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ter
醉鵝娘從2014年嶄露頭角,如今成長為酒類頭部內容IP,在創立品牌后,2020年銷售額3.5億元,用戶規模200萬。其間醉鵝娘從自媒體、買手、渠道商到品牌商,一路進化,不斷躍遷,已然超越同時代的KOL發展天花板,走出了更廣闊的路。
她到底做對了什么?
1個人設+1套課+1本書
醉鵝娘IP的起源,僅僅是一份對紅酒的熱愛。
2012年,在醉鵝娘還是美國布朗大學畢業生王勝寒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以品嘗酒吧里多款紅酒的味道,她發現每款紅酒都不一樣:這款就像投行男,是沒有靈魂的螺絲釘;那款是清湯寡水的小城姑娘……
在她的評價里,每款紅酒好像都活了起來,擁有了自己的性格。
同時,她也發現了自己的紅酒品鑒天賦,對紅酒產生興趣,于是她開始更多探索:去米其林三星餐廳打工(偷師),參加品酒班,以及遠赴巴黎藍帶廚藝學校學習專業的紅酒知識。
2014年學成歸來,王勝寒開始創業,在公眾號、優酷和土豆等視頻平臺上線《醉鵝紅酒日常》,以“醉鵝娘”身份分享葡萄酒知識。
在視頻里,醉鵝娘以一套有別于傳統紅酒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分享。
例如,在葡萄酒和食品搭配教學中,傳統教學方式是: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因為紅色的食物一般都相對重口味,所以要用酸澀的紅葡萄酒來搭配,而白色的食物一般口味都相對淡一些,所以要用酸爽的白葡萄酒來搭配。
有點枯燥,對不對?
而醉鵝娘把兩者搭配設計成找對象場景,一人分飾兩角。
小姑娘:我爸媽出門前,千叮嚀萬囑咐,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沒有北京戶口的紅酒千萬不能碰,鵝阿姨你說我們葡萄酒和食物找對象這門學問,我該怎么入門?
鵝阿姨:原理很簡單,白的東西一般口味更輕,紅的東西一般口味更重,輕口味配輕的,重口味配重的,就是這么樸素。但是完美的婚姻可遇而不可求,不是這些教條能決定的,也許你會發現,即便沒有北京戶口,也是完美的另一半呢。
哇,這就鮮活多了。
在90期《醉鵝紅酒日常》中,醉鵝娘每期都能把紅酒專業知識和日常場景結合,用有網感的語言表達,加上精致的妝容、有趣的表演,讓《醉鵝紅酒日常》在一眾紅酒教學中顯得特別清新脫俗。
有課程背書,人設立住了,這讓醉鵝娘IP開始聲名鵲起。
優質內容為醉鵝娘帶來關注,也帶來了業界的肯定。2016年,醉鵝娘接受法國最權威的品鑒機構貝丹德梭邀請,擔任了年鑒品鑒的特約酒評人。
但醉鵝娘并不止步,IP打造并非一蹴而就,初次成名是探頭,后續需要更多作品加持。正如迪士尼的米奇需要源源不斷的動畫構建,玲娜貝兒也需要持續的熱度和話題塑造。
2017年,醉鵝娘在《醉鵝紅酒日常》的基礎上,于喜馬拉雅電臺進行了為期一年的《醉鵝娘葡萄酒詞典》音頻內容運營,收獲超過100萬播放量。
2021年,醉鵝娘根據多年實踐經驗,撰寫并發布新作《推開紅酒的門》,從中國人學習葡萄酒的實用場景和常見誤區出發,引導消費者建立主流的紅酒知識框架。
至此,醉鵝娘的作品涉足了圖文、視頻、音頻和圖書,無論消費者傾向哪種精神消費方式,都有可能知道她,例如不愛喝酒和看視頻的我,就是從電臺上知道醉鵝娘IP的。
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多觸點吸引流量。
1個媒體陣地
在影響力構建上,內容是從0到1,是幫助創作者成名的部分,那么建立媒體陣地就是在擴大影響力。
從2014年開始運營的微博至今擁有146萬粉絲,《醉鵝紅酒日常》位列當年土豆和優酷視頻推薦前列,而公眾號也收獲了一批忠實關注者。
作為內容創作者,醉鵝娘身上有著極強的能量感和生命力,在抖音幾乎以日更的頻率分享,4年間更新了1244個視頻。風格依然輕松有趣,而內容也隨著平臺的強互動性改變,不再是《醉鵝紅酒日常》的單方面輸出,而是參考粉絲的關注熱點,結合紅酒內容分享,比如通過周董婚禮酒莊的酒,種草露森酒莊雷司令葡萄酒。

這種強勢輸出為醉鵝娘帶來366萬粉絲量,加上在快手、B站、小紅書的分發,以此建立手機互聯網時代的媒體陣地,逐步完成粉絲積累,目前全網粉絲量已超過600萬。
迄今為止,《醉鵝紅酒日常》全網播放量超過2億。因為優質的內容輸出能力,醉鵝娘也被譽為葡萄酒界的“羅輯思維”。基于流量與內容影響力,醉鵝娘稱得上酒類頭部內容IP。
而從醉鵝娘作品看,內容力是一大亮點,專業+有趣+真實的特點貫穿所有作品,包括視頻、圖文和音頻。
IP打造好,終究是要變現的,迪士尼如此,哈利 · 波特如此,醉鵝娘也是。
私域雛形:會員訂閱制
醉鵝娘在2015年開創的會員訂閱制模式,可算是最早的私域探索。
在2015年,有粉絲讓醉鵝娘推薦一二百元的酒,這讓她看到當時的葡萄酒市場機會:由于市場的不透明,價格體系混亂,某些價值一二百元的紅酒被貼牌賣到上千元,200元以下價位幾乎沒有好紅酒,消費者并不能享受到更好的紅酒。
同時,醉鵝娘感知到粉絲對自身專業度的信任,她決定與其推薦酒,不如親自下場賣酒,這也成為醉鵝娘從內容邁向變現的第一步。
一般而言,開個淘寶店鋪賣酒是大多數人的選擇,但醉鵝娘偏不,她選擇了當時國內罕見的會員訂閱模式,名為企鵝團,讓會員能享受到高品質紅酒之外,還有附加值。
普通會員每月交200元會費,就能收到一瓶價位相當的紅酒,并附有講解音頻、會員資格和折扣券,讓紅酒小白也能夠全方位了解這瓶酒。
而交2000元進場的VIP會員,除了獲得以上服務外,還能參加醉鵝娘組織的線下高端會員酒局,葡萄酒品鑒、教學課程等活動,一語概之,拓展高端人脈是也。
以酒為名,其實醉鵝娘售賣的是品位和服務。
2016年,企鵝團擁有6000名普通會員和100名VIP會員,是當時全國最大的葡萄酒每月訂購社群,而通過深耕會員制,賣出了20萬瓶紅酒,GMV(商品交易總額)2500萬元。
事實上,紅酒的會員訂閱制在國外相當流行,而國內鮮有渠道商入局,原因就在于,這種模式對商家專業度、信譽度和影響力要求極高。一般渠道商精于人脈經營,在影響力構建上遠不及醉鵝娘,這也是企鵝團的先天優勢。
而醉鵝娘把會員訂閱制做到了天花板后,她卻產生了不滿:客單價200元以上是精品葡萄酒的生意,小而美,卻難獲得爆發式增長。
在企鵝團運營過程中,醉鵝娘開始了更低客單價的嘗試:自己進口酒液,貼標后以20—100元的價位賣給會員。2016年年底,企鵝團上線了1萬瓶鳥酒(自營產品名稱),第一批6000瓶3小時便售罄,第二批4000瓶用了一天。
鳥酒驚艷了會員:原來20元也能買到好喝的紅酒。而亮眼的數字讓醉鵝娘看到了低價酒需求,也讓她開始進軍電商,畢竟低價起量,在當時沒有比電商更好的平臺了。
電商:擴張品牌邊界
醉鵝娘在2018年進駐電商平臺,入局好像有點晚,增長卻不落后,次年便成為天貓億元俱樂部的成員,而且連續3年霸占天貓“雙11”葡萄酒品類第一名。
得益于KOL優勢,醉鵝娘在與粉絲溝通中,洞察到酒水消費的休閑化趨勢:從被動應酬到主動悅己,從社交關系到自我空間的“一人酌”,年輕人傾向于購買低度酒,微醺感成為潮流。
醉鵝娘抓住這個趨勢,在休閑酒賽道上進行廣泛布局,于2019年推出果酒品牌獅子歌歌,隨后陸續推出了多個細分品類的酒水品牌:福檳氣泡果酒、鵝釀米露、知枝氣泡清酒、搖滾精釀啤酒、小絨鹿紅酒、覓覓花園葡萄酒等。其中,獅子歌歌是第一個有聲勢的品牌,2020年累計賣出了250萬瓶,全渠道營收破億。
個中原因當然有正好踩中風口,而醉鵝娘在品類拓展上,有自己一套籌謀:在開發新產品時,醉鵝娘在每個細分品類上,先利用過往積累的用戶行為數據勾勒核心用戶畫像,進行產品定位,然后在酒的審美風格、釀造方法等方面做好匹配。
再者,協調好供應鏈管理、線下渠道鋪設以及營銷投放。
因此,醉鵝娘得以實現多元化產品布局:以代理大品牌為主的精品酒和以自有品牌為主的休閑酒,兩者甚至能互相成就。2020年,醉鵝娘把進口烈酒“野格”和獅子歌歌捆綁,成功營銷成網絡爆款搭配“人間獅格”。
也是這一年,醉鵝娘全渠道銷售額3.5億元,其中近70%的酒飲來自自主品牌。
電商是醉鵝娘變現之路上一個重要節點,見證了她從一個代理商轉型為渠道品牌,又或者說是進化。在洞察市場趨勢后,通過構建自有產品矩陣,實現品牌邊界擴張,讓醉鵝娘不再只是一名KOL和買手。
私域后期:尋求長期增量
電商帶來的大量客戶,為私域深度經營提供了可能性。
首先是拉新,醉鵝娘團隊通過“包裹卡+短信+AI語音電話”組合,讓工作人員添加他們為微信好友,把公域客戶導流到私域上。
然后在運營上,通過做活動、閃購以及游戲化運營方式來實現用戶留存。
到了轉化階段,在醉鵝娘公眾號上,既有酒和會員,也有書和課程,依靠品牌資產和知識資產,醉鵝娘在轉化上可觸達更多維度的用戶。
而在其會員體系醉鵝娘云頂紅酒CLUB中,會員權益包含紅酒音頻課、社群直播課、專屬酒款、專屬配酒師、線下酒局以及游學活動等,包含醉鵝娘各類產品和服務。
醉鵝娘云頂紅酒CLUB一共有7級會員,消費門檻從500—10萬元逐步攀升,比起企鵝團時期的200元和2000元會費,僅有2級,醉鵝娘為何要構建這么復雜的會員體系呢?
或許答案可以從醉鵝娘私域總負責人黃生的公開分享中找到,醉鵝娘做私域的目的在于服務VIP和b端客戶。通過登記會員制和專屬會員群來維護VIP客戶,而在這個基礎上,醉鵝娘有意把VIP客戶轉化成b端,搭建新的渠道推廣體系。
通過賦能b端群體,包括打造代理制度、教育培訓系統和推廣復制系統等方式,把VIP用戶培育成b端代理商,從而帶來增量。
7級會員看似復雜,實則是篩選,通過消費記錄把深度認同醉鵝娘的VIP客戶篩選出來,而且購買酒的數量越多,意味著客戶更趨向于群體消費而非獨飲。
更直白點說,這樣的客戶更有可能是聚會或酒局的組織者,而根據醉鵝娘的經驗,聚會場景中的酒更容易連接到更多b端代理商,實現裂變,在個人影響力、產品力之外得到長期增量。
根據黃生的分享,依靠C轉VIP,有1000萬元月流水的公域品牌,GMV至少能獲得10%—30%的新增;C轉b到代理體系,GMV可能會有10%—100%的新增,他直言這些才是真正做私域最驚喜的部分。
網紅難長紅,是KOL界的“35歲被裁”噩夢,很多網紅甚至還沒到35歲就已經泯然眾人,而醉鵝娘竟然能從微博時代紅到現在,從KOL轉身成為酒類電商,再從代理進化到開拓自有品牌。
回顧醉鵝娘一路發展的重要節點,企鵝團會員訂閱制是起點,從自媒體到買手,讓她能更近距離與用戶連接,也讓她意識到這種模式的局限性,而電商則讓她從渠道商成功轉型為品牌商,私域深度運營則能助力她尋找長期增量,延展品牌生命力。
其核心用戶(付費用戶)也從企鵝團的近1萬到電商的200萬規模。
醉鵝娘的IP打造也符合互聯網的免費理論,通過90期視頻《醉鵝紅酒日常》,以通俗易懂的內容在紅酒市場打響名頭,以專業形象獲取消費者信任,然后才開始變現。
到了電商階段,醉鵝娘并不滿足于成為一個渠道商,通過洞察市場趨勢,打造自有產品矩陣,在代理大品牌的同時擴張品牌邊界。
通過構建IP影響力獲得粉絲信任,成為代理商變現,再發展自有品牌,也許就是醉鵝娘能長紅的原因。
作為一個KOL,醉鵝娘已經走到了天花板,獲得了同行所不能及的成就;而作為一個品牌商,醉鵝娘擁有特色,卻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如線下渠道鋪設和供應鏈管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私域流量觀察)