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錢塘分局 忻蘇

實現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十四五”時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力期,是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明顯性實質性成果的關鍵階段。聚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錢塘分局以土地綜合整治為切口,圍繞村田建設、文旅融合及創新示范,打造“生產域”“生活域”“生態域”協同發展樣板,激發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新動能。截至目前,全區共實施鄉村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省級試點2 個、國家級試點1 個,總面積76.08 平方公里。
以打造“一帶兩城”發展格局為總基調,以圍墾文化為特色元素,結合生態農業發展和生態農田建設,將江東片區規劃布局為生態圍合、綠地串聯、廊道貫穿、彈性生產的田園型城市。通過濱江、田野、濕地三大生態空間,南沙大堤生態廊道,中央趣谷與產業空間融合,建設一座城景相宜的美麗城市。以本輪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為契機,科學布局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在城鎮開發邊界外及城鎮開發邊界內彈性區為農業建設預留發展空間,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和諧壯美的產業生態。以省部級試點申報為切入點,以區域統籌和生態提檔為出發點,謀劃全區土地綜合整治資源潛力和需求,規劃選址64.85 平方公里作為首批土地綜合整治的試點范圍。圍繞規劃布局調優、農田地力提升、村莊經濟發展和鄉村生態美麗的原則,開展規劃方案設計,探索“監企協同、監區合作”的創新模式,實現監企用地格局優化,區監空間資源融合,全面打造“村莊整治、農田整治和生態修復”系統提升的土地綜合整治2.0。目前已完成1 個部級試點規劃設計和2 個省級試點項目的驗收,啟動謀劃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整治1 個“萬畝方”和2 個“千畝方”。
構建生產群帶,激發產業活力,拓展鄉村新型造血功能,譜寫欣欣向榮的美麗畫卷。
一是“田城匯”激活鄉村振興新動力。圍繞“江城河莊 田園新城”的發展定位,轄區河莊街道著力打造以黨組織為核心、產業鏈為支撐的“田城匯”鄉村振興黨建聯盟品牌;推動整合區域相近、產業相關、人文相親、村情相仿的江東村、新圍村、圍中村、文偉村、新創村、新江村6 個村,形成水果(草莓)、蔬菜、花卉、農旅等產業聯動的“黨建帶”“農旅帶”“共富帶”。
二是江濱田園打造推進田村新融合。建設5000 余畝的高標準農田,建成2 個“千畝糧倉”;同時對已實施整治提升的土地進行集中流轉、統一整理,通過實施大田農業,打造田園景觀。聚焦特色優勢,打造圍中村“五米田園”、江東村“閑夢江東”等農業觀光節點4 個,推進農業生產、都市休閑有機結合。
三是農旅互促推進產業融合新發展。采用“美麗田園+特色小鎮”的鄉村創業新模式,與企業合作共建集農業、產業、科研、農居為一體的麥騰農業綜合體。聚焦集約,擴大農業發展規模,如推進江東農場稻魚共生350 畝、新江村草莓基地擴建至1000 畝,新創村蔬菜種植基地擴建至1000 畝。利用“創客村”“農研基地”等項目盤活存量建設用地,規劃82 畝已征收宅基地發展農業研發、產業設計、城市田園體驗等鄉村關聯產業,助力江東村、新圍村、圍中村、新創村、新江村五村打造“田美、產強、民富”的美麗鄉村精品村或示范村。
契合農耕文化,塑造農旅精品,探索未來場景鄉村實踐,打造幸福指數不斷攀升的甜美鄉村生活。
一是未來鄉村探索推進高質量鄉村建設。以數字化改革為契機,以“智慧漫居·田城江東”為特色模式,轄區河莊街道江東村通過數智平臺筑基礎、特色文化強引領、地方產業促融合等措施,打造“鄰里、文化、健康、低碳、產業、風貌、交通、智慧、治理、黨建”十大應用場景,基本實現對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全方位、系統性重塑。
二是美麗鄉村創建提升人居環境。在村莊環境統一規劃設計的基礎上,開展庭院整治以及建筑立面改造、桿線整治等工作,以美化“小庭院”提升“大環境”。目前,轄區江東村、新圍村、圍中村三村已完成整治提升工作。結合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河道整治、河流沿線拆違等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2 個池塘全面提升改造,落實18 公里河道全域保潔;五工段直河等河道水質基本實現“剿紅消黃減橙”。
三是基礎設施提升完善民生服務配套。住建、自然資源、交通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規劃修建農村道路76 千米,新建改造村文化禮堂2 個、村休閑公園提升改造5 個、進行路燈提升改造4 個村,通過基礎設施提質改造工程提升基礎設施可達性,提升民生幸福感。

▲河湖治理
四是鄉村文化保護留存歷史足跡。深度挖掘村莊歷史文化內涵,推進村史館、村文化長廊等規劃建設,以保留歷史底蘊。如新圍村立足“圍墾第一村”,拓展圍墾精神的內涵和外延,積極打造建設圍墾文化館;江東村以文化禮堂、沙地紅色文化展陳室、村史館、三治廣場、民俗文化園等建設為載體,開展“三月三”民俗文化藝術節、小年夜活動等,積極保護民間文化遺產。
聚焦試點探索,聚力示范打造,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向鄉村扎根,繪就鄉村未來可期的生態詩畫圣地。
一是低碳村試點探索新發展模式。以低碳排放村落示范建設,江東村結合未來鄉村建設打造低碳場景,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圍繞低碳節能工作提升村莊整體生態風貌,開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利用創建“無廢村莊”等,探索構建低碳排放的發展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推動農業、居民生活全面低碳轉型。
二是珍貴彩色林示范增添鄉村色彩。聚焦環境保護,厚植綠色基底,推進新圍村市級珍貴彩色示范林項目建設,在村西直路、中心橫路、江東三路等3 條道路沿線種植香樟、櫻花、楓香、深山含笑銀杏等珍貴彩色樹種,種植面積約35 畝,為鄉村環境增添色彩。
三是沿江田水林網打造藍綠屏障。以韌性堤岸、潮汐公園、沿江防護林、生態水系網、濕地農田等為核心內容建設以生態農田為基底,圍墾農耕為文化元素,沿江堤林、生態渠坎為藍綠屏障,打造農旅精品游為風景線的河莊橋頭堡生態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