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 陳月
(合肥科技職業學院人文藝術系 安徽合肥 230000)
在高職院校學校體育中,學生因各種原因導致的體育傷害事故時有發生,給學校體育工作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1]。2014 年,南昌某高校一學生在跑步中突發不適,經搶救無效死亡。2015年,甘肅某高職院校學生在操場進行跑步訓練時,突然倒地休克,后經搶救無效死亡;同年10 月在南京某高校操場,一名體態較胖者在跑完1000m后也發生了猝死。以上猝死事件的發生使得學生、家長及學校承受了巨大的壓力,而猝死事件的背后是在普通高職院校中幾乎每天都有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2]。這些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對學校的體育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該文從合肥地區的高職院校入手,探究合肥地區高職院校發生體育傷害事故的場所、項目、受傷性質、主要原因以及有效防范措施,以期對高職院校體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該課題選取了合肥地區11 所相對具有代表性的高職院校作為研究對象,分別是合肥科技職業學院、徽商職業學院、合肥財經職業學院、合肥信息職業學院、安徽審計職業學院、安徽財貿職業學院、濱湖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新聞出版職業學院、安徽汽車職業學院、安徽藝術職業學院、合肥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該研究主要采用了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文獻資料法,在合肥11 所高職院校中發放問卷共計1221份,回收了1148 份,回收率為94.0%,其中有效問卷為1062份,有效率為92.5%,同時為了確保問卷調查的合理性,邀請8 位高職院校體育教研室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對該問卷進行了核驗,8位教師一致認為問卷基本合理。因此,該課題的問卷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具體問卷調查情況見表1。

表1 問卷發放與回收情況統計
了解高職學生容易發生體育傷害事故的場所、項目、受傷部位及受傷原因,對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具有重要作用[3]。高職院校的學生都已成年,具有明顯的自我意識,跟一般中小學生及在校本科生相比,無論是發生體育傷害事故的場所、項目還是原因等都有所不同,針對高職學生發生體育傷害的研究更有助于找到如何預防高職體育傷害事故,減少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保護在校學生的身體和生命安全。在保障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安全的同時,也能夠推動高職院校更好地開展相關的體育活動及競賽,使學校體育工作得以良性發展。在合肥市內選取11 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職院校,并對在校的大二、大三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生過體育傷害事故的高職學生共216人,體育傷害事故發生率為20.3%,并對他們發生體育傷害事故的場所、項目、受傷性質、受傷原因進行了統計,在進行問卷調查的過程中之所以選擇大二及大三的學生是考慮到大一的學生在過去的一年中還沒有入學,無法取得真實及有效的數據,選擇大二及大三的學生對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調查則更具代表性。
在調查合肥11所高職院校216名受傷學生的過程中,發現受傷頻率最高的是學生自發組織的校內外體育活動(主要是各體育社團活動),這些活動共有102人參加,占總人數的47.2%;發生在日常體育教學中的人數為52人,占總人數的24.3%;體質健康測試受傷的人數為31人,占總人數的14.3%;校內外體育訓練及競賽分別占總人數的8.7%和5.5%,具體見表2。

表2 受傷場所統計
在該調查中,導致學生受傷最多的項目為跑步(主要是學生日常鍛煉及體測),共有91 人,占總人數的42.1%;在籃球運動中受傷的學生共有47人,占總人數的21.7%;在足球運動中受傷的學生共有26人,占總人數的12.3%,其他項目學生受傷情況見表3。

表3 受傷項目統計
在216名受傷學生中,出現最多的體育傷害事故為皮膚組織擦傷,共有71 人,占總人數的32.8%,且皮膚組織的擦傷在各類運動中都比較常見。其次是關節韌帶扭傷,共有52 人,占總人數的24.2%,其中球類項目較多。肌肉拉傷共有46人,占總人數的21.2%,其他高職學生受傷性質見表4。

表4 受傷類型統計
對合肥11所高職院校216名受傷學生關于受傷原因的調查發現,因運動技術不合理而受傷的學生共有56人,占總人數的25.9%;因準備活動不充分而受傷的學生共有45人,占總人數的20.8%;因身體沖撞和場地器材原因而受傷的學生分別是38人和27人,占總人數的17.5%及12.5%;因注意力不集中、穿著不合適、內容安排不當、舊傷復發、保護措施不當等原因受傷的學生分別占總人數的8.3%、4.6%、3.7%、3.2%、3.2%。具體統計結果見表5。

表5 受傷原因統計
由表2 可知,由學生自發組織的校內外體育活動引發的受傷概率最高,共102 人,占總受傷人數的47.2%。這證明了在合肥地區的高職院校中由于學生缺乏安全常識、不重視熱身、缺乏規范的體育活動保護措施及組織安排是導致學生遭受體育傷害事故的最重要原因。其次是日常體育教學和體質健康測試,這些也是高職學校學生參與人數最多、參與最頻繁的體育類活動。因此,高職院校學生遭受體育傷害事故與其參與體育活動的頻次有著直接的關系。
由表3、表4 可知,由跑步所引發運動損傷的人數最多,且大多受傷性質為輕度的皮膚擦傷及扭傷。跑步中發生的運動損傷大多發生在學生自發性的追逐及體測中,且調查結果與學生受傷的場所較為符合。除了跑步以外,有51%的高職學生遭受運動損傷的項目為學校開設的相關體育課程,這說明學生體育傷害事故所發生的項目與學校體育課程開設的項目有直接關系。此外,在受傷性質的調查中骨折、脫臼以及其他較為嚴重的體育傷害事故共有47人,占總人數的21.8%,說明嚴重的體育傷害事故在學生中的發生率較高。
由表5可知,由于運動技術不合理,準備活動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穿著不合適而引發運動傷害事故的有129人,占總人數的59.7%。這說明在高職院校中發生體育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學生自身的原因而導致的。此外,在問卷調查的過程中,場地、器材設施存在安全隱患,內容安排不當,保護措施不當也是造成學生遭受體育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這說明學校因素及教師因素還是造成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主要因素。
基于合肥地區高職學生發生體育傷害事故的場所、項目、受傷性質、受傷原因及調查分析的結果,結合高職學生年齡特點及自身特點,為減少高職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提出幾點建議。
在統計調查的結果中,因為學校場地器材原因而受傷的學生占到了受傷總人數的12.5%,調查發現很多高職學校缺乏較為完善的體育場地及相關的管理制度,且主要體現在體育場地及場館等體育設施缺乏專職的人員保護,校醫院的人員配備較少,設施陳舊,無法滿足學生體育傷害發生后的治療。學校在體育場地使用的注意事項、體育場館的定期維護、體育器材設施的使用要求、體育場地器材的更新等方面存在不足,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更加容易遭受到體育傷害事故,且沒有后續很好的治療及恢復。調查發現,合肥地區的高職院校中幾乎沒有專職的體育保健員或體育管理員。因此,完善學校體育場地及相關管理制度,定期檢查維護體育場地及器材,配備專職人員對受傷后的學生進行治療與保護,能夠一定程度地減少高職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4]。
由于教師組織安排不當或教師不重視造成的學生體育傷害事故占到了6.9%,體育教師應當是專業的,能夠科學指導學生進行訓練、學習及比賽[5]。而由于教師保護措施不到位或組織安排不當造成的體育傷害事故在高職院校時有發生。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參加體育傷害事故安全培訓,強調在日常體育教學、課余體育活動及運動競賽中安全的重要性,并組織教師學習運動損傷與保護、教學能力提升等業務,以提高教師的責任意識、安全意識以及教學能力,減少高職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
此次調查中,造成合肥地區高職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生自身安全意識的缺乏,占總人數的59.7%,學生自身由于缺乏必要的體育安全知識教育而導致體育傷害事故頻頻發生。而學生安全意識的缺乏主要是因為缺少相關的、系統的、專業的體育安全知識的教育。很多高職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之前沒有熱身意識,也不知道如何熱身,在發生體育傷害事故之后不知道如何處理運動損傷。因此,開展學生體育運動安全知識教育迫在眉睫。調查發現,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沒有大規模地面向全體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安全知識教育,僅有部分學校的體育教師利用上課時間簡單地闡述,學生在運動前缺乏必要的體育運動安全知識,受傷的風險將會大大增加[6]。高職院??山M織新生在開學見面會上進行集體培訓,并給全體新生介紹體育安全運動知識,讓學生一進校門就對體育傷害事故有深刻的認識,學校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及師資條件,開設相關體育安全防護及運動損傷課程,并將其納入課程體系范圍內;若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專任體育教師也可以在體育課上向學生介紹安全運動的注意事項,給學生介紹基礎的運動損傷的處理辦法,教會學生鑒別運動損傷的類型,并將其作為體育課程成績的一部分,督促學生在體育運動時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減少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學會分辨運動損傷及進行體育傷害自救[7-8]。
高職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率較高,高職學生運動安全意識較為薄弱,缺乏必要的體育運動安全知識,體育場地設施不齊全、教師組織不當都是造成高職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生的原因。其中,缺乏安全意識和體育運動安全知識是導致高職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要想減少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必須加強對學生體育安全知識的教育,完善學校體育場地管理制度,加強體育教師安全意識培訓,開展學生體育運動安全知識教育。只有學校、教師及學生共同努力,共同關注,才能有效減少高職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