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莎,楊乃恩,康 曉
早產兒由于胃腸道發育不成熟,極易發生經口喂養不耐受,主要表現為嘔吐、奶量減少、胃潴留等癥狀,嚴重影響早產兒的生長發育,需長期予以合理的喂養策略以改善早產兒喂養效果[1-4]。但目前多數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對疾病的認知度較低,缺乏正確、專業的喂養指導,導致早產兒出院后喂養情況不理想[5-6],因此護理人員需給予更多關注。延伸護理服務是對早產兒出院后護理服務的延伸,通過對家屬進行護理指導,可促進早產兒健康發育[5],目前已成為護理服務的發展趨勢,逐漸得到了家屬的認可。本研究針對我院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的疾病不確定感和延伸護理服務需求進行調查,旨在為護理服務實踐提供更多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21年1月—2021年8月59名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作為研究對象,年齡(32.80±5.04)歲;文化程度為初中10人,高中24人,專科及以上25人;首次妊娠34人,二次妊娠15人,三次妊娠10人。納入標準:①早產兒每天嘔吐超過3次或24 h腹圍增加超過1.5 cm并伴有腸型或胃殘余量超過上次喂養量的1/3,可確診為經口喂養不耐受;②胎齡<37周;③患兒臨床資料完整;④早產兒母親意識清楚,具備正常溝通交流能力。排除標準:①早產兒母親存在精神障礙疾病;②早產兒母親視力、聽力存在功能性障礙;③早產兒母親患有傳染性疾病。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年齡、是否工作、文化程度、妊娠次數、家庭成員人數、家庭月收入、早產兒病情嚴重程度。②疾病不確定感家屬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Family Member Form,MUIS-FM)[7]:適用于各種疾病病人的家屬,主要用于評估家屬面對家人的疾病、癥狀、各種復雜的治療和護理等產生的不確定感,故適宜于早產兒母親的疾病不確定感的評估,包括不明確性(13個條目)、缺乏澄清(9個條目)、缺乏信息(5個條目)、不可預測性(4個條目)4個維度,共31個條目,每個條目為1~5分,總分為31~155分。得分越高表明家屬的疾病不確定感越強。Cronbach′s α系數為0.923,可信度良好。③廣泛焦慮性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8]:評價早產兒母親的焦慮狀態,共7個問題,每個問題為0~3分,共0~21分,得分越高表明病人焦慮越嚴重。0~4分表示沒有焦慮;5~13分表示輕微焦慮;14~18分表示中度焦慮;19~21分表示重度焦慮。④早產兒延伸護理服務需求調查問卷:在查閱相關文獻基礎上設計,包括是否需要延伸護理服務、服務方式(電話隨訪、網上咨詢、上門指導)、服務頻次等。
1.2.2 調查方法 經早產兒母親及醫院領導同意后,選擇兩名調查員進行培訓,然后由兩名調查員現場發放調查表,并講解調查的目的、意義、方法,早產兒母親現場填寫后,調查員檢查無誤后收回。本次共發放調查表239份,收回有效問卷236份,有效回收率98.74%。
1.2.3 觀察指標 ①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及延伸護理需求服務現狀。②比較不同臨床特征者疾病不確定感情況。③臨床特征與疾病不確定感關系。④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與延伸護理需求服務的相關性分析。

2.1 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及延伸護理需求服務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MUIS-FM得分為(125.54±10.61)分;59名母親中51人需要延伸護理服務,占86.44%, 24名需要電話隨訪,18人需要網上咨詢,9人需要上門指導,其中4人需要上門指導3次以下,3人需要上門指導3次以上,2人需要根據需要隨時上門指導。
2.2 不同臨床特征的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比較 不同年齡、家庭月收入的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MUIS-FM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文化程度、妊娠次數、家庭成員人數、早產兒病情嚴重程度、焦慮狀態以及是否工作、是否需要延伸護理服務的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MUIS-FM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的單因素分析 單位:分
2.3 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將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的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作為自變量、MUIS-FM評分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變量賦值見表2。
是否工作、妊娠次數、家庭成員人數、早產兒病情嚴重程度、焦慮狀態、是否需要延伸護理服務均為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2 變量賦值

表3 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4 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與延伸護理需求服務的相關性分析 經Pearson分析,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MUIS-FM評分與其延伸護理需求服務呈正相關性(r=0.592,P<0.05);是否工作、妊娠次數、家庭成員人數、早產兒病情嚴重程度、焦慮狀態均與延伸護理需求服務顯著相關(r值分別為0.630,-0.785,-0.739,0.815,0.674,P<0.05)。
3.1 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與延伸護理服務需求的現狀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MUIS-FM評分較高,59名母親中有51人需要提供延伸護理服務,與李小梅[9]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大部分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的疾病認知度不足,面對喂養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需要護理人員提供專業的院外延伸護理服務。
3.2 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的相關影響因素 本研究對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的疾病不確定感影響因素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是否工作、妊娠次數、家庭成員人數、早產兒病情嚴重程度、焦慮狀態、是否需要延伸護理服務均為重要影響因素(P<0.05)。分析認為有工作的早產兒母親因需兼顧工作和新生兒養育雙重任務,常常無法將全部精力集中于早產兒的養育過程中,導致其疾病不確定感較強[10-12]。護理人員針對有工作的母親應集中講解重點喂養知識,同時選擇家庭中另一名家屬進行相關知識講解,促使雙方相互協助,共同提升早產兒的喂養水平。另外也說明,家庭成員人數越多,對早產兒母親的幫助越多,其疾病不確定感也相應降低[3-15]。妊娠次數越多的早產兒母親其育兒經驗越豐富,對經口不耐受的了解程度越高,但早產兒病情處于危重狀態時,可能增加早產兒母親的焦慮程度,同時超出了其對疾病的認知范疇,促使其疾病不確定感增強[16-18]。護理人員應對病情危重的早產兒母親予以更多關注和安慰,減輕其焦慮情緒后,再進行喂養知識宣教,以提高知識宣教效果[19-20]。
3.3 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與其延伸護理需求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是否工作、妊娠次數、家庭成員人數、早產兒病情嚴重程度、焦慮狀態均與延伸護理需求服務顯著相關,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的疾病不確定感與其延伸護理需求具有正相關性,提示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越強其對延伸護理的需求越高。因此,應重視對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的調查,若結果提示患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較強,建議一方面分析其原因,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另一方面,建議對患兒母親進行延伸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通過健康宣教提高早產兒母親的疾病認知度后可降低其對延伸護理的需求度,但護理人員應在早產兒出院前為早產兒母親提供專業且全面的喂養指導,同時出院后對早產兒的成長發育及護理質量進行監督,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從而促進母嬰身心健康。
本研究局限之處在于納入的研究對象僅有59人,數量不足,可能會影響數據統計學分析結果,下一步仍需增加研究對象,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經口喂養不耐受早產兒母親的疾病不確定感越強其延伸護理需求越高,而是否工作、文化程度、妊娠次數、家庭成員人數、早產兒病情嚴重程度、焦慮狀態與早產兒母親疾病不確定感有關,這可為臨床針對性篩選需要進行延伸護理服務的人群提供參考,有利于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