水平不一樣,導致基礎課教學很難達到平衡。
第二,在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課程的考核模式主要是學校統考,卷面考試成績在綜合成績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平時作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并不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對計算機應用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第三,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計算機應用能力方面,大部分企業要求員工必須具備良好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但是,大部分職校對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內容沒有做到統一,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也比較單一,導致學生很難對計算機的相關內容產生興趣。此外,在教學課時方面,基礎課的課時比較少,學生不能夠系統地學習完所有基礎課的內容。
在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采用不用的授課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一方面,能夠豐富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又能夠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教學內容,緩解學習疲勞,激發學習興趣。例如:講到單元6多媒體軟件應用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演示如何獲取多媒體素材,教師直接演示比死板的文字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有效地增強了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獲取多媒體素材的能力。
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理論知識是基礎,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不能夠采用傳統的單一的考核模式,應該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和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特點,采用多樣化的考核模式。
首先,理論知識的考試可以采用開卷的模式,讓學生通過查閱課本了解和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其次,注重學生平時計算機的操作能力,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指導;最后,將理論考試和實踐能力的綜合評分作為評價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的標準,確保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首先,在完成基礎教學的條件下,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專業需求增加不同的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單元5電子表格處理軟件應用這一課時,要注重不同專業學生對數據處理的需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一般只需要掌握基礎的公式和函數就能夠滿足日常需要,太復雜的公式和函數反而會增加他們的學習負擔;而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需要處理的數據比較復雜,教師則需要更詳細、深入地講解電子表格對數據處理的方法,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對教學案例靈活使用的能力,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進行練習。最后,通過課堂實踐,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所授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存在問題,在課后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能力和專業水平。
所謂項目教學指的是實戰化教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主要是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常見問題,使學生能夠根據職業需求,運用計算機技術獲取、處理、分析和發布信息,同時為利用計算機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基礎。
課堂實際教學階段,教師要想把知識有效地傳遞和滲透給學生,就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把需要學生完成的項目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能夠將所學習到的知識真正地與實踐相結合,與相關的項目進行融合。同時,也能夠提高綜合技能,實現“在學中做、在做中學”。
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可以有效掌握核心知識和技能。所以在項目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實踐項目對計算機知識進行滲透,讓學生探索相關的技能,在學習過程中利用最短的時間快速地掌握相關的知識。這樣可以有效地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高效的培養,從而為后續進入相關的行業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開展,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創新,對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行培養,這樣才能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推動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