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敏,傅金英,郭夢云,孫小可
(1.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2.河南省中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2)
先兆流產指妊娠7個月之前出現陰道少量流血,伴或不伴有下腹痛或腰背痛,但宮口未開,胎膜未破[1]。該病是墮胎、小產的先兆,可直接影響患者的妊娠結局,給母嬰帶來傷害,使孕婦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脅,甚至可能會影響家庭和諧、社會穩定。研究表明,流產因素主要是胚胎因素、母體因素、父親因素、環境因素[1-2]。西醫治療該病以孕激素如黃體酮膠囊、黃體酮注射液、地屈孕酮片等為主[3],治療方法較為固定、單一,還可能會產生一定不良反應,是否安全、是否能改變妊娠結局仍在探索中。中醫藥治療先兆流產療效良好,安全性高,能改善病情,保護胎兒。
傅金英教授,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婦科學學科主任,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傅金英教授長期從事中醫婦科教學、科研及臨床工作,臨床經驗豐富,尤其對先兆流產的治療具有豐富經驗。現將傅金英教授治療先兆流產的經驗介紹如下。
依據先兆流產的臨床癥狀,將其歸于中醫“胎漏”“胎動不安”等范疇。根據目前醫家對胎漏、胎動不安的研究,其主要病機可歸納為沖任受損、胎元不固。傅金英教授則認為,該病在臨床上常見的病因病機是脾腎虧虛。《傅青主女科·妊娠》云:“夫胞胎雖系于帶脈,而帶脈實關于脾腎。脾腎虧損,則帶脈無力,胞胎即無以勝任矣……脾腎虧則帶脈急,胞胎所以有下墜之狀也。”《胎產秘書》云:“稟賦不足,脾胃虛弱,是胎產諸疾之根本。”傅金英教授認為該病發病機制有二:①腎藏精,為封藏之本,是先天之本,主生殖發育。若先天稟賦不足,或房勞多產,或久病大病,會損傷腎精,致腎氣不足,沖任不固,胎失所系,以致胎動不安,氣不固攝,發為胎漏。②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水谷。若脾虛則氣血生化乏源,血虛則沖任血少,筋脈失養,以致胎動不安;氣虛不攝,則沖任不固,孕后氣血下以養胎,導致沖任更傷,遂至胎漏、胎動不安。
先兆流產屬于妊娠病,不僅會影響母親的身體健康,還關系到妊娠是否繼續、胎兒是否發育正常。傅金英教授認為,該病治療的前提條件是胎元是否正常。①胎元正常者,辨證論治為綱,知病所起,絕其病根。若是母病,重在治病,病去則胎自安;若是胎不安使母病,重在安胎,胎安則病自愈。②胎元不正,胎動難留,或胎死不下,妨礙母體,則需下胎益母。傅金英教授認為,治療該病應謹守病機,辨證準確,再確立法則。其以“治病與安胎并舉”為主要原則,辨病與辨證相結合,臨床不斷歸納、創新,治療先兆流產時,注重腎脾同治,以“補腎健脾,益氣安胎”為基本大法,創立新的治法與方藥,如中藥內服配合中藥穴位貼敷,結合飲食、心理指導,常收效顯著。
傅金英教授臨床治療先兆流產,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有藥處方”與“無藥處方”[4]相結合。①“有藥處方”以四君子湯合壽胎丸為主,配合穴位貼敷。四君子湯合壽胎丸方藥組成:黨參片15 g,麩炒白術15 g,砂仁6 g(后下),赤芍20 g,桑寄生15 g,續斷片20 g,鹽杜仲20 g,阿膠6 g(烊化),黃芩片12 g,炙甘草6 g。方中黨參、白術、砂仁健脾益氣,和胃安胎,為保胎之要藥;桑寄生、續斷、菟絲子補腎填精,固攝沖任,養血安胎;黃芩清熱安胎;赤芍、阿膠養血滋陰安胎;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補腎健脾,益氣安胎,使腎固脾健,胎安。臨證加減:若胃納不佳,加焦神曲 (15 g)消食化積;精神緊張,加蓮子心(6 g)安神寧心,一則可緩解其緊張情緒,二則因“胞絡者系于心”,以防血熱攻心;氣虛明顯,加黃芪(30 g)、升麻(6 g)益氣升提,固攝胎元。中藥貼敷屬于中醫常見治療方式,主要通過藥物對穴位的刺激,加上藥物本身作用,增強療效,促進病情快速康復。臨床上用菟絲子30 g,苧麻根20 g,桑寄生30 g,白術15 g,黃芩炭15 g,共研成末,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拌成膏狀,貼敷于患者氣海、足三里、關元穴,以局部發熱患者耐受而不燙傷為佳,旨在健脾補腎、止血安胎。關元可補腎壯陽,調理沖任,通利下焦;氣海能理氣益氣,補腎調經;足三里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調暢氣血,升降氣機。②“無藥處方”以心理療法為主。傅金英教授認為,妊娠期女性生理狀況、情緒等方面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為其開有藥處方的同時,還要重視“無藥處方”即心理療法的應用。研究發現,妊娠期女性受激素水平影響,加上長期臥床保胎,會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情緒,給予心理干預,可對妊娠結局產生影響[5-7]。傅金英教授通過給予患者心理疏導,使其獲得信心,緩解患者負面心理和情緒,達到安胎目的。
患者,女,30歲。2020年3月11日就診。主訴:停經58 d,腹痛伴陰道少量出血10 d。患者平素月經規律,周期28~30 d,經期4~5 d,量色可,無血塊,無痛經。末次月經:2020年1月13日。患者停經36 d,自測尿妊娠試驗陽性。停經49 d查彩超示:宮內早孕,胚胎存活。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1 352 mIU/L,黃體酮(P):19.2 mg/L,醫師給予地屈孕酮片口服,連服10 d,效果欠佳。今停經58 d,輕微腹痛、腰酸、陰道少量出血,色暗,納差,眠可,二便調,舌質暗淡,苔白,脈沉細滑。查彩超示:宮內早孕,胚胎存活;宮腔少量積液。HCG:127 352 mIU/L,P:18.9 mg/L。中醫診斷:胎漏、胎動不安。證型:脾腎兩虛證。西醫診斷:先兆流產。治療方法:①給患者講解關于先兆流產的發病過程、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使其充分了解該病,給予安慰與鼓勵。②給予四君子湯合壽胎丸治療。方藥組成:黨參片15 g,麩炒白術15 g,砂仁6 g(后下),赤芍20 g,桑寄生15 g,續斷片20 g,鹽杜仲20 g,阿膠6 g(烊化),黃芩片12 g,丹參10 g,焦神曲15 g,炙甘草6 g。7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溫服。③給予穴位貼敷15貼,現場點認氣海、足三里、關元穴位位置。囑其禁房事、劇烈活動;清淡飲食,多休息。
2020年3月19日二診:停經66 d,陰道少量褐色分泌物,輕微惡心,偶有腹部隱痛不適,無腰酸,納可,大小便正常,舌質暗淡,苔白,脈沉細滑。復查彩超:宮內早孕,胚胎存活。守前方減焦神曲、丹參,加生姜9 g,紫蘇葉12 g。7劑,服法同上。余醫囑同上。
2020年4月1日三診:停經11+2周,無陰道出血,無腰酸、腹痛,納可,小便可。查彩超示:宮內妊娠,單活胎;頸后透明帶(NT)值1.4 mm。電話隨訪已足月分娩,現母嬰體健。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及工作壓力的增大,先兆流產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會對患者及家庭、社會造成影響。鑒于此,傅金英教授認為治療先兆流產重在補腎健脾,采用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有藥處方”與“無藥處方”并用,注重中醫特色穴位貼敷的應用,療效顯著。傅金英教授認為孕前調理不容小覷,應對有生育需求的婦女進行宣教,告知孕前調理之重要性。若孕前調整機體狀態,預培其損,使氣充血足,脾健腎固,陰平陽秘,胎有所系,胎有所養,可降低該病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