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言
80年前的一部電影《北非諜影》和歌曲《卡薩布蘭卡》給地處北非的摩洛哥蒙上了浪漫神秘的面紗。而12月10日卡塔爾世界杯上摩洛哥力克葡萄牙,挺進四強,讓它成為最大的黑馬,吸引了全球目光。12月14日,摩洛哥隊將在半決賽中對陣衛冕冠軍法國隊。摩洛哥萬千球迷期待看到非洲球隊晉級世界杯半決賽的歷史性時刻。為方便本國球迷赴現場看球,摩洛哥皇家航空公司宣布緊急開通30趟從達爾貝達(別名“卡薩布蘭卡”)到多哈的“球迷包機”特別航班。摩洛哥足球取得這樣的戰績絕不是“暴富”,足球在摩洛哥有極其雄厚的群眾基礎。有足球界人士用“純粹”來描述摩洛哥人對足球的態度,認為摩洛哥足球崛起的奧秘在于人們能夠單純地享受足球帶來的快樂。此外,來自國家的有力支持和獨特的多元文化也是成就摩洛母足球的重要因素。
愛踢球,愛看球,更愛侃球
如果問當地人最喜歡什么運動,通常的答案是:第一是足球,第二是五人制足球,第三是沙灘足球。摩洛哥地處北非最西端,兩面臨海,擁有長長的海岸線,卡薩布蘭卡等大城市均沿海,沙灘就成了摩洛哥人天然的足球場。到訪過摩洛哥的人都注意到,沙灘T既有劃出場地,擺開架勢踢“正規”初灘足球賽的隊伍,也能看到更多的人、特別是孩子們,在沙灘上如雜耍般顛球嬉戲。當地人在有球網的沙灘排球場地上踢球,規則一如排球,但這些業余球員們觸球的部位用腳、用腿、用頭和肩,就是不用手——但見球網兩邊你來我往幾十個回合,就是不見球落地,扎實的基本功令人嘆服。卡薩布蘭卡的老城區街巷縱橫,許多狹窄的小巷汽車都開不進去。但在這些小巷中,也經常能夠見到孩子們在專注地踢足球,哪怕“場地”只有兩米寬,也用粉筆畫上中線和中圈,兩頭畫上底線,書包一擺就是球門,小隊員們認真的樣子仿佛踢的是世界杯決賽。
另一方面;摩洛哥人喜歡看足球。不消說世界杯這樣的大賽,就是沙灘和街頭的小型球賽,也不時有路人停下來觀戰助威,也有按捺不住“腳癢”的觀眾親自下場一試身手。據摩洛哥媒體報道,為了方便沒有去卡塔爾的摩洛哥球迷為國家隊加油,當地在卡薩布蘭卡最大的公園和購物中心修建了“足球直播區”,配上超大型屏幕,方便數千人一起盡情享受世界杯。
摩洛哥人更喜歡侃球。大屏幕電視是咖啡館的標配。每逢國際或國內重大足球賽事,各個咖啡館的生意都很火。喝著咖啡、抽著水煙,跟周圍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一起邊看球邊侃球,是摩洛哥正確的世界杯“打干方式”。一位當地己球圈內人士曾經說寸,歷史上每逢摩洛券國家隊輸球的時關,每一名摩洛哥人都是國家隊的“助理教練”,指出主教練用人和戰略戰術上的不當之處,而且說得頭頭是道。
國歌歌詞與世界杯有關
摩洛哥對世界杯有很強的執念,它曾經5次申辦世界杯,甚至,摩洛哥國歌歌詞的誕生都與世界杯有關。1970年之前摩洛哥是世界上少數國歌沒有歌詞的國家。為在首次參賽的墨西哥世界杯上奏唱國歌彰顯國家榮耀,當時的國王.哈桑二世下令給國歌填詞。摩洛哥人只要唱起國歌,就能聯想到世界杯。
摩洛哥職業足球聯賽“博托拉”,始于上世紀50年代,有16支高水平球隊征戰。國家隊中有多名球員就來自其中頂尖的隊伍。其下還有低一級的“博托拉2”以及業余聯賽,有升降級制度激勵這些球隊不斷進步。值得一提的是,摩洛哥還有五人制足球和沙灘足球的聯賽體制,這兩項賽事的摩洛哥隊都曾在非洲乃至世界比賽中取得佳績。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摩洛哥女足運動也是阿拉伯國家中比較突出的。讓更多的女性參與和熱愛足球,對于整個國家的足球氛圍至關重要。摩洛哥還有以國王的名字命名的國家足球運動培訓學校,而且在全國有12所分校,保證給優秀的足球苗子最好的成長環境。
教練堪比“樂隊指揮”
歷史上摩洛哥人驍勇善戰,憑借亞特拉斯山脈的天險和英勇的戰士,摩洛哥是16世圮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唯一沒能征服的西北非國家,所以如今的摩洛哥國家隊被稱為“亞特拉斯雄鷹”。摩洛哥文化是多元的,歷經多年的殖民統治和文化交流,摩洛哥深受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的影響,而與阿拉伯國家相同的宗教信仰又讓摩洛哥充滿阿拉伯風情。摩洛哥前國王哈桑二世曾說過,“摩洛哥是一棵大樹,它的根深深扎在非洲的土地吸取養分,它的枝葉沐浴著阿拉伯的陽光,同時呼吸著來自歐洲的新鮮空氣,因此它枝繁葉茂。”
摩洛哥國家隊也很多元。閃耀這屆世界杯的摩洛哥國家隊中,有多名主力球員效力于歐洲頂級聯賽。他們中的許多人并不是從摩洛哥“輸出”的足球人才,而是摩洛哥花大力氣招攬的“歸化球員”。他們來自歐洲多個國家,說不同的語言,在不同國家的青訓體系中受訓。但所謂“歸化”也不盡然,因為這些球員的祖輩、父輩都有摩洛哥血統,他們從血緣和文化上認同摩洛哥是自己的根。
要做好摩洛哥隊的主教練,除了足球指揮水平高,還必須有“樂隊指揮”的水平,能夠將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球員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發揮出最大的戰斗力。摩洛哥此次征戰卡塔爾世界杯賽前換帥,正是為此。從目前的戰績來看,當下的主教練應該是一位稱職的“樂隊指揮”,能夠將說荷蘭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的各路球星融合出摩洛哥的“最強音符”。正如摩洛哥的文化,兼收并蓄,不管來自何方,都融為璀璨的摩洛哥風情。▲
環球時報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