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準 丁雅梔 李炫旻 甄翔 柳玉鵬
(上接第一版)不僅取決于經濟總量,還取決于經濟的發展質量,特別是創新和科技發展水平6多家外媒在報道中提到,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至10月,中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3.6%,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近30%。
外資機構展望中國經濟
2022年行至年關,外國金融機構在最新一輪對2023年中國經濟的展望預測中紛紛釋放積極信號。美國投行摩根士丹利在日前發布的《2023全球宏觀經濟展望》中表示,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總體動力不足,但是通脹壓力將明顯下降。其中亞洲經濟最為樂觀,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動力,而美國經濟將勉強躲過衰退。“2023年的主題詞是'疫后重啟﹂,經濟增速有望保5增6。”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實現5%左右的恢復性增長,走出疫情、房地產企穩、消費恢復是主要帶動因素。有分析稱,抓好消費對穩住經濟大盤意義重大,近期政策優化疊加“雙十二”電商購物節,各地紛紛出臺各種消費措施來助力消費復蘇。
新加坡《聯合早報》11日報道稱;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橋水投資公司溫和看多中國資產。報道援引橋水中國總經理孫悅的話說L對于中國資產整體持“溫和看多”觀點。她認為,當前政策走向、經濟走勢和經濟流向都在改善。隨著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優化,中國經濟可能進入先下再上的過程,明年下半年經濟復蘇將比較明顯。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姜躍春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從消費、出口和投資三個方面可以看出,明年中國經濟有望強勁復蘇:首先,中國的消費復蘇將出現報復性增長,拉動整個國內消費需求反彈;其次,多地組團出海搶訂單的初步成果已經顯現;最后,茬投資方面,中國“國家隊”已經簽下很多大的基礎設施項目,這也將推動經濟的增長。與此同時,中國全方位、全產業鏈地推動高質量增長,以全局站位、戰略思維持續完善全產業鏈布局,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效益。▲
環球時報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