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甘肅蘭州 730050)
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分階段、分步驟實施,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現階段,從國家到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州)、縣(區)、鄉(街道)、村(社區)五級政府和組織都非常重視農村社會工作,其開展落實是深入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的核心和關鍵。高校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在助力鄉村振興、服務農村社會工作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所以開展大學生高質量黨建服務農村社會工作是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重點部署鄉村振興戰略近期和遠期任務,提出鄉村振興分三步走的總體規劃。助力鄉村振興是當代大學生應盡的責任,大學生應以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工作,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和“發動機”,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始終堅持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地位,做好基層黨建工作是農村社會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強基層黨建引領是關鍵所在。因此,高校大學生要緊緊圍繞高質量黨建服務農村社會工作的重點,做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人力、物力、財力有機結合的綜合性系統工程,涉及千萬個農村家庭,關乎農民的切身利益,這迫切需要大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高質量黨建工作,推動惠民措施的落實,激活農村發展的潛在活力,為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提供人才保障[2]。
在新時代社會發展背景下,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其發展理念也逐漸滲透到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中。按照高等教育“四個服務”發展方向的指引,當代大學生應在增強農業、振興農村、造福農民等方面積極發揮重要支撐作用,主動承擔振興鄉村的重要使命。鄉村振興需要高質量黨建作為指引,以培養當代大學生黨建意識為主,要求大學生在黨建服務農村社會工作中高度貼合鄉村振興戰略,形成緊密關聯,提升當代大學生黨建服務的主動性和自覺性[3]。
高等院校發展與鄉村振興存在著共生共榮的關系。鄉村振興需要高質量的黨建作為指引,只有經過專業、系統教育和培訓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肩負起現代鄉村振興重任。鄉村振興離不開具有豐富知識的專業人才,大力發展與鄉村振興相適應的高等教育,堅持支農與支教相結合,推動農村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是持續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高等院校要按照鄉村產業發展和升級轉型的需要,不斷加強人才資源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和鄉村現代化提供助力,并探索大學生高質量黨建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充分挖掘和利用鄉村現存及潛在資源。服務鄉村振興是高校大學生應該主動肩負起職責和使命,鄉村振興需求對高校人才培養起著導向作用,二者是一個共同發展、相互推進的整體,有著密切的內在關系。
黨建作為農村社會工作的橋梁和紐帶,是黨和群眾之間的“翻譯官”。大學生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在服務農村社會工作中積極宣傳和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從更高層次發揮黨的主張和思想工作的引領推動作用,并通過自身的工作使村民自覺向黨中央靠攏,響應黨的號召。不斷增強黨建工作的紐帶作用、提升大學生黨建服務水平是堅持黨對農村工作全面領導的必然要求,更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實行大學生高質量黨建服務農村社會工作,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解決提供了可選擇的路徑。因此,應充分發揮人才要素在鄉村振興中的支撐作用,強化對人才的系統培養和引領吸納,著力打造“敢干、會干、能干成”的大學生黨建隊伍[4]。聚焦“關鍵少數”,強化牽引力,緊扣振興需求,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儲備黨建人才,充分發揮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主觀能動性,以新時代農村社會工作為契機,堅持制度引領、理論創新、多元發展相結合,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高質量實施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和支撐,進一步提升高校大學生黨建服務鄉村振興的整體能力,推動農村社會工作進入“新紀元”。
高校要全面準確地分析黨建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把握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斷優化完善高校黨建工作制度和體系,落實大學生黨建工作的政治責任。重視思想政治建設,聚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出一批既有專業技術又有政治修養的人才,為鄉村振興戰略持續輸入高質量黨建人才。提升高校黨建人才培養服務能力的整體性和自覺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進和實施的有效保障,因此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加強對其思想政治素養的培養,使其更快更好地投身農村社會工作[5]。
1)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堅持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與黨建教育工作的有機融合和協同發展,學生管理涉及生活、學習、思想等多方面內容,將黨建工作融入學生管理工作能有效指導學生管理,而學生管理能為黨建教育提供更加廣泛的群眾基礎。3)增強學生自律意識和黨建服務能力,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充分發揮黨建的引領服務作用,使高校大學生真正成為促進農村社會工作發展的中堅力量。
人才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培養大學生服務農村社會工作的思想意識,需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應結合當前“三農”工作發展需要,引導并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使黨建教育既有理論深度,又貼近農村社會工作實際,真正將服務“三農”意識落到實處[6]。高校大學生要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身農村社會工作,為農村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推動農業農村繁榮發展。
以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校)為例,學校以甘肅省農村基礎現狀為出發點,結合學生專業學科優勢,使學生掌握與了解各階段農村社會工作的發展歷程,采用“大學+鄉村”“黨建+管理”“理論+實踐”的特色教學模式,形成梯隊式培養體系。同時,依托學校專業技能優勢,多次組織學生參與農村黨建工作,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展基層黨建工作,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堅定投入鄉村振興的決心,為建設美麗鄉村建言獻策。
大學生是我國鄉村振興的重要攻堅力量,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接班人與建設者,肩負著建設祖國、回報家鄉的重要使命。大學生高質量黨建服務農村社會工作在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學生黨建服務實踐活動,以黨建服務支農、助農,既有利于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高質量實施,更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在鄉村這個大平臺上接受更好的教育、增長更多的才干,為農村社會工作作出貢獻[7]。
學校通過開展暑假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圍繞“黨建社會服務、助推鄉村振興”“知史有擔當、青年在行動”“傳承紅色革命精神、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等主題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大學生明理、增信、崇德和力行,傳承紅色基因,承擔時代重任,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活力,為鄉村振興賦能提速貢獻青春力量。
在校大學生應深入學習領會黨中央領導人對全國各族青年的深厚寄語,加強大學生與農村社會工作者的交流,以實際行動投身鄉村振興。1)讓大學生深入農村一線,切實感受鄉村振興戰略帶來的實效,在實際行動中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定制度自信,培養吃苦耐勞、熱愛家鄉的優良品質,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2)當代大學生應積極宣傳黨史,大力弘揚紅色精神,宣傳黨中央和國務院制定的鄉村振興戰略。
學校在人才培養體系中,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圍繞鄉村振興所需的人才要求,結合學科、專業、人才和科研等優勢,開展技能指導、文化宣傳、建設規劃等工作,為鄉村建設提供高質量黨建服務,為農村社會工作提供支持。積極開展在校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通過學黨史、知黨恩、跟黨走,推進黨史學習教育進入鄉村,擴大黨史宣傳教育的深度和廣度;開展大學生入戶調研走訪活動,針對鄉村振興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實地考察交流;開展大學生調研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情況相關實踐活動,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打造“青年帶貨”直播平臺活動。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大力宣傳我國“三農”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大意義、總體要求及目標任務,充分展示我國“三農”工作的良好態勢和美好愿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人心,激發大學生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的熱情和干勁。
學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多次組織“探尋歷史足跡,傳承愛國精神”“走訪居住舊址,感悟偉人情懷”等活動,通過參觀甘肅省紅色文化教育傳承基地,了解和感受當地民俗,堅定大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心與決心,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組織“心系民情民生,基層走訪調研”活動,讓大學生深入農村,了解農民現狀和生活需求,在深入了解中增強大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
大學生服務基層、融入鄉村是時代的召喚,是歷史的機遇。高等院校和地方政府通過制定配套制度,保障大學生參與基層黨建服務工作向穩定化、常態化發展。高等院校要不斷優化完善育人體系,持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鄉村振興人才,解決鄉村振興人才匱乏的問題。加強國家和地方政府有關鄉村振興政策、制度、先進理念等內容的宣傳教育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鄉村服務項目,通過基層實踐活動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同時,大學生要積極主動融入鄉村振興相關專題研究中,依托具體的實踐項目,結合一線情景,深刻思考和解決實踐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認識到當前黨建服務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改正,提高服務水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當代大學生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努力。
新時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在于人。黨中央在深刻把握國情農情、深刻認識我國城鄉關系變化特征和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基礎上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大部署,農業農村發展離不開黨建服務的支持。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根據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布局,結合學院和地方實際,確立了大學生高質量黨建人才培養的新目標和新要求,以高質量黨建促進農村社會工作的蓬勃發展,用心、用情鋪就“服務農業、繁榮農村、致富農民”的鄉村振興之路,不斷提高大學生黨建服務農村社會工作的影響力,貢獻自己的力量助力鄉村振興,爭當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