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翠香,張海燕,安仕博,趙福順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植物研究所,吉林公主嶺 136000)
大白菜的產品器官是葉球,前期先形成幼苗葉和蓮座葉,隨著同化系統的形成,生育期的推進,葉片不斷向內抱合,逐漸形成葉球。不同地區、栽培方式和品種的白菜,葉球形狀和大小、緊實度等具有一定差異[1]。大白菜作為吉林省乃至東三省主要的冬貯菜和外銷菜,近幾年種植面積不斷上升,截至2019 年底,東三省大白菜種植面積達550 萬hm2,產量超1 900萬t(數據來源于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省內白菜主產區多集中在長春榆樹市和農安縣、四平梨樹縣、白城大安市等地,在這些產區的大白菜種植面積占其蔬菜總面積的20%~30%[2-3],其生產與供應情況直接影響吉林蔬菜市場的穩定和居民的生活。本文總結吉林地區早熟馬鈴薯復種秋白菜高產栽培技術,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證前后茬有效銜接,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農村提質和農業增效[4-5]。
1.1.1 選地
馬鈴薯為喜光、喜鉀、耐旱、怕澇的經濟作物,適宜種植在陽光充足、砂質壤土、地勢不低洼、有機質含量豐富的地塊,周邊無高稈作物(玉米、高粱等),無茄科作物,避免同科同屬作物間有相同、相似的病蟲害交叉傳染[6]。
1.1.2 選擇優良品種
在吉林省大力示范推廣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前提下,播種前用整地機、旋耕機平整好土地,以備播種。播種時,采用播種、施肥、覆膜和鋪設滴灌管帶一體機完成播種??紤]到后茬秋白菜種植時間,盡量選用生育期短于70~75 d 的早熟馬鈴薯品種,在7 月上中旬收獲馬鈴薯后,直接整地種植秋白菜。吉林地區常用的早熟馬鈴薯品種有早大白、春薯5 號、費烏瑞它和尤金等[7]。
1.1.3 催芽
播種前要出窖催芽,在馬鈴薯芽達0.5~1 cm 時即可切種薯。切種薯前準備好75%酒精、切刀和拌種劑。切薯時,如遇病薯或爛薯,先用酒精對切刀消毒,再切下一個薯塊,避免交叉感染。切完種薯后,稍微晾曬一會,用馬鈴薯專用拌種劑進行拌種,準備好一切工作,開始播種。
吉林東部山區一般在4 月下旬,中西部地區在4 月中旬開始播種。適宜播期的判定,發現氣溫穩定在17 ℃以上、土壤耕層10~15 cm 處溫度穩定在7 ℃以上后,即可開始播種。吉林省早熟馬鈴薯播種目前多采用大壟(80~90 cm)+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的種植模式,馬鈴薯株行距控制在(80~90)cm×(25~30)cm,667 m2保苗數為3 500~4 000 株。播種20~25 d后,馬鈴薯陸續出苗,此時要及時在薄膜上覆土,避免溫度過高烤苗。
1.3.1 中耕除草
馬鈴薯除草方式主要有苗前封閉除草、苗后化學除草、人工除草等。苗前封閉除草,一般在播種鎮壓后、出苗前,雨后或者土壤表面處于濕潤狀態時,噴施除草劑。馬鈴薯苗后除草劑,多在中耕上土、破壞封閉除草劑藥層后,雜草較小時(苗高15 cm 以下)使用化學除草劑進行除草;當雜草高于20 cm 后,化學除草劑效果較差時,配合人工除草。
為了增加馬鈴薯地下匍匐莖數量、保證馬鈴薯產量提高、有利于馬鈴薯生長后期排水,在生長過程中開始中耕培土2~3 次,民間俗語稱“二鏟、三趟”。第一次中耕培土多在馬鈴薯幼苗長至10~15 cm 時;第二次多在封壟前、開花現蕾后,此時多為第一次中耕培土后7~10 d,通過培土增加地下匍匐莖節位,為提高馬鈴薯產量做好前期準備。
1.3.2 科學施肥,合理灌水
馬鈴薯為喜鉀作物,施肥以鉀肥為主,磷肥次之,氮肥最少,一般基質多使用m(N)∶m(P)∶m(K)=12∶15∶18或12∶15∶20的專用復合肥。生長過程中根據馬鈴薯植株生長及結薯狀態,隨滴灌澆水并精準追施水溶肥4~5次;馬鈴薯進入塊莖膨大期后,根據植株生長情況可葉面噴施0.3%~0.5%的磷酸二氫鉀2~3次。
馬鈴薯生長對水分的要求較為嚴格,在塊莖形成期和塊莖膨大期要有充足的水分供應,保持土壤較高的含水量,處于濕潤狀態;在馬鈴薯進入積累期和成熟期前,要減少水分供應,若此時降雨較多的話,應在馬鈴薯田周邊做好排水設施,避免收獲時土壤濕度過大,塊莖水分過多、易爛薯,且收獲后的塊莖不易貯藏[8]。
1.4.1 蟲害
吉林地區的馬鈴薯常見害蟲有蚜蟲、瓢蟲等,部分地區有少量甲蟲發生。蟲害發生后,多施用吡蟲啉、滅蚜威和溴氰菊酯等低殘留類殺蟲劑,盡量避免使用有機磷制劑類、高殘留殺蟲劑。
1.4.2 病害
吉林地區的馬鈴薯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和瘡痂病。晚疫病是馬鈴薯生育期間的主要病害,在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不僅會使地上植株部分受害,還會感染地下塊莖,輕易減產、重則絕收。馬鈴薯晚疫病防治“以防為主、以控為輔”,藥劑使用應保證保護性藥劑和治療性藥劑間隔7~10 d 交替使用,避免中心病株及受害植株產生抗藥性,影響防治效果,生產上多選用丁子香酚、抑快凈、銀法利、代森錳鋅、銅制劑等藥劑。瘡痂病為土傳病害,主要與品種遺傳特性、土壤pH 有關,生產中選用抗瘡痂病的品種,選擇土壤pH 值5.5~6.5 的地塊,如果土壤pH 值過高,馬鈴薯易感染瘡痂病。
馬鈴薯植株有50%表現出黃化狀態時,意味著馬鈴薯進入成熟期,此時利用機械進行殺秧,殺秧后土地晾曬7~10 d,開始收獲。采用機械將塊莖翻出后,可在田間適當晾曬,促使塊莖表皮快速木栓化,避免塊莖表皮出現破損,影響商品薯外觀和收獲后的貯藏效果。
馬鈴薯收獲后,將田間植株清理干凈,再進行土地旋耕和整地施肥,為復種秋白菜做好準備。
2.1.1 選擇優良品種
吉林地區大白菜的主要食用方式有鮮菜食用、腌漬酸菜,部分地區如延邊州用來加工辣白菜,近幾年出口到韓國和朝鮮加工制辣白菜的數量不斷上升;大白菜在本地居民冬春季貯藏鮮菜中占有很大比重,選用適宜品種時,這些因素都需考慮在內。目前,吉林地區種植的大白菜常見品種有:北京新三號、四季王白菜、頂心黃白菜、黃心大白菜、秋豐系列等。
2.1.2 合理選地、整地
大白菜整個生育期對水分的要求較為嚴格,選地時應該選擇離水源較近、土壤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地塊。在吉林地區秋大白菜種植多以馬鈴薯作前茬,早熟馬鈴薯在7 月上旬收獲后,就開始秋大白菜種植準備工作。
馬鈴薯的產品器官為地下塊莖,收獲前利用殺秧機將地上植株打碎還田,收獲時用收獲機深翻,將塊莖取出地表,收獲后做好土壤深松和旋耕,為下一茬白菜種植提供方便。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整地、耙地、施肥、起壟,做好滴灌、噴灌或人工灌溉準備工作,滿足秋白菜生育期對水分的要求。前茬馬鈴薯種植時施用的肥料緩效期較長,可以滿足秋白菜生育前期所需。
在吉林地區民間留傳一句諺語“頭伏蘿卜、二伏菜”,意味著當地秋白菜可以在二伏節氣時開始播種,一般從7 月上旬開始持續至7 月中旬。根據白菜品種不同(品種上多以食用方式來區分,如腌漬酸菜、鮮食、加工辣白菜等),播種時要確定適宜的株行距。例如,腌漬酸菜品種的葉球以直筒形為主,葉球直立呈圓柱形,占地面積較小,株距可以適當小一些;鮮食或加工辣白菜品種的葉球類似于倒圓錐形,頂部較圓,根部呈圓柱形,占地面積較直筒形品種大,株距應適當加大,以保證結球期正常生長。播種后,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為白菜種子發芽創造有利條件。
2.3.1 結球前期管理
結球前期管理主要為白菜的苗期和蓮座期管理,應保證水分和肥料供應,肥料前期以氮肥為主、磷鉀肥為輔。此時正處于伏天,溫度高、降雨少,宜結合間苗進行中耕松土、除草、澆水降低地溫,保證小苗快速生長,加快進入團棵期和蓮座期。一般間苗2~3次,中耕后隨澆水施入追肥,或進行葉面肥噴施,噴施葉面肥時可以加入鈣肥進行補充,加入殺蟲劑和殺菌劑嚴防病蟲害的發生,為高產高效栽培打下良好基礎。
2.3.2 結球期管理
秋白菜的產量和品質,關鍵在于結球期的生產管理。
2.3.2.1 環境影響因素
溫度:吉林地區的白菜進入結球期多在9月上旬,此時氣溫逐漸降低。研究表明,適宜的低溫可以促進白菜結球,結球期最適溫度10~20 ℃。晝夜溫差有利于葉球的形成,夜間高溫會促進葉片加速發育,使其壽命縮短;夜溫低有利于葉球形成。
水分:此時水分不足會造成大白菜過早結球,結球小而松散,影響產量;水分過多會使結球期推遲;水分充足、適量,可以加速結球,結球大而緊實,產量高,品質好。
光照:光照時間過長,有利于白菜葉片生長,不易結球;光照時間過短,會推遲結球時間,進而影響產量;適宜短日照可以促使葉片直立生長,易于結球。此時,吉林地區進入立秋,降水逐漸增多,光照較弱,往往會造成大白菜產量降低。
肥料:肥料對大白菜葉球形成、產量提高和品質提升起著關鍵作用。增施氮肥,可促進葉片生長,增加葉面積,提高葉綠素含量,促進葉片光合作用,進而促進產量的快速形成。施用磷肥,會促進白菜根系生長,增強地下根系吸收營養和水分的能力,促進葉片快速生長。大白菜對鉀肥需求量較大,鉀肥不足會影響大白菜葉球的形成,充足的鉀肥可以提高大白菜產量和凈菜率。鈣肥對大白菜的重要性僅次于氮肥,缺鈣會引起大白菜的“干燒心”病,造成減產,甚至絕收。
2.3.2.2 肥水管理
大白菜90%的產量會在結球期形成,此時期對肥料的需求量占整個生育期需肥量的80%左右。根據大白菜的生長狀態,合理追肥,宜選用蔬菜專用復合肥料或充分腐熟有機肥。為增強大白菜的抗病性,可在結球期噴施葉面肥1 次,隨水噴施殺蟲劑和殺菌劑,提高產量的同時,增強其抗病蟲能力。
此時期大白菜對水分的需求也是最高的,要保證土壤一直處于濕潤、但不澇的狀態,根據天氣狀況和大白菜生長狀態,合理調控澆水頻率和澆水量。
2.4.1 蟲害
吉林地區秋白菜的主要蟲害有葉螨、蚜蟲、跳甲和菜青蟲等,其中以菜青蟲為害最重。菜粉蝶將蟲卵產于大白菜葉片上,卵孵化后的幼蟲即為菜青蟲,其啃食葉片,形成面積不均勻的咬痕。菜青蟲生長達到3 齡期后,會嚴重破壞大白菜葉片,輕者在葉片上留下孔洞,嚴重的會將葉片啃食得只剩下葉脈或葉柄,將其糞便留在大白菜葉片上,對大白菜葉球造成污染。在蟲害發生初期(最好是菜粉蝶時期開始噴灑殺蟲劑,因為其抗藥性較差),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防治,以降低損失。
2.4.2 病害
在我國北方地區軟腐病屬于白菜常見病害,老百姓俗稱“爛疙瘩”。此病會對大白菜田間造成嚴重破壞,還會影響白菜的冬春季貯藏。軟腐病由歐式桿菌侵染發病,未完全腐熟的秸稈或有機肥料為病菌順利過冬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空間和場所。次年種植,適宜的環境條件會造成二次侵染為害。因此,種植戶應選擇抗病品種,種植前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和秸稈,施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種植過程中科學防控病害侵染和為害。生育期加強土壤肥水管理,以提升大白菜自身抗性,降低感染病害的機率[9-10]。
9 月末、10 月初秋白菜進入收獲期,要根據市場銷售情況,合理確定采收時間和供應量,確保科學合理收獲,增加經濟收入。在吉林部分地區,大白菜已嘗試采用訂單式種植,這些訂單多為韓國提前預訂,并提供了適合加工辣白菜的專用品種,收獲后統一處理、統一銷售,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減少種植戶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